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肿瘤晚期患者难免性压疮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数为标准将110例肿瘤晚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着重分析难免性压疮的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难免性压疮的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7.3%)与对照组患者(21.8%)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肿瘤晚期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晚期 难免性压疮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在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6月~ 2018年 8月我院收治的 88例肿瘤晚期放化疗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程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护理应用于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规范化癌痛护理 ;肿瘤晚期放化疗 ;焦虑抑郁 ;生存质量    人们普遍认为癌症很可怕,其实晚期癌症的主要痛苦来自于癌痛。癌痛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伴随病症,可能来自于癌症本身,也可能是因癌症转移而导致,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态,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 [1]。目前,临床上治疗癌症主要采用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其目的不仅在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也重点强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规范化癌痛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癌痛控制护理方法,通过评估癌痛情况,并针对性地开展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2]。本研究针对肿瘤晚期放化疗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评价其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6月~ 2018年 8月我院收治的 88例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4例。对照组中,男 24例,女 20例 ;年龄 30~ 74岁,平均( 51.02±5.65)岁 ;疾病类型:胃癌 12例,肝癌 9例,直肠癌 11例,乳腺癌 10例,其他 2例 ;学历:初中 15例,高中及大专 18例,本科及以上 11例。观察组中,男 28例,女 16例 ;年龄 32~ 76岁,平均( 51.00±5.59)岁 ;疾病类型:胃癌 10例,肝癌 12例,直肠癌 13例,乳腺癌 7例,其他 2例 ;学历:初中文化 12例,高中及大专 15例,本科及以上 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病理以及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晚期肿瘤癌痛患者 [3];②生存时间超过 3个月患者 ;③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 ;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痴呆性疾病和原发性精神障碍者 ;②不能自觉配合本次治疗与护理者。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联合行颈总动脉切除重建术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累及颈总动脉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侵犯颈总动脉行一期切除肿瘤和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一期重建手术资料,包括术前普外科及血管外科联合评估、术中甲状腺外科、血管外科、骨科联合手术及术后共同管理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患侧Honor综合征、1例出现声音嘶哑现象,2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随访期间2例肿瘤局部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对于侵犯颈总动脉的甲状腺恶性肿瘤,MDT联合行颈总动脉切除一期重建术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恶性肿瘤 颈总动脉 动脉重建术 多学科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终关怀科所有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入院时进行心理反应调查,通过合适的心理干预手段,适时了解心理反应变化,从而找到适合社区机构临终关怀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的方法,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非常时期。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入住我中心临终关怀科病房的所有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100名。在入院当天进行首次评估,填写调查表。分析患者家属心理反应的现状,了解其心理需求,立即进行合适的沟通、交流,第2天再次进行调查表填写。入院时结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后随访结果为干预组,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入院时基本均有焦虑及抑郁心理;明确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的入院需求,可以确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心理干预后,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焦虑及抑郁心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的直系家属或直接照顾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后,他们对患者安然离世均能接受,生死两相安。

  • 标签: 社区机构 临终关怀 家属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100人次的血清TK-1水平,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血清TK-1与RECIST诊断符合率为64.8%,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与RECIST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血清TK-1在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苷激酶1肿瘤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80例组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理念,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理念 晚期肿瘤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对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肿瘤晚期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更低(P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晚期 临终期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接收的56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疼痛管理(研究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疼痛强度、等级实施综合评分后得出,研究组在接受医护人员的干预措施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对照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改善效果相对较差,P

  • 标签: 疼痛管理 晚期肿瘤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在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行离心处理,检测2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析其营养状态的变化。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问卷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2组入院时血清ALB、PA、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出院时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血清ALB、PA分别为(36.92 ± 2.68)、(0.26 ± 0.07)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2 ± 2.71)、(0.23 ± 0.06) 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18、2.413,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以及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63.42 ± 4.18)、(62.83 ± 6.24)、(63.19 ± 6.12)、(64.43 ± 4.31)、(70.42 ± 6.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34 ± 5.06)、(56.39 ± 7.37)、(60.45 ± 5.99)、(61.46 ± 5.08)、(66.35 ± 5.9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73~6.870,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腹泻、便秘、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疲劳评分分别为(36.42 ± 5.06)、(34.54 ± 6.23)、(34.49 ± 5.56)、(36.41 ± 4.57)、(40.38 ± 7.24)、(37.94 ± 4.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83 ± 4.81)、(38.74 ± 5.12)、(38.43 ± 4.97)、(40.43 ± 6.24)、(43.29 ± 5.12)、(40.19 ± 3.9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34~4.685,均P<0.05)。结论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行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可促进其营养状态进一步改善,从而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妇科肿瘤 营养支持 生活质量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在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行离心处理,检测2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析其营养状态的变化。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问卷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2组入院时血清ALB、PA、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出院时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血清ALB、PA分别为(36.92 ± 2.68)、(0.26 ± 0.07)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42 ± 2.71)、(0.23 ± 0.06) 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18、2.413,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以及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63.42 ± 4.18)、(62.83 ± 6.24)、(63.19 ± 6.12)、(64.43 ± 4.31)、(70.42 ± 6.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34 ± 5.06)、(56.39 ± 7.37)、(60.45 ± 5.99)、(61.46 ± 5.08)、(66.35 ± 5.9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73~6.870,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腹泻、便秘、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疲劳评分分别为(36.42 ± 5.06)、(34.54 ± 6.23)、(34.49 ± 5.56)、(36.41 ± 4.57)、(40.38 ± 7.24)、(37.94 ± 4.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83 ± 4.81)、(38.74 ± 5.12)、(38.43 ± 4.97)、(40.43 ± 6.24)、(43.29 ± 5.12)、(40.19 ± 3.9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34~4.685,均P<0.05)。结论中晚期妇科肿瘤患者行营养支持综合护理,可促进其营养状态进一步改善,从而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妇科肿瘤 营养支持 生活质量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分析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基因状态,了解胆道肿瘤靶向药物相关基因及免疫疗效相关生物学标记物特征,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进行NGS检测的108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胆道肿瘤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NGS数据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108例胆道肿瘤患者共涉及180个基因位点突变,包括晚期胆道肿瘤8种靶向成药相关基因及3种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率为17.6%。TMB最高值48.46 mut/Mb,中位数为2.9 mut/Mb。TMB-H患者共6例,MSI-H患者共6例,提示其TMB高于MSS/MSI-L。结论通过NGS分析基因特征可为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筛选到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或为其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 标签: 胆道肿瘤 下一代测序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胃肠晚期化疗阶段中营养干预模式的应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到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肠道晚期患者治疗为研究背景,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9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饮食干预的方式进行;观察组则采用营养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情况、不良发生率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分析可知实施干预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相交于对照组呈明显改善效果(均 P < 0.05)。而不良发生率观察效果显著。

  • 标签: 胃肠 晚期肿瘤 化疗 营养干预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篇主要针对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旨在明确在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成效和价值。方法:选择医院肿瘤科室在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收治的患者,总共有80人,均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这80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各40名患者,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护理采取的是优质护理,最终对两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整体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足度进行对比。结果: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护理采取不同方法,一段时间护理后,参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的占比32.5%,实验组则为70.0%,实验组满意度远高于参照组;患者重度疼痛实验组占比5.0%,参照组为25.0%,参照组重度疼痛人数更多,说明实验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和有效治疗,患者的治疗成效更好。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有助于减轻其疼痛感,患者也更为满意护理服务,所以应在这类疾病治疗中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盆、腹腔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单位收治46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晚期盆、腹腔恶性肿瘤的病例,总结治疗前、中、后的护理方法及特点。结果46例中显效28例(60.8%),有效13例(282%),无效5例(10.8%),总有效率为89%;46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轻度的皮肤灼伤,无其它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护士认真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及治疗中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能确保治疗安全顺利完成,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 标签: 超声治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中医科肿瘤晚期患者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间,入本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肿瘤晚期患者,采取抽签法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结论:针对中医科肿瘤晚期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慢性疼痛感,效果治疗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中医科 肿瘤晚期患者 慢性疼痛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化疗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样本即为来源于我院收入的 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化疗后便秘患者 78 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采纳中医护理)各 39 例,对比 2 组的效果。 结果:就腹胀、腹痛、便秘以及烦躁等症状发生率而言,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χ 2 = 11.021 , 12.659 , 12.037 , 10.364 ; 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排便频率积分而言,实验组 明显优于参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化疗后便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十分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晚期消化道肿瘤 化疗 便秘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中药在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自拟方汤药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定期复查。结果治疗后两组肿瘤目标病灶大小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大剂量中药方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及两组之间对比在临床应用中毒副反应在安全范围之内,短期疗效不明显,但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大剂量 恶性肿瘤 中晚期 临床疗效 复方斑蝥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为香菇多糖加化疗,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仅化疗治疗。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体重变化和体力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体重水平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化疗治疗中应用香菇多糖可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更好的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香菇多糖 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应用营养护理干预,提升生活质量。方法:实验选取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设计方案完成分组,对54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营养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6.85±2.13)mg/L,对照组为(31.44±2.19)mg/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BMI指数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且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病情康复,提升营养状况,可进一步防控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 晚期胃肠道肿瘤 化疗患者 血清白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