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通过对目前药剂学研究领域取得的较成熟的新技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综述了现代药剂学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以期获得新药研发方面存在的潜力。

  • 标签: [] 制剂技术 PEG修饰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利用电喷雾离子化为接口(ESI)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鉴定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rLTB)氨基酸序列结构的正确性.方法利用SDS-PAGE分离、呈现蛋白混合物,胰蛋白酶原位水解rLTB,HPLC-MS联机制备肽指纹图,分析肽指纹图获得rLTB氨基酸全序列信息.结果rLTB的全序列结构与理论的全序列结构完全一致.结论改进的HPLC-MS测定条件稳定,提高了质谱灵敏度,结合肽指纹图的分析结果,可以验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 标签: 液质联用技术 鉴定 rLTB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DNA重组技术 指纹图谱
  • 简介:摘要:数字X线摄影DR是临床放射科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其优势在于曝光量少、图像清晰,而且图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时间分辨率,成像较为简单,可以按照个人视觉,调整图像,进而促进临床诊断率更加精准和满意。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DR 放射科 规范操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其中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水平也随之不断加深要求。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文章以“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教学任务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详解了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强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 标签: 电子技术 基础课程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肉牛繁育在畜牧养殖业中属于重要部分,但如今在开展肉牛繁育工作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严重限制该地区的整体养殖业发展。为从根本解决肉牛繁育中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以肉牛繁育中的存在问题为基础,继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品种改良建议,以期为肉牛繁育工作予以参考,有效提高肉牛繁育的经济效益。

  • 标签: 肉牛品种改良 人工授精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老年人骨折术后中医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深圳市龙华区A医院的64例骨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n=32例)在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老年骨折术后应加强情志疏导和饮食调护,并结合中医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老年 下肢骨折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病理制片中有许多步骤由机器所替代手工操作,而未来,整个病理过程是否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在病理学领域中展现强大的优势和潜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在病理学领域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因此,新设备和新产品在病理科的应用,可有效的提高病理技术水平,保证病理技术质量,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也是目前病理技术室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更新并提升病理设备全自动化,使病理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推动着病理技术的发展,使病理技术逐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进而提高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细度,为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快捷、精准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已手工操作与自动化区别阐述。

  • 标签: 病理技术 质量 智能化
  • 简介:目的研究长骨生长板的MRI成像序列及信号特点,并分析生长板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前瞻性对3l例少儿(正常关节11例,外伤关节20例)骨关节长骨生长板行冠状位、矢状位Turbospinechoo(TSE)序列与Dualechosteadystate(DESS)序列MR成像,观察生长板在两个序列上的MRI信号表现,对骨骺损伤采用Salter—Harris5型分类法,分别观察骨骺、干骺端及生长板的MRI表现。结果sE序列T1WI生长板软骨及骺软骨表现为等信号。T2WI生长板软骨表现为稍高信号,骺软骨呈低信号影,DESS序列T2WI生长板软骨与骺软骨表现为高信号,生长板信号稍高于骺软骨信号。长骨生长板依年龄不同其形态表现有所差异。骨骺和生长板损伤18例,干骺端骨折2例。Salter-Harris分类:Ⅱ型见于2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2例。结论DESS序列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与高信号对比,能很好地显示正常生长板及其损伤。

  • 标签: 生长板 关节损伤 脉冲序列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期间,制药工程占据着主导位置,它不仅是我国科技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制药工程技术发展本身是基于化学工程以及医药工程等领域形成的,它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再加上提供的相关产品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大对制药工程技术的创新以及改革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制药工程技术,提出了对该项技术的创新和改革策略。

  • 标签: 制药工程技术 创新 改革策略
  • 简介:[摘要] 在目前临床上由于肿瘤患者的数量不断的增加,针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也明显的增加。各种治疗方式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及应用范围。其中放射治疗作为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方式之一,在目前的临床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体位摆位技术的质量好坏对患者的放疗治疗效果也存在着明显的影响。如何有效的改善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时的摆位治疗,提高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是目前的临床研究重点问题。该文对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相关摆位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 标签:   [] 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质量
  • 简介: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是当前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环境特征集关联提取、动态多分辨率建模、综合环境统一重构、面向任务的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复杂低空飞行环境重构与任务决策系统,系统采用一体化分布交互式的联邦架构,具备多分辨率环境仿真、环境对飞行器影响定量评估等功能,为面向工程应用的复杂大气环境重构技术和环境影响仿真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环境重构 关联提取 动态多分辨率建模 决策支持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使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已经构成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目前常用于肺部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胸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随着人们对放射性电离辐射损伤的关注度增加,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性的检查手段为更多的患者所青睐。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超声诊断肺部疾病具有可行性,并预示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肺部超声 肺炎 肺癌 超声造影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质谱技术是一种测量分子质荷比的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样品用量少等优势,在临床生化检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质谱技术作为临床检验的新型工具,在医学检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质谱技术 临床检验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图像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为对照组单纯用CT扫描定位,根据CT图像确定大体肿瘤体积(GrossTargetVolume,GTV),另61例为研究组在同一固定体位,分别行CT、MR扫描,利用CT/MR图像融合技术确定GTV,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同时期鼻咽癌CI/MR融合图像公共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VCT、GTVCT/MR、GTVMR体积平均值分别为(90.72±2.03)、(90.72±2.03)、(90.72±2.03)cm3,GTVCT与GTV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图像配置、MR图像配置相比,CT/MR融合图像配准精度更高。结论CT、MR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减少了肿瘤靶区的遗漏,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CT MR 图像融合 鼻咽肿瘤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前房穿刺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76 例前房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我院共接诊 76 例前房穿刺患者,共进行 76 例穿刺治疗,所有患者在穿刺前的眼球内部压力均高于穿刺后的眼球内部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全面掌握前房穿刺技术适应症、禁忌症的基础上,配以该技术精确的规范操作,前房穿刺技术具有较为安全可靠的特点,并且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尽管如此,前房穿刺技术的实行仍不可避免地导致眼压下降,这一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通过观察可以总结,该技术可以被用于术前降压、术后治疗并发症,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前房穿刺技术 眼科 临床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