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30例学生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病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心理压力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学生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主要原因;根除感染、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预防学生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学生 消化性溃疡 出血 病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3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实施吗丁啉治疗,针对治疗组3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实施莫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常规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与治疗组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20.51%)不存在差异,P=0.82。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患者实施莫沙必利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发症 治疗方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体会。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96例(2015年9月—2017年9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8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吗叮啉、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促胃肠动力药、抑酸抗酸以及甲硝唑等药物治疗,而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这些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需要联合治疗藏药仙露帕朱丸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藏药仙露帕朱丸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规范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8%,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应用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试验组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35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较奥美拉唑可迅速缓解患者消化性溃疡症状,促进病灶愈合。

  • 标签: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状态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员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结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59.31±3.28)分和(57.31±4.32)分,对照组两项指标分别为(50.39±3.41)分和(49.28±3.87)分,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CL-90评分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抑郁以及强迫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依据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利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入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奥美拉唑应用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疾病(PU)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PU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50例。A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指标水平均降低,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B组为26.0%,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PU患者行奥美拉唑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炎症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汤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均等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应用运脾化湿汤,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中添加中药运脾化湿汤可促进患儿更快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运脾化湿汤 消化不良性腹泻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消化内镜治疗肠息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实施消化内镜治疗的肠息肉患者6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患者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肠道准备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观察组在肠道准备质量评分方面较对照组表现更优,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对于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以及降低治疗费用,还可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治疗,临床上可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消化内镜 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传统开腹手术 消化性溃疡穿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9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98例。对照组应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枸橼酸铋钾,进行两组Hp根除率、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98例患者中44例显效、50例有效、4例无效,整体具有95.9%治疗有效率;对照组98例患者中26例显效、54例有效、18例无效,整体具有81.6%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98例患者中90例根除,具有91.8%根除率;对照组98例患者中72例根除,具有73.5%根除率。观察组Hp根除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并可将Hp有效根除,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内科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病因以及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收到良好效果,且长期使用西药,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中医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整体出发,采用综合特色疗法,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功能性 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患者均例行常规的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06%,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进行两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开展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治疗能够收获显著成效,具有止血快、成功率高、再出血率低的优势,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内镜 止血夹 消化性溃疡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与捏脊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治疗组患儿每次治疗约需10分钟左右,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捏脊治疗组治疗每次以5分钟为宜,每日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整肠生等常规治疗药物,一天3次服药,3天为一个疗程。结果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5%,捏脊治疗组有效率为92.5%,而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80%。前两者的有效率都要高于对照组,且他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法和捏脊法均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非常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针灸 捏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疗效,并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针对性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消化不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70例消化不良患儿为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不良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消化不良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不良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 消化不良 临床症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给予甘草酸铋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转阴率为82.9%高于对照组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四联疗法 难治性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甘草酸铋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肺炎中实施健康教育以及呼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包含健康教育以及呼吸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时长以及住院时长差异。结果观察组中的康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采取以健康教育以及呼吸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肺炎 健康教育 呼吸道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