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对萧友梅的研究,硕果累累,但迷局诸多,其中之一:萧青年时代参加过的清廷“考事”,是“顶级”抑或“次级”、详细日期、届次?众说纷纭。由此导致一系列疑问:萧经历的“廷试”、“‘学部’级考试”(下称“部试”)、“文科举人”、“七小京官”之参试及被授予的精准时刻、有何相应程序……等,不清;文章在对萧氏参加考试的“级别”、“时间”、“届次”、“程序”进行考证的同时,对清末针对“游学毕业生考试”(下称“游试”)的“届次”,提出“新分法”;文章“重中之重”在对萧氏参试之“考题”、“考场情形”的披露与相应考证。

  • 标签: 游试 萧友梅 清廷“考事” 历史无小事
  • 简介:美籍俄裔作曲家、钢琴家齐尔曾于本世纪30年代来到中国,并委托肖友梅在"国立音专"举办'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本文从此音乐历史事件阐述出发,论证了中国近现代中西音乐文化交融时期。齐尔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 标签: 钢琴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 民族风格 民族音乐 中国风格 贺绿汀
  • 简介:关于韩雪同志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事,最早我是从广播中获悉的,当时并没有听清楚施救者的名字,只是感叹近年以来“最美的人”屡屡涌现,真是国家、民族之幸!当第二天从报纸上看到消息,见义勇为者竟是韩雪,我不由倍感惊喜!

  • 标签: 词品 人品 歌词 文坛 见义勇为者
  • 简介:<正>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学堂乐歌的出现标志着近现代史的开端及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这一潮流所产生的直接结果,便是1927年,中国第一家培养音乐人才的专业学校——国立音乐院在上海的成立。这无疑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但同时,学校的西制教育,导致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传统的趋势,从而使中国的音乐教育几乎处于全盘西化的状态,造成近代音乐发展与古代传统音乐之间出现了断层。这时候,一个外国人的到来,却对中国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俄裔

  • 标签: 创作民族化 中国音乐 音乐创作 民族风格 音乐教育 世界乐坛
  • 简介:一《梅记》的由来与独特性梅兰芳是向海外传播中国京剧艺术的先驱。1919年,他率团首次赴日演出,‘受到了广泛关注。梅兰芳一行在4月21日离开北京,至5月30日返京,历时一月有余。他们在东京、大阪、神户三地公演,剧目涉及京剧传统戏、古装戏、昆曲多种类型。三地的演出各有特点,第一站东京上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没有昆曲,并与另外4出日本剧目同台。第三站神户的演出剧目最多,种类最全面,并以传统戏为主。

  • 标签: 梅兰芳 京都学派 中国 日本 演出剧目 京剧艺术
  • 简介:2012年7月12日-7月1513,中国国际轻工业消费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商及数十万名观众参与,“京珠钢琴”作为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应邀参加了此次展览会。国家轻工业联合会步正发会长及相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了本次展会。

  • 标签: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 工业消费品 展览会 钢琴 中国 轻工业联合会
  • 简介:文章对上音图书馆馆藏齐尔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阐述了齐尔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与国立音专有关的活动,展现他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关切和以自己的艺术报答社会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 标签: 齐尔品 国立音专 文献整理
  • 简介:<正>卓越的美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而(AlexanderTcherepnin,1899—1977)谢世已届十年,世界音乐事业因他的死亡而蒙受巨大损失。这位作曲家死得很突然,一九七七年九月廿六日,他正要去瑞士作全国巡回演出,不幸在巴黎猝然而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齐而移居美国,晚年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直到他去世前的二十多年中,活跃于美国音乐界。他曾在芝加哥的圣保罗大学讲授作曲课程,又担任音乐杂志《克拉维》的双编辑之一,也作为指挥或钢琴家在许多音乐会上于观众见面。

  • 标签: 作曲家 人道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历山大 世界音乐 音乐家
  • 简介:在声繁音杂的20世纪,巴伯(SamuelBarber)作为美国现代作曲家,灵活运用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将浪漫主义特有的抒情性旋律糅合进极具个人情感意识的音乐叙述中,融汇成其特有的新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特征。《叙事曲Op.46》是一部充满灵性的短篇钢琴独奏作品,作曲技巧和创作风格上秉承了古典主义的结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优雅气质,同时借助现代和声的神秘与另类,暗涌着作曲家当时精神状态的焦虑与不安。文章通过对巴伯的生平和其音乐风格特征的探究,剖析《叙事曲Op.46》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结构,从作曲技术、表演技术两个角度探究其独特的音乐工艺。

  • 标签: 巴伯 抒情性 新浪漫主义 《叙事曲Op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