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内进行中老年高血压疾病治疗的104例患者资料,随机划分患者为参照组(n=52)和联合组(n=52)。两组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方式,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联合组在参照组方式上再实施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和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后无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联合组高,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参照组满意度比联合组低,数据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方式效果较好。

  • 标签: 穴位贴敷 耳穴埋籽 中老年高血压病 护理价值
  • 简介:人们已经知晓生长激素(GH)应用在鼠中可以增加其十二指肠腺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且这种促进作用至少部分是由胰岛素样生长因素(IGF-1)所介导的。在早期,这种增加有丝分裂的作用对于小肠吸收能力方面的功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以及其它研究者对GH在体外实验中,在狗和绵羊等中做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而

  • 标签: 人生长激素 葡萄糖 氨基酸浓度 门脉 有丝分裂指数 氨基酸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油栓+微波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一2019年1月武汉市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医治的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68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4例。本次患者均微波治疗,而甲组加复方沙棘油栓,总结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疗效、人乳头状瘤病毒转阴情况。结果甲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都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转阴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油栓+微波的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脱痂流血时间,显著减少阴道排液量,并提高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转阴率。

  • 标签: 宫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应用咪康唑栓与复方沙棘油栓联合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第一组给予咪康唑栓治疗,称单一用药组,第二组给予咪康唑栓与复方沙棘油栓联合序贯治疗,称联合序贯用药组。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联合序贯用药组为96%,单一用药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序贯用药组为8%,单一用药组为6%,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康唑栓与复方沙棘油栓联合序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症状可有效缓解,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咪康唑栓 复方沙棘籽油栓 联合序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FD的另一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均采用复合病因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夹尾+摇晃)进行造模,造模21d后按被试因素分组治疗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P〈0.01),且隔药灸组效果优于艾炷灸组、逍遥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艾炷灸组比较,隔药灸组、逍遥散组大鼠血清IL-6、IL-1β及TNF-α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纠正IL-6、IL-1β及TNF-α的失衡,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 标签: 隔药饼灸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模型 IL-6 IL-1Β TNF-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鼠乳腺癌 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普通培养液)、紫杉醇组(培养液 +紫杉醇)、观察组 1(培养液 +葡萄原花青素),观察组 2(培养液 +葡萄原花青素 +紫杉醇),采用 MTT法检测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依据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参照 IC50值进行后续实验 ;采用划痕实验检测 4组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4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lutahione transferase,GST )和 P-糖蛋白( P-glucoprotein,Pg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 IC50值为( 106±17)μmol/L;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在紫杉醇组 [(45.50±4.30)%]和观察组 2[(37.50±3.43)%1均低于对照组 [(84.60±6.88)%,且观察组 2低于紫杉醇组( P<0.05), GST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247.69±59.67)和观察组 2( 253.70±60.03)均低于对照组( 12.31±76.53),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gp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139.09±18.82)和观察组 2( 141.53±19.25)均低于对照组( 224.63±33.89)(P<0.05),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 0.05)。结论 盐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具有抑制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GST、 Pgp表达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MCF-7细胞 葡萄籽原花青素 紫杉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鼠乳腺癌 MCF-7细胞株分为对照组(普通培养液)、紫杉醇组(培养液 +紫杉醇)、观察组 1(培养液 +葡萄原花青素),观察组 2(培养液 +葡萄原花青素 +紫杉醇),采用 MTT法检测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依据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参照 IC50值进行后续实验 ;采用划痕实验检测 4组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 4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lutahione transferase,GST )和 P-糖蛋白( P-glucoprotein,Pg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对鼠乳腺癌 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 IC50值为( 106±17)μmol/L;鼠乳腺癌 MCF-7细胞迁移率在紫杉醇组 [(45.50±4.30)%]和观察组 2[(37.50±3.43)%1均低于对照组 [(84.60±6.88)%,且观察组 2低于紫杉醇组( P<0.05), GST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247.69±59.67)和观察组 2( 253.70±60.03)均低于对照组( 12.31±76.53),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gp mRNA表达量在紫杉醇组( 139.09±18.82)和观察组 2( 141.53±19.25)均低于对照组( 224.63±33.89)(P<0.05),且观察组 2低于观察组 1( P< 0.05)( P< 0.05)。结论 盐葡萄原花青素与紫杉醇联合用药具有抑制鼠乳腺癌 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GST、 Pgp表达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MCF-7细胞 葡萄籽原花青素 紫杉醇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高血压不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着副作用和依从性问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中医护理方法,如穴位贴敷和耳穴埋,因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较少的副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 标签: 穴位贴敷 耳穴埋籽 老年高血压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干扰素 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共 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 干扰素α-2b栓治疗,研究组采用干扰素 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油栓治疗,通过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半年转阴率。 结果 研究组 27例患者中,有 14例患者痊愈, 11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 92.59%。对照组采用 α-2b栓治疗的 27例患者中, 17例患者痊愈, 6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4例病人无效,总有效率为 85.19%。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后选取有效患者进行半年随访, 对照组23例患者中,转阴率为 56.52%;研究组 26例中,转阴率为 73.08%。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干扰素 α-2b栓联合复方沙棘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乳头瘤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疗效,可消除 HPV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干扰素 α-2b栓 复方沙棘籽油栓 慢性宫颈炎 高危型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提取物原花青素(GSPE)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Ⅱ型受体和Smad7蛋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SFs)为研究对象,实验主要分3组,空白对照组,单纯光照组(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照光加药组(UVA照射细胞后予不同浓度GSPE干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UVA照射前、后及不同浓度GSPE干预后对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纯UVA光照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RⅡ蛋白表达下降(P〈0.05),Smad7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单纯光照组相比,UVA照射后经25μg/mL、50μg/mL和100μg/mL浓度GSPE处理后,成纤维细胞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且于50μg/mL和100μg/mLGSPE处理后,成纤维细胞TGF-βRⅡ和Smad7蛋白表达量均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适当浓度GSPE可通过显著上调TGF-βRⅡ蛋白水平以及下调Smad7蛋白水平的表达来对抗UVA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传导,进而减轻UVA所致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了皮肤光老化的进程。

  • 标签: 长波紫外线 皮肤光损伤 光老化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SMA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