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氨蝶呤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4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蝶呤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β-HCG、血孕酮及包块直径变化,并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β-HCG、血孕酮含量及包块直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β-HCG、血孕酮含量及包块直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血β-HCG(1252±87.62)IU/L、血孕酮(4.53±1.13)U/L及包块直径(1.52±0.22)cm明显低于对照组血β-HCG(1367.84±93.47)IU/L、血孕酮(7.12±1.06)U/L及包块直径(2.17±0.24)cm,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88.50%(17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1.50%(163/20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1.50%(43/2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0%(45/200)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4,P=0.107)。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改善患者的血孕酮及血β-HCG含量,明显降低包块直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米非司酮 异位妊娠 安全性 甲氨蝶呤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联合二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共120例于我院就诊的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二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变化、空腹血糖、血浆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IN、FBS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性激素T、LH、FSH、LH/FSH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二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卵巢功能、临床症状,效果满意。

  • 标签: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雌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与二双胍联合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青春期PCOS患者共95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实施雌激素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雌激素与二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指标(T、FSH、LH、DHEAS)均较治疗前降低,SHB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代谢指标(FBS、TG、FIN)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2.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青春期PCOS患者行雌激素与二双胍联合治疗,患者性激素、代谢激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期 雌激素 二甲双胍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甲板磨削术辅助长脉宽激光对真菌病患者近期疗效、真菌清除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真菌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在抗真菌药物应用基础上给予长脉宽激光单用和与电动磨削联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病变甲板长度和健康甲板长度,真菌清除率、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甲板长度和健康甲板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板磨削术辅助长脉宽激光治疗真菌病可有效改善甲板外观,提高病变甲板真菌清除率,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且未加重不良反应。

  • 标签: 甲板磨削术 长脉宽激光 甲真菌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砜霉素与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临床确诊的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口服砜霉素,对照组23例口阿维A胶囊,均同时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后期均给予NB-UVB照射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进行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脓疱平均消退时间(3.79±0.97)d,不良反应较少,对照组脓疱平均消退时间为(8.35±1.58)d,皮肤出现干裂、红肿及其他不良反应多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砜霉素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银屑病 脓疱性 甲砜霉素 复方甘草酸苷 中波紫外线 窄谱
  • 简介: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后第3d、第1周、第2周断尾取血检测血糖,当血糖大于16.6mmol/L时同时颈项皮肤松软处注射阿朴吗啡无勃起,提示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将动物随即分为金水宝高剂量治疗组、金水宝中剂量治疗组、金水宝低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各组间大鼠体重、血糖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留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8周后测定大鼠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AGEs及Ang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金水宝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能够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GEs及AngⅡ水平(P〈0.01),但以金水宝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其中血糖监测中,金水宝中、低剂量组治疗组之间无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中,金水宝低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意义。AGEs及AngⅡ水平的金水宝中、低剂量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宝能有效协助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GEs及AngⅡ水平,其中金水宝高剂量治疗组疗效最显著,为该制剂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 标签: 金水宝胶囊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血管紧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