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义齿模型是口腔修复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措施,能够填补患者口腔牙齿缺少处,是维持患者口腔健康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义齿制作方式变得更加先进,三维重建技术开始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义齿模型,从而提高义齿安装的准确性;具有直观性与可视性,可以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改,最终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本文针对口腔修复治疗中三维重建技术的使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在义齿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为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靶重建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 CT
  •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Inlay法及Larson法一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15例患者(15膝)经证实为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其中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3例,摔伤2例,运动损伤2例。均于关节镜下Inlay法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改良Larson法重建后外侧复合体,术前、末次随访时均记录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患者膝关节后侧、后外侧不稳定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7.33±6.26)分提高至随访时(86.67±3.50)分(P<0.01)。结论一期手术对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进行联合重建,有效恢复了膝关节后侧及后外侧稳定性,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膝关节 后交叉韧带 复合体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臂丛神经损伤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点,特别是神经损伤晚期的肢体功能重建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臂丛神经损伤后,一期行神经吻合、移位来恢复肢体功能已经形成共识。近年来研究表明:一期神经吻合、移位后肱二头肌的恢复比三角肌要好,即肘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要比肩关节好,因此在臂丛神经损伤晚期肩关节的功能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斜方肌移位术 肩关节功能 疗效分析 晚期 肢体功能重建
  • 简介:目的: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后交叉韧带(PCI)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摹拟术式。结果:半腱肌腱长15.2cm,宽0.5cm,厚0.4cm,其血供主要来源于Guo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和腱外周组织血管网。肌门位于半腱肌外后,距股骨内上髁上方3.6±0.8cm。结论:半腱肌肌腱与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前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是较理想的替代物。

  • 标签: 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 应用解剖 交叉韧带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半腱肌、股薄肌重建髌韧带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半腱肌、股薄肌重建髌韧带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28例。结果术后平均三个月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效果理想。结论半腱肌、股薄肌重建髌韧带治疗陈旧性髌腱断裂合理,有效。

  • 标签: 陈旧性 髌腱断裂 半腱肌 股薄肌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等长点重建技术的要点、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例ACL断裂患者应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等长点ACL重建,对比其术前、术后的Lysh01m评分。结果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Lachman实验阴性,Rolimeter检查显示双膝关节前后松弛度差值由术前平均(7.5±2.4)mm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1±1.3)mm。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62.0±57.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2.5±5.5)分。所有患者都较术前有改善。无一例合并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结论自体腘绳肌腱等长点重建ACL具有取材部位损伤小、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保持韧带的等长重建、固定牢固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自体腘绳肌腱 等长点
  • 简介:摘要三踝骨折主要是指在多种外旋、外展力作用下所致的骨折,主要包括内踝骨折、外踝骨折以及胫骨关节面的后唇骨折1。在所有的踝关节骨折中,三踝骨折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踝关节主要是指包括距状骨与胫骨、腓骨之间的关节面,是人体所有关节中承重最最重的一个关节。踝关节外面有三组不同的韧带互相包绕,保护踝关节的正常功能。目前对三踝骨折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在对三踝骨折治疗遵循的原则主要是修复受损的韧带以及是错位的关节复位到正常解剖位。不同的治疗方法,虽然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综合叙述近年来在三踝骨折治疗中采用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对三踝骨折治疗的诊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三踝骨折 治疗 足踝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医院多排螺旋CT的MPR、VR、SSD等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行多排螺旋CT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重建(VR)等重建处理,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可以将X线平片无法诊断的隐匿性骨折显示出来,重建技术能够帮助医师对患者骨折的形态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结论多排螺旋CT的重建图像与原始薄层图像的结合应用,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骨关节创伤的情况,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明显减少漏误诊情况发生,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术后评估,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社区医院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骨关节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接收的88例鼻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88例患者均接受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诊断,将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对比病理、手术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鼻骨骨折准确率是97.73%;鼻骨线形骨折诊断准确率是96.23%,鼻骨粉碎骨折诊断准确率是100%;单侧鼻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是98.33%,双侧鼻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是96.43%;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和病理、手术诊断结果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鼻骨骨折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清楚显示鼻骨骨折情况,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鼻骨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三维重建图像下整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一次性成功率。方法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CT三维重建图像下整复,对照组X线下整复。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一次性及复位成功98.3%,治愈率100%,对照组一次性及复位成功率70%,治愈率9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图像下整复肱骨髁上骨折,一次性及复位成功率,疗效确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T三维重建 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螺旋CT三维重建可提高临床对胸部外伤的诊断水平,较直观地了解胸部外伤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螺旋CT三维重建的胸廓显示完整,普通X线不能显示的骨折也能很好的显示,且较直观清晰。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在严重胸部外伤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重建胸部外伤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64排螺旋CT对24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后处理MPR及SSD重建,从各个方向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并评价三维重建技术的优势。结果检查正常4例,寰椎侧块骨折6例,枢椎椎体骨折6例(其中4例伴寰齿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旋转脱位2例。结论上颈椎损伤的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其能直观、清楚的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在骨折的畸形表现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

  • 标签: 上颈椎损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加多平面重建(reformat)及容积重建(V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颌面部骨折均较清楚地显示,并能立体地显示骨折地形态、部位及移位情况。结论三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能显示骨折的全貌及骨块的厚度,从而提高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为颌面部骨折较完善的检查手段。

  • 标签: 颌面部 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及多平面重建
  • 简介:摘要螺旋CT的出现,特别是多层螺旋CT在临床应用以来,它一改昔日CT主要靠断层图像诊断的单一模式,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CT的诊断范围和能力。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立体、直观、清晰、多角度地展示骨关节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其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 标签: 多层螺旋 计算机 断层扫描 骨关节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解剖的深入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并不是以往所认知的双束椭圆结构,而是单束带状的。该发现引起了关于双束重建是否符合前交叉韧带解剖的热论,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解剖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技术改进。另外,重建手术虽然恢复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但膝关节功能恢复仍需依赖良好、科学的康复训练。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成人膝关节解剖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相关文献,对该技术的骨隧道定位和建立,移植物的选择和固定及术后康复等进行总结分析,综述成人膝关节解剖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损伤 单束重建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颌面部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后行后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研究样本为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样时间2019.02~2021.10,比较诊断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均对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实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干预效果。方法 用2018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4例做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按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组,参照组31例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术后情况和并发症比观察组略差,体现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缩短术后干预时间,尽快让患者下床,降低长期卧床对身体的危害,加速患者出院。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将在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65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均实行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进一步统计65例疑似患者诊断结果,评估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经诊断结果显示,65例患者中31例为膈上肋骨骨折、18例为膈下肋骨骨折及15例为胸肋关节处及细微骨折,骨折检出64例、骨折检出率为98.46%。结论 疑似肋骨骨折应用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诊断的效果良好,骨折检出率高,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