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张富宝:轰动全国的长篇散文《娘》之后,似乎很久没有再读到您的新作,作为读者和研究者,我很想知道您是否已在酝酿下一部作品?彭学:感谢您和所有读者、研究者对我的牵挂和关爱。《娘》之后,我正在创作《爹》,已经完成十余万字,估计三十万字可以完成。只是,《爹》不是作为散文写的,而是长篇小说。因为,我没跟爹生活一天,爹又去世得早,对爹没感情,也不了解,也是断断续续地听乡亲们讲了些爹的事。爹的事,不足以作为真实的散文去写,

  • 标签: 彭学明 访谈录 赞歌 悲歌 母亲 天堂
  • 简介:景帝朱祁钰是个幸运的人,因为幸运,他捡了个皇帝当,而且还碰到了忠勇俱全的于谦,挽救了大明的江山:但他同时又是个无能的人,因为无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8
  • 简介:[15]《中吴纪闻》卷二《中隐堂三老》,而据《中吴纪闻》附《龚之传》说,[24]  苏州龚氏家族中与龚之同辈者

  • 标签: 交游沉浮 兼谈 士人家族
  • 简介:2007年11月11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文艺报、河南文艺出版社和中外散文诗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散文诗90周年颁奖会暨《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

  • 标签: 中国散文诗 中国现代文学馆 作家 副主席 出版社 陈建功
  • 简介:对于一个多年在外国文学园地耕耘的学者而言,能将自己的代表作辑成一册在对象国发表,将自己最为精华的学术成果呈现在对象国同行面前,以接受对象国同行的检阅,应当说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心愿。

  • 标签: 比较文学 古典小说 问题意识 视界 自觉 传说
  • 简介:在我的记忆中,施蛰存三个字,应当是“历史”,是一种遥远的存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及八十年代初,由于先师夏承焘教授的缘故,有幸于现实中与结忘年交好,对于施蛰存其名其人,又觉得何等亲近。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纪,有信必复,有问必答,获益良多;但相对其四窗著述及整个艺文世界,乃高山仰止,依然那么遥远。

  • 标签: 施蛰存 “历史” 八十年代 七十年代 夏承焘 著述
  • 简介:在《红楼梦》成书过程中,曹雪芹“十年披阅、五次增删”的记载,使不少研究者如坠五里雾中。潘重规、戴不凡得出结论:《红楼梦》有原作者“石兄”或一位希望恢复大明王朝的仁人志士,有的研究者则认为,《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頫。不管是石兄、大明志士、曹頫,曹雪芹都是“披阅”和“增删”他们其中一人已成稿的《红楼梦》,也就是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

  • 标签: 《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 明义 文学价值 诗歌解析 曹雪芹 红学研究
  • 简介:长期以来,对草在1930--1940年代中短篇小说的研究,不仅相当不够,而且也较多地放在了单一的“左翼”文学视角。当“左翼”思潮相对冷却之后,就感觉到了研究的困难。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恰切的研究角度。其实,如果从城市现代性的角度来认识草,可以认为,草的作品,包括其他“左翼”作家作品,也是一种城市叙述,尤其是对于城市产业工人生活、人格、意识形态的揭示,是自晚清以来首次大规模的表现。

  • 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 城市产业 现代性 草明 左翼 叙述
  • 简介:由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和北方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温远小说《三家孩子一个妈》作品研讨会”7月初在我省齐齐哈尔市召开.来自北方文学杂志社、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黑龙江省文学院、黑龙江日报、生活报、齐齐哈尔市作协、齐齐哈尔日报以及鹤城晚报的部分专家、学者,对温远先生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三家孩子一个妈》进行了研讨,并对该作品的艺术创作风格、叙事结构和作家的精神追求及对北大荒文学的贡献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 标签: 土壤 园地 长篇小说 黑龙江省 北方文学 齐齐哈尔市
  • 简介:"80后"批评家周全以"跨界"与"在场"的方式,一方面有针对性与有选择性地开掘了在文坛活跃的"80后"批评家,另一方面另辟蹊径地勾勒出了正在崛起的一代批评家文学批评的图景。他在"80后"批评家的开掘与推介中,引入了文学史与批评史的维度,更进一步在"绝境突围"的判断中构造出了"80后"批评家群体"枪"与"玫瑰"并置的主要特征,其中隐含的方法论意义,更加值得关注与重视。

  • 标签: 周明全 “80后” 文学批评
  • 简介:新世纪诗歌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回顾与反思的地方。鉴于此,《诗探索》理论卷于2011年设立"世纪初诗歌(2000——2010)八问"专栏,请诗人、诗评家就新世纪诗歌的若干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总结近年诗歌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当今及以后诗歌良好生态的形成有所助益。本期参加者是几位近年较为活跃的诗歌研究者和评论家,依年龄为序分别为:沈奇、陈超、罗振亚、赵思运、吴投文、张立群、霍俊、刘波、卢桢、杨庆祥。

  • 标签: 诗歌精神 杨庆祥 沈奇 霍俊 诗探索 张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