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引起的广泛疾病。免疫学检验技术在AID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现和检测技术的革新,AID的实验室诊断正逐渐向高通量、自动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免疫学检验技术在AID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本文指出,尽管传统检测方法如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AID诊断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新兴的化学发光法和微珠免疫法等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正逐步成为临床诊断的主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检验 生物标志物 精准医疗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下口腔种植修复对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体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纳入研究患者的数量为80例,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传统修复;实验组3D打印技术种植修复,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植稳定系数以及植体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ISQ评分显佳,植体存活数更高,p<0.05。结论:为前牙缺失的患者提供3D打印技术辅助下口腔种植修复,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植体存活率,值得提倡。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口腔种植修复 前牙缺失 种植体存活率
  • 简介:摘要:重组蛋白药物是生物药物中的核心产品,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菌来生产功能蛋白或其突变体,用于弥补体内蛋白的缺失,从而对疾病的治疗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重组蛋白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相关技术也发展迅速。重组蛋白药物种类繁多,包括多肽药物、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蛋白疫苗、抗体类药物等。相较于传统药物,重组药物活性、特异性均更高,且毒性低,更加安全有效。目前,市场上重组蛋白药物表现为胰岛素、激素、人造血因子、尼妥珠单抗等,临床应用广泛。重组蛋白药物的整体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上游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的研发环节,中游为药物及给药系统生产制造,包括大规模细胞培养、重组蛋白纯化与质控。

  • 标签: 重组大肠杆菌 三种蛋白药物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全身静脉麻醉患者中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个体化靶向控制输注(TCI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现将我科接收的全身静脉麻醉手术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全麻处理,观察组则开展丙泊酚、瑞芬太尼个体化靶向控制输注(TCI技术)方案,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稳定,术中知晓发生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静脉麻醉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个体化靶向控制输注TCI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效果,使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更为平稳,同时减少麻醉并发症(如术中知晓,患者清醒不完全,术后恶心呕吐等)的发生率,且用药安全性也提高。

  • 标签: 全身静脉麻醉 TCI技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个体化靶向控制输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中应用两癌筛查技术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100名为某乡镇35~60岁的已婚农村妇女,对其进行免费的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应用两癌筛查技术,评估筛查情况,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结果 共检出宫颈癌14例,检出率为14.00%;检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检出率为26.00%;检出乳腺癌11例,检出率为11.00%;乳腺不典型增生8例,检出率为8.00%。在所有女性中,40~5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结论 使用两癌筛查技术,可以精确诊断出患者的癌变情况,为患者尽早开展针对性地治疗,对于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农村妇女 乳腺癌 宫颈癌 两癌筛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联合Hook-wire针定位技术对外周型肺GGO病变(磨玻璃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的40例外周型肺GGO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联合Hook-wire针定位技术)与对照组(Hook-wire针定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快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胸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联合Hook-wire针定位技术治疗,可达到治疗目标,可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孔胸腔镜 Hook-wire针定位技术 外周型肺GGO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