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与免疫和医学受损患者的生物形成有关的真菌,现在已经确定生物的形成是念珠菌病期间的一个主要毒力因子。白念珠菌生物的形成是一个高度调控和协调的过程。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病可表现为皮肤、粘膜或深层器官感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白色念珠菌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唑类,但同时其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最严重,研究其耐药机制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治疗有很大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性硬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实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慢性硬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较佳,(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点状切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腹股沟疝以及鞘积液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观察组则采取点状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状切口手术相比于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小、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点状切口 鞘膜积液 腹股沟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污水治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采用纳米过滤技术进行制药业污水的液相分离处理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有机组分比较复杂的制药废水在常规卷式纳滤-反渗透处理可能产生的污染趋势,首先利用管道超过滤技术对医药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常规卷筒和盘管复合纳过滤技术进行分级分级浓缩,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对管道超过滤装置无明显的污染趋势,生产出的废水达到了后段入的标准。卷式纳滤装置可高效地从二价盐中提取,并且能拦截绝大部分有机物,并且在25L/(m2.h)的通量下能维持长期稳定地工作,与常规的卷式相比,该分散法对污水的污染倾向有较大的下降,与常规的分盐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圆盘式组合及反渗透的使用量,且除硬部位更为合理,并且在确保分盐效果前提下具有经济性。

  • 标签: 管式超滤 卷式纳滤 分段浓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硬脊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内硬脊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内硬脊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硬脊膜外 海绵状血管瘤 MRI
  • 简介:摘要:沿海地区河涌水利环境复杂,经常性受到暴雨、台风影响,河涌水位、流速随潮汐影响周期性大范围急剧变化。袋砂围堰对地基要求低,耐冲刷,抗滑及抗倾覆稳定突出,能有效解决水下复杂地质条件水利施工难题,施工受天气影响小。施工内容包括施工准备、钢板桩施工、袋充填、围堰迎水面止水土工、砂包压面及抛石护脚。通过改变传统围堰施工方式,在河道软土地基条件下,袋砂围堰工艺简单、机械投入数量少,能满足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项目投资,节约成本的目的。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复杂环境 膜袋砂围堰  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瞳孔残儿童应用护理干预对弱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 2018年12月 ~2021年 12 月作为研究时间,选取 24例在此期间我院收治先天性瞳孔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儿童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12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 标签: 护理干预 治疗依从性 先天性瞳孔残膜
  • 简介:摘要: F1815是丁烯-1、己烯-1及乙烯共聚合的方式,采用天津石化自主研发的高活性催化剂在气相流化床反应器中产出的三元共聚聚乙烯产品。本文主要研究了F1815在重包装上的应用试验,并简单叙述了F1815的生产切换过程以及产品性能分析。

  • 标签: 三元共聚 重包装膜 应用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绒毛羊膜炎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产科收治的分娩后行胎盘病理检测50例孕妇资料及20例确诊为组织学绒毛羊膜炎的孕妇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找出绒毛羊膜炎的致病影响因素,并且总结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能够引发绒毛羊膜炎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了:胎膜早破、贫血、羊水过少以及分娩前CRP过高因素。结论:当分娩前有高危因素的出现,就应当引起重视。实行对应的护理对策,减少绒毛羊膜炎对新生儿结局的不良影响。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新生儿结局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行业一直在寻求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之间可靠牢固、施工便捷的连接方式,以供实现项目快速施工同时满足结构主体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结合目前基础施工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全预制地梁和预制承台壳的组合连接方案,并以深圳市第九高科技预制学校项目的设计施工实例,验证该方案的连接可靠性、整体性及施工便捷性。

  • 标签: [] 装配式 全预制地梁 预制承台膜壳 节点连接
  • 简介:摘要:针对腐蚀环境下HDPE搭接薄弱区所存在的耐久性问题,本文开展了不同腐蚀程度HDPE单片试件与搭接试件的力学测试与渗透试验,研究了腐蚀老化对试件搭接区力学性能退化与抗渗能力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针对腐蚀服役环境下HDPE搭接区水泥晶涂层的防渗局部补强措施,有效提高了腐蚀环境下HDPE防水体系的抗渗耐久性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的男性以前列腺癌死亡的患者较多,在社会发展下随着人类老龄化进程的提升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越来越多,为了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在社会发展下就采用了核素靶向治疗技术来进行前列腺癌治疗。核素靶向治疗技术是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靶点展开的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由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所以在当前的医学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精准治疗,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3D解剖理念的腹腔镜腹膜外入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3D腹腔镜腹膜外入路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1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位年龄67(53~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1~2分8例,3分2例;有吸烟史6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心脏病1例;均无腹盆部手术史。术基于3D解剖理念对盆腔内重要筋膜进行识别定位,即由膀胱前筋膜平面分离到达膀胱侧间隙,并与Retzius间隙、Bogros间隙汇合,在膀胱前筋膜、膀胱腹下筋膜和尿生殖筋膜包绕形成的层面内解剖以完成膀胱切除过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经腹腔途径或开放手术;术无腹膜损伤。手术时间中位值276(237~325)min,术失血量中位值160(50~28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值1.8(1~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中位值1.3(1~2)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9(5~12)d。所有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中位值10(6~20)枚,淋巴结阳性3例,10例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分期T2bN0期5例,T2bN1期2例,T3aN0期2例,T3bN1期1例。位随访6(2~1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腹膜外入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运用3D解剖理念识别定位关键的筋膜结构与层面切实可行,术解剖清晰,可降低手术难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

  • 标签: 膀胱肿瘤 3D膜解剖 腹膜外入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膜动脉栓塞(MMAE)和传统治疗方法对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间经MMAE治疗38例(48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间经传统方法(保守及外科钻孔引流术)治疗126例(162侧 CSDH)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MMAE 和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匹配,共25例(31侧CSDH)匹配成功。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间CSDH复发率、挽救性二次手术率、影像学随访结果、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MMAE组挽救性二次手术率[0(0/31)与19.4%(6/31),P=0.024]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MMAE组6个月随访血肿完全吸收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96.8%(30/31)与74.2%(23/31),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AE组较传统治疗组具有更低的CSDH复发率趋势[3.2%(1/31)与22.6%(7/31),P=0.053]。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血肿完全吸收率分别为61.3%(19/31)和45.2%(14/31),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2.0%(23/25)和88.0%(22/25),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率分别为92.0%(23/25)和84.0%(21/25),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4.0%(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AE可能是治疗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MMAE与更低的CSDH复发趋势,更低的挽救性二次手术率及更好的影像学随访结果相关。

  • 标签: 血肿,硬膜下 脑膜中动脉 血管造影 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GLCM)的MR图像纹理分析在鉴别椎管内脊瘤和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病例32例、脊瘤患者病例26例,利用ImageJ软件在T2WI、对比增强T1WI矢状位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数,比较两组肿瘤各参数的差异,并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T2WI序列能量、对比、相关、逆差矩和熵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鞘瘤组的能量、相关、逆差矩小于脊瘤组,对比和熵大于脊瘤组;对比增强T1WI序列能量、对比、相关和熵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鞘瘤组的能量、相关小于脊瘤组,对比和熵大于脊瘤组,逆差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显示,T2WI序列的熵及对比增强T1WI序列的能量诊断效能最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纹理参数联合诊断效能发现较单一参数均有所提高。结论基于GLCM的MRI图像纹理分析在椎管内脊瘤和神经鞘瘤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脊膜瘤 神经鞘瘤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氨酸激酶AgrC在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形成的作用机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1年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收集皮肤组织和体液标本,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的生物形成情况;利用SYTO9和PI荧光染料分析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形成的影响;通过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grC基因及其调控基因agrA、icaA和icaR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验证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的结合作用;数据采用x¯±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0.5 mg/L。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的形成,在1/4倍最低抑菌浓度即可开始出现显著作用[ATCC 43 300(t=7.42,P=0.002)、临床菌株SA1(t=5.42,P=0.005)、SA2(t=6.38,P=0.002)、SA3(t=4.8,P=0.009)、SA4(t=7.06,P=0.002)和SA5(t=4.36,P=0.00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可明显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的形成,增加生物的形成量并使生物显著聚集成三维立体结构。逆转录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亚抑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agrC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使agrA(t=4.42,P=0.003)和icaR(t=4.49,P=0.007)表达水平下降[(0.61±0.24)和(0.56±0.12)],icaA表达水平升高[1.51±0.19(t=5.24,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温滴定量热法分析发现,环丙沙星与AgrC蛋白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亚抑菌浓度环丙沙星可能通过结合AgrC蛋白受体,影响下游agrA、icaA和icaR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生物形成,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 标签: 葡萄球菌,金黄色 抗菌药 生物膜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明胶/聚己内酯复合纳米纤维电纺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表皮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分别制备3个组不同配比的明胶/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电纺(70∶30、50∶50、30∶70),体外测试细胞相容性,构建复层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结果细胞接种实验显示,随着膜片中明胶含量的增加,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和增殖都明显增强。组织学染色可见,经过21 d体外培养构建的复层皮肤,明胶/聚己内酯(70∶30)组能形成相对较好的皮肤结构。而裸鼠皮肤缺损修复试验发现,回植术后14 d时,所有组材料未降解,移植物均脱落,提示3种配比材料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材料降解过慢不适于构建复层皮肤。结论改良的明胶/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电纺随明胶比例增高,细胞相容性逐渐增强,可促进皮肤愈合,但最终会被自体组织替代。

  • 标签: 组织工程 皮肤 纳米纤维电纺膜 明胶 聚己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