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2例病理学、影像学、细胞学等检测确诊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入院后采用密封信封法按1:1随机分为2组,31例接受含卡培他滨基础方案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胶囊治疗者作为联合组,均以21d为一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缓解率54.84%,总有效率70.97%,对照组两项分别为48.39%和61.29%,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倦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β2微球蛋白(β2-MG)、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等毒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期、总生存期和1年肿瘤局控率长于或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果提示,华蟾素胶囊可显著提高含卡培他滨基础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加患者耐受性,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华蟾素胶囊 卡培他滨 乳腺癌 晚期 耐受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氨甲环酸给药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月行THA的RA1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氨甲环酸给药情况分为研究1组52例、研究2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1组于术前30min和术后6h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研究2组于术前3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术前30min及术后6h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3组围术期失血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及围术期Hb最大减少值;分析手术前后手术侧肢体周径差值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研究1、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少或低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少或低于研究2组(P〈0.05)。研究1、2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少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少于研究2组(P〈0.05)。3组术后24h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1、2组高于对照组,研究1组高于研究2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最大减少值研究1、2组低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低于研究2组(P〈0.05)。3组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术前(P〈0.05)。3组手术前后手术侧肢体周径差值及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HA围术期内予以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能有效改善RA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且术后血栓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氨甲环酸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综述临床治疗重症感染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PK/PD特点对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的意义。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依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进行最佳临床给药方案研究的文献,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传统给药方案存在问题、PK/PD研究现状、国际国内指南推荐给药方案、重症感染患者用药方案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总结。结果:最大限度地增加fT〉MIC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获得有效临床效果的关键,部分研究表明延长输注时间或持续滴注可增加%fT〉MIC的达标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细菌清除率。结论:基于PK/PD理论,延长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输注时间或持续滴注的疗效优于传统快速滴注给药方案,而准确的定量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之间的优劣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临床用药 方案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方案对冻结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在2018年3月~2021年3月期间随机纳入70例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后,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VAS评估)、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 )情况。结果 在术后6小时时,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觉水平相当(P>0.05),但在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研究组的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冻结肩 肩关节功能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下潜在危重病患者的早期识别和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入的危重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分诊,观察组采用基于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分诊准确率、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三个月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潜在危重病患者采用基于急诊预检分诊识别流程,可早期识别出患者病情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分诊准确率,缩短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检分诊 危重病患者 早期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冠心病心绞痛应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21.01-2023.05之间院内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分析,依照掷骰子法均匀分组,对比组(n=46)选取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结合组(n=46)选取舒血宁注射液结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方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结合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比组,且血浆粘度更低(P<0.05);结合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应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方案治疗,可以使研究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得到减少,降低血浆粘度,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适合普及。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舒血宁注射液 硝酸甘油注射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方案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者均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于2021.05-2023.05期间入我院治疗,且共有78例。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组,39例/组。对比组:选取尼麦角林治疗,实践组:选取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方案治疗。评析指标:二组的眩晕情况、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疗效。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实践组的眩晕情况更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治疗效果更高(P<0.05)。结论:选取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方案治疗,可以使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眩晕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可提高治疗疗效,加快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推荐应用。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尼麦角林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02-2023.08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16例为研究对象,按掷骰子法分组,参照组(n=58)执行二甲双胍治疗,探析组(n=58)执行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血糖水平、体重水平、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二组血糖水平、体重水平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探析组的血糖水平、体重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探析组的副反应情况与参照组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执行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体重水平,延缓病情进展,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达格列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师综合工作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有效管理方案。方法:于我院门诊西药房2022年1月份至2023年1月份实施常规管理期间设为对照组;于2023年2月份至2024年2月份实施细节管理期间设为观察组,并对比相关数据指标,分析不同管理方案效果差异性。结果:经对比,在药师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提升方面,观察组优势性相对确切(P<0.05)。结论:通过开展细节管理有助于使门诊西药房以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得以解决,这在保障药师整体工作水平、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发挥了极其确切的正面作用。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细节管理 药师考核成绩 患者总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互教学方法在肿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肿瘤科护理实习生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交互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评分、理论成绩;带教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评分、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带教前,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P>00.5),带教后,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交互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有效提升教学成绩以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交互式教学方法 肿瘤科 护理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路径中医护理在混合痔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1-2022年之间接收的80名混合痔手术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路径护理组,一组为中医路径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路径护理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比常规方法护理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要低,且中医路径护理组患者更加满足护理工作。结论:路径中医护理在混合痔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路径式中医护理 混合痔围术期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苯巴比妥(PB)已作为我院儿科治疗癫痫大发作的常规用药。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发展,结合我院的用药实际,合理制定给药方案。我们在文献报导的基础上,采用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血中苯巴比妥的含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差式紫外分光光度法 小儿 苯巴比妥 血药浓度 PB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通过密闭负压封闭治疗,引流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室收治的腹部损伤的患者共200例,根据引流袋更换时间的差异分为A(n=50),B(n=50),C(n=50),D(n=50)四组;A组患者引流袋及水封瓶更换频率为1次/d,B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3d,C组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时间为1次/周,D组患者至拔管前不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比较4组患者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和水封瓶瓶内细菌阳性率。结果D组患者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C组水封瓶和引流袋内细菌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腹部损伤患者,每周进行水封瓶及引流袋更换,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机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损伤,密闭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水封瓶引流袋更换时间
  • 简介:腹股沟疝的外科经典手术如:Bassini(1887年)、Halsted(1889年)、Furguson(1890年)和McVay,(1984年)法等:这些传统方法较为繁杂,并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病人术后恢复时间延长,腹股沟区牵拉疼痛剧烈,影响患者形象及日常生活,复发率高,可达10%-15%。我院自1998年6月始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至今,共临床治疗42例腹股沟疝患者,取得

  • 标签: 疝环充填式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 修补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阴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脱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膨出的68例患者行改良阴全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结果68例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膀胱、直肠的损伤,术后复发,术后阴道残端愈合及排尿改善等情况,与传统的阴全子宫切除术比较,更有临床意义。结论术者在具备阴手术操作,明了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改良阴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简单、复发率低、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子宫脱垂 贫困地区
  • 简介:目的探析脑瘫儿应用引导教育康复训练法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瘫儿童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儿童在此基础上实施引导教育训练方法,训练三个月后检测两组儿童适应性发育商(DQ)及临床恢复情况并予以评估。结果根据末次随访记录,观察组儿童康复有效率为80.13%,对照组为52.5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性(P<0.05)。观察组儿童在应答、认物、肢体协调、走路、平衡等5个方面D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儿童脑瘫患儿应用引导康复教育训练法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和提高儿脑瘫儿童的各项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儿童脑瘫 引导式教育 康复训练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胸腔闭引流并尿激酶注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入住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按照数字奇偶排序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运用胸腔闭引流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合并采用尿激酶注入治疗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81.6%,研究组患者胸腔积液内蛋白量与白细胞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胸腔积液患者在治疗时采用胸腔闭引流与尿激酶注入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尿激酶 胸腔积液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背带缝合术对产后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40例患者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即填塞纱布法,将其设为对照组;其余40例患者采取子宫背带缝合手术,将其设为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远远少于对照组,术后出血的量也远远小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并发症进行观察发现,对照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远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剖宫产手术中出现术后出血的患者来说,子宫背带缝合手术能够大大缩短手术的时间,同时避免出血量的增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背带式缝合手术 剖宫产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