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多磺酸多糖乳膏与地奈德乳膏联合应用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的 80例婴儿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地奈德乳膏单一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多磺酸多糖乳膏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 EASI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 1周后、 2周后 EASI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 率

  • 标签: 湿疹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地奈德乳膏 婴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3M自式弹力绷带与纱块配合使用,与单纯3M自式弹力绷带在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中应用效果的比较。方法将某三甲医院2013年小儿外科200例住院患儿分两组,观察组采用展开的纱布块平整的包裹穿刺部位,再用3M自式弹力绷带固定;对照组采用单纯3M自式弹力绷带固定。结果实验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P<0.01),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压痕(P<0.01)、破溃(P<0.05)、皮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自式弹力绷带与纱块配合固定静脉留置针,减少皮肤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自粘式弹力绷带与纱块配合固定 固定方法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多磺酸多糖乳膏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效果。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中抽选108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55例,接受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多磺酸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度寻常痤疮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多磺酸多糖乳膏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夫西地酸乳膏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消融疗效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扶中心收治的13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治疗前肌瘤体积与平均经线、肌瘤位置、肌瘤类型、MR 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1WI强化程度与均匀性、子宫位置)。利用术前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后无灌注区体积,计算得到肌瘤的消融率,以70%消融率为界将130个子宫肌瘤分为两组(充分消融组与非充分消融组),分析以上因素是否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有影响。结果70个(53.8%)充分消融肌瘤,60个非充分消融肌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肌瘤体积、肌瘤平均经线、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IWI强化程度与子宫位置对消融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WI呈低信号的肌瘤(P=0.035)与TIWI轻度强化的肌瘤(P=0.038)更容易达到满意消融效果。结论肌瘤体积、肌瘤平均经线、T2WI信号强度与均匀性、T1WI强化程度与子宫位置对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研究对HIFU消融子宫肌瘤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消融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验组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应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且试验组中度、重度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77.78%(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宫颈糜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术前磁共振信号强度判断垂体腺瘤质地的可能性。方法70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根据手术中肿瘤的质地分为3组质软组(A组,36例),质中等组(B组,22例)和质韧组(C组,1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磁共振扫描,测量T1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1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腺瘤质地相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T1WI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均值分别为1.32±0.18、0.89±0.32、0.76±0.2,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瘤体强化前后T1值比均值1.25±0.28、1.48±0.33、1.91±0.45,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WI瘤体/白质均值2.29±0.22、1.87±0.12、1.38±0.2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信号强度可以在术前简易而准确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以T2WI上瘤体/白质信号强度比值>2.0垂体腺瘤质地软,<1.7质地硬韧,比值介于1.7与2.0之间质地中等;对判断手术难度和预后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腺瘤肿瘤质地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接受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均为58例,各自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其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6%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的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集超声 优质护理
  • 作者: 盛云婧 邢沁蕊 王婷力 昌上清 朱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000,中国 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13,中国,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13,中国,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13,中国 急诊医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市,100853,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在高强度训练中出现应激反应的预警能力。方法入选参加高强度训练的某部武警战士53人,测得战士高强度训练前与高强度训练后GDF15、超敏C-反应蛋白(S-CR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各指标变异系数;采用SPSS 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战士高强度训练后GDF15水平为(176.28±97.45) pg/mL,高于高强度训练前(120.35±69.8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高强度训练后IL-6、CRP水平低于高强度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训练前后S-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F15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S-CRP、CRP、IL-6、PCT。结论GDF15对高强度训练后应激状态的预警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与其他常规应激指标S-CRP、CRP、IL-6、PCT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 标签: 应激反应 血生长分化因子-15 高强度训练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癌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高强度间歇训练对癌症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合计样本量614例,其中干预组323例,对照组291例。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提高癌症患者整体生命质量[SMD值为0.40,95%CI(0.14~0.65),P<0.01]与峰值摄氧量(VO2peak)[MD值为3.00,95%CI(2.19~3.80),P<0.01],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D值为-0.06,95%CI(-0.08,-0.03),P<0.01],但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MD值为-0.61,95%CI(-1.23~0.01),P>0.05]和体质量[MD值为0.16,95%CI(-3.19~3.51),P>0.05]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强心肺功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是对高敏C反应蛋白和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肿瘤 Meta分析
  • 简介: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MRgHIFU)是基于磁共振导航下解剖定位、实时测温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组合的无创治疗方法,相对于外科手术更具优势。该技术已在临床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乳腺肿瘤、疼痛性骨转移、前列腺癌、肝肿瘤、脑肿瘤的消融治疗,而在功能性神经外科治疗和急性脑血管意外治疗领域中的临床前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本文对MRgHIFU的治疗原理、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高强度精确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效果。方法选取2018.2-2019.1我院妇科接收诊治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强度精确聚焦超声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患者痛经程度。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痛经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精确聚焦超声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后有较高的有效率,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经情况,同时改善了患者的各项指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强度精确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产后胎盘植入22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产后胎盘植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法,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胎盘植入的区域血流灌注变化以及胎盘组织排出、妊娠等情况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胎盘植入区域血流灌注明显较少,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有21例患者的坏死胎盘出现自行排除,1例患者需要进行清宫术;且19例患者出现月经复潮,2例患者出现宫内妊娠。结论在产后胎盘植入患者的治疗中,对患者采取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且治疗的操作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产后胎盘植入 血流灌注 月经复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皮肤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2012年2月-2014年5月入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在对其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方法时,要进行及时必要的治疗前的宣教,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出现的症状,在治疗后要及时进行皮肤护理.结果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进行皮肤护理,患者对此比较满意,总体治疗护理效果较好.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后,及时对皮肤进行护理,能够及时有效地减少皮肤烧伤以及并发症出现的几率,皮肤护理在这种病症的治疗后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肌瘤;皮肤护理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3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高强度间歇运动在超重和肥胖方面的应用及产生效果的机制。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关于高强度间歇运动改善超重和肥胖方面的文献和查阅教材《运动生理学》,进行归纳总结。发现高强度间歇运动是高强度与间歇期相结合的运动方式,与传统有氧运动、中强度持续运动具有同样的减脂功效,已经开始应用于改善超重和肥胖问题,具体效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究。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超重 肥胖
  • 简介:目的探讨B超监控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辐照的可行性。方法将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治疗系统设置为脉冲工作状态,调整脉冲重复频率为4Hz,辐照剂量分别为180、240、300J,每个剂量又分为4个占空比时间组(1%~4%)。PHIFU定点辐照离体牛肝组织,辐照结束后比较靶区辐照前后的声像图变化和灰度值变化,切开牛肝组织肉眼观察靶区的形态变化,重复实验10次。取靶区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组织行HE染色。结果P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靶区B超图像出现低回声区,靶区灰度差值为负值,且各剂量下所有占空比时间组灰度差的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剂量下,占空比为1%~3%的PHIFU辐照后切开靶区组织有清亮液体流出,靶区仅见空洞,其内未见凝固性坏死;占空比为4%的PHIFU辐照后可见泥浆样液体流出。结论通过观察PHIFU辐照后的灰度值和声像图变化,可以间接指导制定治疗剂量和判断治疗效果。

  • 标签: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非热损伤 靶区 低回声区 灰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70例,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7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及护理干预后,58例患者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有效率达95.71%。结论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发生,加快术后康复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真正实现从体外治疗体内肿瘤无创、安全,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文拟通过整理资料、归类综合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最终使机体达到促进健康水平的目标。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知网、维普网和 Pubmed数据库上输入关键词“运动强度、 IgG、 IgA、 IgM、感染、免疫球蛋白” OR“Exercise intensity、 IgG、 IgA、 IgM、 Immunoglobulin、 Infected”查询自 2000年 1月到 2019年 10月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结果:①有氧运动促使大脑分泌一种 β-脑啡呔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不仅使人感到愉悦,还可与脑循环中的免疫细胞相结合,使免疫细胞因心理活动而获得一种特殊信息,进而获得更大的免疫活性,增加了机体的抵抗力。②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 IgA、 IgM、 IgG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但也有研究发现 IgA, IgM, IgG含量均低于训练前,这种研究结果可能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有关。③目前关于运动影响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可能机制主要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谷氨酰胺方面。运动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影响是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率,改变其中血清中的含量,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研究结论:研究者对于运动与 IgG、 IgA、 IgM的研究一直在探索,但是其内在机制仍存在争议。

  • 标签: 运动强度 IgG IgA 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