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过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发生原因。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将同期在我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且发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6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过敏反应占31.7%、消化系统反应占21.7%、血液系统反应占10%、神经系统反应占16.7%、泌尿系统反应占11.6%、其他反应占8.3%;此外,观察组存在药物的不合理联用(21.7%)、患者在用药后饮酒(26.7%)、药物本身质量问题(20%)、药物使用量过大(18.3%)以及其他的情况(13.3%)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与药物的不合理联用、患者在用药后饮酒、药物本身质量问题、药物使用量过大以及其他原因有很大的关系,未来在用药过程中应做好对应的预防工作,减小临床用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部巨大肿物的常规CT轴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判断肿物来源准确9例,其余11例,无法准确判断肿物来源,准确率45%。而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判断肿物来源准确16例子,错误4例,准确率80%。恶性肿瘤中阑尾来源的1例肿物,误判为肠管来源的,肠系膜来源的2例肿物,误判为肠管来源的,肠系膜来源的肿物1例误判为左附件区来源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位重建 腹部巨大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口腔领面部修复与再的美学效果,并探讨相应的优化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名口腔领面部修复与再的患者,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观察组接受了优化的修复与再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了传统的修复与再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均进行了详细记录。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主观评价等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美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平均年龄为42.5岁,其中男性患者占40%,女性患者占60%;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41.8岁,其中男性患者占48%,女性患者占52%。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美学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的美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口腔领面部修复与再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美学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在口腔科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美学评价与优化策略的应用,以提升口腔领面部修复与再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科临床 口腔领面部 修复再建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用于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人员6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并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包含1型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18例,包含2型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16例,包含3型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12例,包含4型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14例,实验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最高和最低的心率及一天之内的平均心率和总心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性心动过速(速)是临床较常见的性心律失常之一。而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内的速应用传统的射频消融模式存在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方面问题。高功率短时程放电消融模式是近两年由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射频消融方式和理论,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或某些特殊部位室性早搏的消融。本文报道1例应用高功率短时程射频消融心中静脉起源的速的初步经验。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房性心动过速 心中静脉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右心耳切除术矫治难治性性心动过速(速)的临床资料,探讨难治性速的临床特点以及右心耳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效果。儿童速以起源于心耳最为常见,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速,射频消融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术复发率较高,对于反复复发病例,心耳切除术是行之有效的补充治疗方法。

  • 标签: 心动过速,异位房性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难治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心耳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水中多种细胞因子浓度,分析这些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的DR患者63例97眼作为DR组,其中NPDR组38眼、PDR组59眼;光凝组39眼、非光凝组58眼。收集同期住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7例31眼作为对照组。抽取受检者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A、PDGF-BB、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白细胞介素(IL)-6、IL-8、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1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统计比较各组间水中各细胞因子的浓度,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水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DR组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和ICAM-1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47、-5.164、-3.373、-8.062、-4.535、-5.954、-5.098、-3.228、-5.954,均P<0.01)。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水VEGF-A、PLGF、PDGF-AA、ANGPTL4、IL-6、IL-8、MCP-1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IL-1β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光凝组ICAM-1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PDR组水PLGF、PDGF-AA、ANGPTL4质量浓度较NPDR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91、-3.396、-2.276,均P<0.05)。VEGF-A与除ICAM-1外其他各细胞因子均呈正相关(rs=0.237~0.540,均P<0.05);ANGPTL4与除IL-1β外其他各细胞因子均呈正相关(rs=0.361~0.733,均P<0.01)。结论DR的发生和发展与VEGF家族、PDGF家族、ANGPTL家族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PLGF、PDGF-AA、ANGPTL4在PDR患眼水中浓度更高;DR患者眼内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联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房水 细胞因子 Luminex液相芯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70岁。因心悸、胸闷10天入院。图中同步连续记录示:仅见窦性P波,P-R间期0.23s。另可见异位性P’波呈两种形态,尤以Ⅱ导联改变明显:P’1、P’2、P’3、P’6-8、P’12、P’13-15、P’17呈深倒置(梯形图中标·)。QRS波形态、时间正常。R-R间距不等,但与P波或P’波有关。

  • 标签: 房室结双径路文氏型传导 异位房性 多源性 QRS波形态 激动 窦性P波
  • 简介:目的对比右腋下小切口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84例成年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经右腋下小切口组及正中胸骨劈开组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主动脉阻断时间、关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气管插管带管时间、胸腔引流量、出血量、疼痛分级、镇痛药物用量。结果42例患者全部经右腋下小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关胸时间、疼痛分级、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出血量与正中胸骨劈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对成人、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良好且与胸骨正中切口直视手术相比,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且隐蔽性好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微创外科技术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对葡萄膜巩膜水流出量的影响,从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的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于术后7d分别对手术后的兔眼模型组和正常兔眼组进行前房持续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侧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巩膜、后巩膜、前葡萄膜、后葡萄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实验组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通道各组织水再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水流出量,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葡萄膜巩膜流出量 FITC—BSA 眼压
  • 简介: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过程中观察性期前收缩(PAS)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f)的关系。方法对56例经DCG检测,观察PAS与Pf的关系。结果56例Pf者均伴有频发PAS(24hPAS〉100个),短阵性心动过速4-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中45例Pf由PAS诱发,占80%。9例由短阵性性心动过速诱发,占15%。2例由短阵心房扑动诱发。占0.4%。结论频发PAS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很高,早期发现频发PAS需及时治疗,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olter记录P`onT性其前收缩及非阵发性室上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olter24小时记录频发性其前收缩,观察P`onT性其前收缩现象及非阵发性室上速。结果Holter记录1例因P`onT性其前收缩发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例Holter记录非阵发性室上速长代偿间期后第一T波低平提示心肌缺血。结论P`onT性其前收缩易诱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注意非阵发性室上速长代偿间期后第一T波形态。

  • 标签: Holter P`onT房性其前收缩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多棘球蚴胸腔内感染导致脓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2016年8月至2016年9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二科住院治疗的肺多棘球蚴感染导致脓胸的病例,并查询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疗特点(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探讨手术治疗的具体术式与预后,结合本病例着重讨论了肺多棘球蚴感染导致脓胸的诊断与治疗。结果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该病例在治疗初期未明确诊断(只初步诊断为脓胸),经多方会诊后,最终决定行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最后在手术中确诊为肺多棘球蚴感染导致脓胸,确诊后行胸腔镜下肺棘球蚴内囊摘除术+脓胸清除术,术后给予派西林他巴唑坦抗感染治疗。最终,患者顺利出院。结论肺多棘球蚴感染致脓胸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医务人员,尤其是非棘球蚴病流行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提高警惕,提高对这类罕见情况的认识才能在早期明确诊断,进而采取有效治疗。结合外科手术和抗感染药物治疗肺多棘球蚴感染致脓胸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治愈。

  • 标签: 多房棘球蚴 感染 脓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结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病态窦结综合征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8例窦房阻滞,12例慢-快综合征,10例双结病变,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检出率为61.7%。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作为病态窦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水及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组信息的一致性。方法选取两例经保眼治疗失败行眼球摘除的患儿,对其水的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以及肿瘤组织的基因组DNA(genomics DNA,gDNA)采用超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ultra low flux whole genome sequencing,ulf-wgs)和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ichorCNA软件,分析体细胞染色体拷贝数变异(somatic chromosomal copy-number alterations,SCNA)和肿瘤比例(tumor fraction,TF)情况。结果实验获得两例病例质量良好的肿瘤组织gDNA、水样本cfDNA。分析显示4例样本的肿瘤分数均大于10%,可灵敏反映样本的SCNA情况。两例病例的水样本中,最常见的拷贝数增加区域包括1q、6p和13q,最常见的拷贝缺失区域包括6q和8p。病例1患者水和肿瘤样本的SCNA区域高度一致,均出现1q、6p以及13号和18号染色体的扩增,6q及8p的拷贝数缺失。病例2患儿的水在1p、6q、8p和13q区域都显示SCNA变异。结论水活检及经济的ulf-wgs有望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疗效评估和预后的新标准。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房水 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