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前急救护理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0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11月,通过电脑程序作用下在该机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共计34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共计17例未实施前急救护理,以及观察组共计17例使用前急救护理,对最终两个组别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生并发症事件概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糖尿病低血糖症状而昏迷的患者而言,对其使用前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减少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并且让患者获得与理想状态更加接近的治疗成效,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防控督导机制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点的应用情况。方法:某市新冠疫情期间构建院感防控督导机制,利用《大规模核酸筛查采样点督查表》检查部分核酸采样点的工作情况,分析感防控督导机制在大规模核酸采样点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采样点区域设置不合理、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和使用不规范的占比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防控督导机制用于大规模核酸采样点的效果良好,有利于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冠肺炎 院感防控督导机制 核酸采样点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于脑卒中患者,探究优化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以及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文章选取到我医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共选取了10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所选取的患者分成传统前急救护理流程的常规组以及采取优化前急诊护理流程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前延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评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前延迟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更短(P<0.05);预后情况48h病死概率、偏瘫后遗症发生概率、脑疝发生概率以及痊愈率均明显要低于传统前急救护理流程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化前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可以缩短前延迟时间,提高患者治愈的概率,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 预后 院前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前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腹症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9年8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下的前急救方案,实施前(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88例患者采用常规前急救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92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前急救护理方案(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质量、并发症、陪诊人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疼痛、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分诊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诊、接诊-确诊、接诊-手术、急诊科观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陪诊人员在抢救效率、救护技术、抢救效果、沟通协调、服务意识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稳定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前急救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指导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高急救效率、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院前急救护理方案 急腹症 急救质量
  • 简介:摘 要:军队疗养不但需要担负起官兵保健、康复疗养以及疾病矫治工作,更需担负部队战备相关医疗保障,亦需随时应对各类难以预料的不良事件等一系列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对此,在疗养任务不饱满的淡季,需积极地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引入训练方式,使得疗养护理工作更具高效性。本文将综述军队疗养利用疗养淡季,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的做法及效果,旨在为军队疗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军队疗养院 疗养淡季 护理人员 业务训练 做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在车祸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资料为本医院当中的车祸外伤患者,涉及70例,均结合双盲方式分组,考察组利用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参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伤残率、治愈率、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结果:考察组伤残率对比参比组较低,考察组治愈率相比参比组更高,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车祸外伤患者当中实施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院前院内 一体化急救护理 车祸外伤 治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创伤急诊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创伤患者35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18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7例),观察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创伤急诊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提升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创伤 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采取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2022.3~2023.3期间),按照来院方式的不同完成分组,A组40例由家属护送入院,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B组40例由120接诊,采取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抢救成功率:两组对比,B组更高(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促使抢救成功率有效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降低感发生率与提升护理安全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选取了8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了改进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手术间清洁消毒、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等;对照组维持常规护理管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感发生率和护理安全质量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5%,对照组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合规率和操作规范性,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结论:改进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降低感发生率与提升护理安全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清洁消毒和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是提高护理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因此,应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院感发生率 护理安全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落实手术室管理对降低感发生率以及提升护理安全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94例样本,均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n=47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47例)增加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感发生率以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安全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能够降低感发生率,提升护理安全质量水平。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院感发生率 护理安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思维导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住院治疗患者200例开展研究,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00)收集阶段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n=100)收集阶段实施基于思维导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护理管理质量、院内感染情况、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

  • 标签: 思维导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以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共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前急诊护理干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抢救介入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 创伤性休克 抢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 简介:目的调查军队疗养文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工作需求,为有效建立文职医护人员管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及温度计量表对115名军队疗养文职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军队疗养文职医护人员满意度较高的依次为同事间关系、工作环境、上下级关系和团队精神,较低的依次为工资和福利、从工作本身受益、政治待遇和职称晋升。工作需求方面得分较高的依次为增加收入、工作稳定、继续深造学习,较低的依次为有机会更换专业、个人问题上被同情和了解、立功受奖。结论应从提升军队文职人员工作满意度并满足其合理工作需求方面,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文职人员 疗养院 工作满意度 工作需求
  • 简介:[目的]探索规范化健康宣教对农村卫生脑卒中病人相关疾病知识认知度的影响。[方法]自制脑卒中规范化健康教育调查表,对2012年6月-12月住院的151例脑卒中病人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病人的认知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后,病人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对脑卒中危害的认识显著提高;对诱发脑卒中的不良行为、危险因素、康复训练方法等认知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对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村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规范化健康教育 农村卫生院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开展优化前急救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10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前急救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前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基于胸痛中心提出的优化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救治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前急救护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胸痛中心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感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疫情数据,我们发现:新生儿感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感染呈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冬春季节和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感染率较高;感染人群主要包括早产儿、长期住院患儿及医护人员等;近年来,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医院环境复杂、医护人员防控意识不足、耐药菌株等挑战。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医护人员培训和感染监测等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感染的关键策略。

  • 标签: 新生儿院感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体 趋势分析 卫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在救治急性重症脑卒中时采用前急救医疗服务与智能平台绿色通道联合进行干预,对救治效果有什么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前急救时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智能平台绿色通道干预,对比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时效性更高(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且x =3.883,P=0.049;观察组APACHE II评分(时间点:干预后)更低(P<0.05)。结论:前急救急性重症脑卒中时辅以前急救医疗服务与智能平台绿色通道联合进行干预,能提升救治时效性,保证救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思维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肾结石患者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到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为观察目标,结合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思维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低温、肾功能损伤、感染等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的无缝隙护理干预在肾结石患者手术室护理的效果确切。

  • 标签: 思维导图 无缝隙护理 肾结石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乡镇中心卫生实施妊娠期糖尿病的妇产科医疗与护理的方法与具体措施。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共52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则采取特殊血糖控制与运动疗法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达标率(92.31%)高于对照组(80.77%);观察组发生率(11.54%)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6.92%)。结论 对GDM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GDM对孕妇与胎儿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医疗与护理方法 乡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