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探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96.2%>84.7%,P<0.05),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7.7%,P<0.05)。结论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肺部并发症,实施预防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肺部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9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此间,为分析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与常规细胞涂片在疾病诊断当中发挥的作用,依次对患者采取常规细胞涂片诊断与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分析在不同检查方法应用下患者的检出情况以及腺癌与间皮性肿瘤细胞抗体表达。结果:数据对比显示,相比于常规细胞涂片诊断,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下,检出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能够提升患者腺癌与间皮性肿瘤细胞抗体表达的准确性,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由此可见,在胸腔积液诊断中选取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提升临床检出率的同时,能够明确疾病发展情况,进而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意义显著,可借鉴。

  • 标签: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 常规细胞涂片诊断 胸腔积液 诊断准确率 腺癌与间皮性肿瘤细胞抗体表达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3例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丽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细胞因子IL2、IL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止痛时间、痊愈时间[分别为(4.23±1.57)、(6.61±1.43)、(7.35±1.86)、(9.05±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98±1.73)、(7.32±1.06)、(8.08±1.15)、(11.04±2.99)d],后遗神经痛发生率[8.51%(4147)]明显低于对照组[23.91%(1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辅助治疗不仅能缩短患者止疱、止痛、结痂和痊愈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而且能影响患者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2、IL-4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 标签: 疱疹 带状 复方甘草酸苷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婴幼儿腹泻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检验粪便轮状病毒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秋冬季腹泻患儿 240 例,根据年龄分为 A 组、 B 组、 C 组,对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采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5.00% ( 180/240 )( P < 0.05 ),比较各组 6 个月

  • 标签: 金标免疫层析法 粪便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风湿免疫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回顾分析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风湿免疫病血象变化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不同患者红系、骨髓粒系、巨核系细胞出现异常改变,包括浆液出现颗粒变化、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细胞中毒、红系病态改变,且以浆液出现颗粒变化为主;巨核系统未见明显改变占到 96.87%。结论:风湿免疫病伴随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多角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辅助诊断,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风湿免疫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风湿免疫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包含的疾病较多,如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 [1]。西医学中将能够对人体关节、骨骼、肌肉、关节周围软组织等产生侵犯,并有疼痛表现疾病通常为风湿免疫疾病 [2]。本文对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予以分析,探讨其对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 2019.1-12月期间收治的 64例风湿免疫病患者,患者依据风湿免疫病诊断标准及国内专家共识确诊,包括男性 36例、女性 28例,年龄: 22-65岁、平均年龄( 41.56±3.81)岁,疾病类型:类风湿患者 24例、红斑狼疮患者 20例、强直性脊柱 14例、痛风患者 6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相关资料均有记录,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仪器为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为 BC-6800,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 2ml静脉血液,将血样与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混合,按照仪器操作检查不同人员血常规,评价不同人员血常规是否存在异常。根据《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中的规范操作方法完成不同人员外周血、骨髓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通过图像采集系统获取血象检查结果,按照外周血、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完成不同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由 2名工作经验超过 5年的人员完成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 1)患者血象变化特点;( 2)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 3)白细胞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1.4评价标准 血常规参考值:白细胞 4~ 10×109/L;红细胞:女性: 3.8~ 5.1×1012/L,男性: 4.3~ 5.8×1012/L;血红蛋白:女性: 115~ 150g/L,男性: 130~ 175g/L;血小板 100~ 300×109/L。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血象变化特点分析 风湿免疫病血象变化表现为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异常,以贫血为主,数据见表 1。 表 1 患者血象变化特点分析( ±s, n=64) 血象 例数 血象 例数 贫血 50( 78.12) 三系正常 3( 4.68) 白细胞减少 10( 15.63) 一系变化 26( 40.63) 白细胞增加 19( 29.68) 二系变化 24( 37.50) 血小板减少 7( 10.93) 三系变化 8( 12.50) 血小板增加 8( 12.50) 2.2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 64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经骨髓形态分析, 41例骨髓增生活跃( 64.06%), 23例增生明显活跃( 35.93%)。骨髓粒系细胞:粒系胞体大小正常的有 48例( 75.00%),胞浆中颗粒异常的有 32例( 50.00%),颗粒存在中毒表现有 8例( 12.50%),胞核轻度病态改变 16例( 25.00%)。骨髓红系细胞:无异常的有 41例( 64.06%),裂片红细胞有 7例( 10.93%),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 9例( 14.06%),轻度病态改变 6例( 9.38%)。 2.3白细胞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粒系小于白细胞升高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 2 白细胞异常与骨髓粒系变化相关性 ( ±s) 组别 n 骨髓粒系( %) 白细胞减少 10 52.78(6.19 白细胞升高 19 64.50(2.67 t / 5.670 P / 0.000 3、讨论 现代研究指出风湿免疫病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异常免疫产生抗体,并对多个组织产生侵犯 [3]。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是进行规范治疗的前提,结合当前临床文献报道,风湿免疫病发病且处于活动期会伴随一系或者多系血液学改变 [4]。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风湿免疫疾病可引起患者血象表现出贫血、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出现异常,其中 78.12%为贫血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异常改变所占比例较少,也就是说贫血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血象表现。分析是因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炎症因子明显,对红细胞生成素有促进作用,并影响正常的铁代谢,使得患者出现贫血。 从骨髓形态学改变角度分析, 64.06%骨髓增生活跃, 75.00%粒系胞体大小正常,提示大多数患者粒系胞体未出现异常;异常可表现为中毒、胞核轻度病态改变等。骨髓红系细胞 64.06%无异常,骨髓巨核细胞 96.87%未见异常。白细胞升高患者其骨髓粒系所占比例较白细胞减少者更高。同王娟等文献研究结果高度一致 [5]。 综上所述,风湿免疫病伴随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多角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用于风湿免疫病的辅助诊断,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姜志宇 .健康教育在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阳性风湿免疫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J].中国医药科学 ,2016,6(19):106-108. [2]武玉琴 .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8,5(34):68-69. [3]马祝悦 ,姚瑶 ,朱怀军 ,等 .他克莫司治疗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液系统异常 57例 [J].医药导报 ,2018,37(04):456-460. [4]万琦 .糖皮质激素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使用观察 [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2):325-326. [5]王娟 ,吕娟 ,宗红 ,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J].中国病案 ,2019,20(12):95-9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采用免疫调节剂治疗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诊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皆确诊符合RRI相关诊断标准,患儿本人和(或)其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儿均分为四组,分别为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对照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而不采用免疫调节剂处理,研究组皆加用免疫调节剂处理,其中研究组1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研究组2加用盐酸左旋咪唑片、研究组3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比分析四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停药后半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总有效率依次为90.00%、90.00%、92.50%,分别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相较,各个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研究组与对照组用药期间皆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症状,仅有对照组发生1例皮肤瘙痒,但并不严重,各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研究组2、研究组3停药后半年内感染发病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研究组间总有效率、停药半年内感染发病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抗病毒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能可以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停药后半年内感染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会明显降低,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调节剂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感染所致噬血细胞患者血清中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骨髓中出现噬血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与感染相关,17例与淋巴瘤相关。免疫功能指标在淋巴瘤相关性中变化幅度高于感染相关性患者,特别是β2-MG、C3、C4变化最明显,100%淋巴瘤相关性患者的β2-MG指标升高,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5.87mg/L、9.33mg/L。结论不同病因引发噬血细胞综合症的患者,其免疫功能和噬血细胞都都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差异,掌握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早期诊断或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截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截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儿童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检验中,观察组儿童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医治的159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分析其病理判断。结果经过病理诊断,15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有131例患者,131例原发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性肿瘤的患者有53例,34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24例患者诊断为性索-间质肿瘤,20例患者为非特殊性软组织肿瘤;余下的28例患者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肿瘤 病理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在治疗淋病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4月至 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头孢曲松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实施头孢曲松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初效时间、分泌物改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头孢曲松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法在淋病患者治疗效果中有显著优势,其临床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淋病 阿奇霉素 头孢曲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流动儿童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12月天门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疫苗接种率的分析。随后,联系儿童监护人或家属进行免疫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讲解,对健康教育宣讲前后情况分析。结果: 抽取 230名流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和麻风联合疫苗的接种情况,其接种率均达到 100%。接种及时率评估分别为 95.6%( 222/230)、 93.0%( 214/230)、 91.7%( 211/230)。从影响因素上看,主要是儿童监护人及家属对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认知度不够加之工作的繁忙及流动性等原因,从而导致未及时接种,存在逾期接种等问题。在开展健康教育后,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知识的得分中从原先的( 70.5±5.6)分,提升到( 90.6±3.4)分,可说明健康教育发挥了作用。结论:针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加强健康教育讲解,有助于增强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正确认知,提升疫苗接种的及时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 查漏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哮喘应用胎盘多肽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 D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88例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胎盘多肽 +小剂量维生素 D)和观察组(胎盘多肽 +大剂量维生素 D),比较两组半年内发病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半年内发病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治疗 1个月、 6个月后 IgA、 IgM、 IgG均高于对照组, IgE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对哮喘患儿应用胎盘多肽联合 600U维生素 D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其发病次数及时间,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哮喘 胎盘多肽 维生素 D 免疫功能 应用效果 发病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胆囊切除术50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给予生理盐水)和观察组(25例,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入麻醉剂量为0.5ug·kg/h)。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淋巴细胞和炎症浓度并无明显差距,P>0.05)。术后观察组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水平并无明显差距,(P>0.05);观察组术后炎症因子CRP、TNF、IL-1β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并无显著差距(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及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消渴泻浊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疗机构中医科就诊的8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基线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在常规保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基线组厄贝沙坦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基线组的基础上还需加用消渴泻浊丸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证候疗效,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基线组的86.05%,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基线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基线组,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消渴泻浊丸口服治疗,既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又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持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渴泻浊丸 早期糖尿病肾病 免疫功能 改善作用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标本检测中,不同免疫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择200例血液标本,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与核酸检测法,对比两组检验结局。结果:核酸检测法诊断乙肝病毒的敏感度及准确度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种方法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核酸检测法的窗口期短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核酸检测法可以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判别,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 标签: 核酸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型肝炎 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