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s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如何提高其存活率是当今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发现,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是治疗MODS的有效措施之,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治疗 老年人 生命体征 MODS
  • 简介: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肿瘤(Ph-MPN)主要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3种类型。自2011年,Janus激酶1/2(JAK1/2)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已成为治疗PMF核心药物。此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PMF的治疗方法,但因没有配型或费用昂贵让多数患者却步。Ruxolitinib作为PMF的靶向药物,可以针对PMF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控制疾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Ruxolitinib除了可治疗PMF外,对羟基脲耐药或不耐药PV或PT患者亦起良好的作用。

  • 标签: 芦可替尼 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白介素13(IL-13)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结节甲状腺肿(NG)中的表达,研究诊断PTC的辅助指标,并阐明两者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甲状腺手术标本160例(其中PTC80例,NG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C及NG中IL-13和CXCR4的表达情况。结果IL-13在PTC中表达率为93.75%,明显高于NG组的表达(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在PTC中表达率为82.50%,明显高于NG组的表达(1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C中,IL-13和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3和CXCR4可做为PTC的预判指标,其高表达提示甲状腺结节恶性倾向。

  • 标签: 甲状腺 白介素13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近5年来高龄(≥80岁)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其中PCI治疗40例,药物保守治疗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住院期间临床疗效以及PCI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PCI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症状缓解率明显提高(52.63%vs75.00%,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39.47%vs15.00%,P<0.05)。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心绞痛(42.86%vs18.42%)和心肌梗死(22.86%vs5.26%)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的发生率也有定下降(25.71%vs10.52%,P=0.09)。结论PCI治疗可以改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从而进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由此可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心肌梗死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方法选择COPD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未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正常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Ⅰ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Ⅰ期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Ⅱ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Ⅱ期组。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Urea)水平以及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对CystatinC、HcyCRP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Ⅰ期组、Ⅱ期组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肾功能Ⅱ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肾功能Ⅰ期组(P〈0.05)。患者血清CystatinC含量、Hcy含量CRP含量呈正相关(r=0.840,r=0.333)。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明显升高,CystatinC、Hcy含量CRP含量呈正相关,CRP含量可以早期反映出患者肾功能变化,可能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正>39例患者已用氯丙嗪≥300mg/d治疗8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SNSS)评分>60分,随机分两组:研究组18例在氯丙嗪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氮平2.5mg/d,视病情可加至5mg/d,4周后渐减氯丙嗪量。对照组21例,奥氮平5mg/d始,视病情惭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20mg/d;氯丙嗪在第1周内渐减至完全停用。治疗8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PS)减分率分别为51.7%和55.1%,有效率50.0%和57.1%,肝功异常率11.1%和

  • 标签: 奥氮平 减分率 临床观察 肝功异常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是我国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全球近40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AIDS患者中约有36%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是AIDS患者的重要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3%的AIDS患者最终死于结核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简介:背景心肌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ETA和ETB在心衰中表达增加。但ET-1及其信号通路在心肌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仍不明了。方法和结果将人的ET—1cDNA置于对强力霉素(DOX)调控的转录活化因子(tTA)应答的启动子下游。得到的转基因小鼠(ET^+)心肌特异表达tTA(MHC-tTA)的转基因小鼠杂交。非双转基因小鼠(NBT,ET^+/tTA^-;ET^-/tTA^+;ET^-/tTA^-)相比,或与DOX处理的BT同窝鼠相比,双转基因小鼠(BT,ET^+/tTA^+)心肌中ET-1多肽水平显著升高(40.1±4.7versus2.6±1.2fmol/mL。P〈0.003)。撤除DOX处理后,BT小鼠在第5周及第11周间死亡率逐渐上升。

  • 标签: 内皮素-1 双转基因小鼠 扩张型心肌病 炎症反应 过表达 条件性
  • 简介:60例功能消化不良(FD):采用双盲双模拟法,选择FD病人30例为治疗组,予理气复胃口服液(四川正大药物研究所提供)加莫沙比利模拟片治疗:30例为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加理气复胃口服液模拟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6%(P〉0.05);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理气复胃口服液 治疗组 Ⅱ期临床试验 药物研究所 模拟法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扩张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扩张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步数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步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运动耐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治疗 磷酸肌酸钠 卡维地洛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安全和有效。方法我们回顾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术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术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术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改良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外科治疗
  • 简介:他汀类药物是经典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最近,部分指南和共识均推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早期启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但中国人群他汀副作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白种人.因此,应高度关注中国人群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对中国ACS患者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安全进行了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良反应 高强度他汀 中国人群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对1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的关联。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3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122名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的VDR基因型,鉴定VDR基因上的3个限制位点的多态:ApaI,BsmI和TaqI,并用放射配体免疫沉淀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中50人的自身抗体(GAD65,IA-2)。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BsmI位点等位基因B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4),基因型BB和Bb的频率也相应高于对照组(P=0.038),而ApaI和TaqI位点的多态分布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自身抗体IA-2的阳性率有定的差异(P=0.052),即在排除病程和发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后,aa基因型组的阳性率比AA/Aa组要高。此研究的汉族人群中的1型糖尿病患者,各基因型分布和我国台湾地区汉族患者无显著差异,但是克罗地亚患者存在显著差异,A、B、t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明显低于克罗地亚人。结论汉族1型糖尿病患者中,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而1型糖尿病患者VDR基因多态可能与其自身抗体I—A-2A存在定的关联,未见自身抗体GADA的关联。

  • 标签: 1型糖尿病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谷氨酸 脱羧酶抗体 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 简介: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日趋规范化.如何使手术做到精准、适当和个体化?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的理解和处理有很大差异.本文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SLNB)开始,根据作者临床实践体会及文献资料浅谈乳腺癌腋窝外科处理的相关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讨论,促进乳腺癌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 功能性 癌外科手术 通路
  • 简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反复发生的低氧、复氧和睡眠结构的紊乱对人体各项生理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涉及氧化应激及炎症机制、交感神经兴奋增高、胰岛素抵抗等,对上述机制的了解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也是开发新药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损害 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患有HIE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吸氧、防治感染、脱水剂、激素、控制惊厥及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高压氧治疗组EEG的异常率明显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高压氧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明显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脑功能,促使受伤脑细胞尽快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脑电图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