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B型利钠肽(BN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心脏功能生物标志物,同时也是心力衰竭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首选生物标志物。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BNP/NT-proBNP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达成共识:(1)BNP和NT-proBNP,哪个更“好用”?是否需要同时开展BNP和NT-proBNP检测?(2)BNP/NT-proBNP体外稳定时间是否与其体内半衰期相同?(3)BNP或NT-proBNP各检测平台间的一致性如何?BNP与NT-proBNP检测结果是否可以相互换算?(4)影响BNP/NT-proBNP检测的因素众多,如何保证BNP/NT-proBNP检验质量?如何开展性能验证?(5)如何标准化报告BNP/NT-proBNP检测结果?解释BNP/NT-proBNP检测结果时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6)是否需要建立中国人群BNP/NT-proBNP参考区间及医学决定水平?(7)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是否适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评估心力衰竭预后的BNP/NT-proBNP目标值是多少?预防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干预界值是多少?如何确定心力衰竭患者BNP/NT-proBNP监测频率?(8)肾功能不全、肥胖等患者排除和诊断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如何确定?(9)BNP/NT-proBNP均可用于奈西立肽、沙库巴曲/缬沙坦等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及相关患者的预后评估吗?(10)除心力衰竭外,BNP/NT-proBNP还可应用于哪些疾病?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检验专家以及临床专家撰写了本共识,针对上述10个关键问题,从检验和临床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BNP/NT-proBNP最新研究进展和国内现阶段应用要求,用以指导和规范BNP/NT-proBNP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

  • 标签: B型利钠肽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实验室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黏蛋白1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RSV感染组、布地奈德组和联合用药组。4组大鼠均予7%水合氯醛麻醉;阴性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0.1 ml/只)滴鼻,其余各组大鼠以RSV Long株病毒(0.1 ml/只)滴鼻染毒,构建病毒感染模型;阴性对照组、RSV感染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布地奈德组大鼠单纯给予布地奈德(0.5 mg/次)雾化,联合用药组给予重组人干扰α1b和布地奈德联合雾化治疗,给药治疗共计6 d;取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观察肺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蛋白1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均有黏蛋白1表达,阴性对照组为(3.52±0.09)μg/L,RVS感染组为(4.05±0.05)μg/L,布地奈德组为(3.90±0.07)μg/L,联合用药组为(3.76±0.07)μg/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RSV感染组肺泡间隔明显增宽,部分肺泡塌陷,有明显炎症反应(有较多淋巴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增多);布地奈德组肺部炎症略有减轻,可见小灶性肺泡壁增厚和淋巴细胞浸润,联合用药组则炎症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细胞浸润,支气管腔内分泌物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大鼠肺组织黏蛋白1存在表达;RSV感染组黏蛋白1表达水平最高;布地奈德组黏蛋白1表达水平低于RSV感染组;联合用药组黏蛋白1表达水平低于RSV感染组和布地奈德组。结论重组人干扰α1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有效降低RSV感染大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黏蛋白1的含量,从而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毒感染。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干扰素α 布地奈德 黏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德谷胰岛与甘精胰岛(100 U/ml)分别联合门冬胰岛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科住院收治的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予以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为基础,分别联合基础胰岛甘精胰岛(100 U/ml)和德谷胰岛进行胰岛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等作出分析。结论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德谷胰岛素 初诊 疗效差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昌群 管晓燕 刘建国 岳超弈 廖成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二组,遵义 563000,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二组,遵义 563000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遵义 563000,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遵义 563000,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遵义 563000
  • 简介:摘要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可引起患者各种口腔功能障碍,并可恶变为口腔癌。OSF恶变的原因及过程涉及咀嚼槟榔、血管萎缩、组织缺氧、细胞周期改变、衰老、自噬、癌/抑癌基因、微小RNA改变等方面。研究OSF恶变原因及过程对OSF治疗、预防其恶变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口腔肿瘤 恶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声门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例1为妊娠14周女性,31岁,因“声音嘶哑3周余”就诊。术前电子喉镜示声门下占位,声带外展时可见巨大的红色结节状新生物,表面欠光滑,阻塞管腔约 80%,双侧声带活动可,不能完全闭合。MR提示右侧声门下一大小1.3 cm×1.1 cm×1.5 cm团块,病变累及前连合,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喉腔狭窄。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例2患者男,48 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 2 个月余”就诊,电子喉镜示右侧声带下表面见一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尚光滑,双侧声带活动正常,闭合好。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4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发生于躯干部位比较多见,头颈部位极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我科收治的左鼻前庭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镜辅助下左鼻前庭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随访近4年,肿瘤未见复发及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起源于成纤维细胞的局部侵袭性皮肤软组织肉瘤,局部复发率较高,转移率低。目前确诊经典型DFSP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上仍以肿瘤局部广泛切除的方式为主,但效果更好的Mohs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辅助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放疗、化疗、冷冻消融术等,维甲酸类药物及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有可能为治疗DFSP的潜在药物。该文主要对DFS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了综述,为临床诊治DFSP提供参考。

  • 标签: 肉瘤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分析纤维肌痛患者的临床和心理特征,以加深对其的认识,并提高对其识别的能力。收集并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确诊的250例纤维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250例患者中女性188例(75.2%),男性62例(24.8%),年龄40.0(31.0,52.3)岁。女性患者年龄[42.5(33.0,54.0)岁]大于男性[32.5(27.8,43.5)岁](P<0.001)。疼痛程度评分为6(4,8)分,女性患者[7(5,8)分]高于男性[6(4,7)分](P=0.040)。广泛疼痛指数(WPI)为13(10,15),疼痛部位最多的是左肩胛带区(87.2%,218/250)、右肩胛带区(86.8%,217/250)、上背部(86.4%,216/250)、颈部(79.6%,199/250)和下背部(77.6%,194/250)等。胸部疼痛发生率女性患者(55.3%,104/188)低于男性(75.8%,47/62)(P=0.004)。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8(7,10)分。249例患者中焦虑占74.6%(185/248),抑郁占77.5%(193/249)。纤维肌痛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多见,女性患者中位年龄、中位疼痛程度评分高于男性。肩胛带区、上背部、颈部和下背部是疼痛最常出现的部位,女性患者胸部疼痛发生率低于男性。主要非疼痛症状的发生比例及伴发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均较高。掌握上述临床特征对早期识别纤维肌痛有很大帮助。

  • 标签: 纤维肌痛 疼痛 非疼痛症状 心理特征
  • 简介:摘要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吸烟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相关病例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发生于62岁男性的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纤维化。CT显示胸膜下呈过度充气改变,可见薄壁囊肿。病灶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增宽的肺泡间隔由致密透明样变的胶原组成,其内相对无细胞成分。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肺实质内,深部肺实质中病变具有小叶中心性分布的特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疾病,主要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导致。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及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我国CF儿童病例报道逐年增多,肺部受累影响本病的预后。肺部受累与气道密切相关,做好气道管理可延长患儿寿命。现从气道清除技术的选择、吸入药物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有助于我国CF患儿的长期气道管理。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气道管理 气道清除技术 吸入药物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累及包括呼吸、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虽然在高加索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在我国尚属罕见病。由于我国CF患儿的基因型及表型与高加索人存在差异,该病在我国存在诊断不足及治疗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CF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牵头,在参考欧美CF相关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我国病例的特点,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C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流程和治疗原则,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呼吸科医师及护理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及时识别、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管理,力争延长CF患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儿童 诊断 治疗 共识 中国
  • 简介:摘要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性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性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 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科技含量在现阶段都是属于比较先进的,其对于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有这极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桥梁混凝土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之中,施工人员要明确其中的施工要点,严格遵循施工计划完成相关的施工环节,充分确保工程的质量,为高质量的道路桥梁奠定基础,确保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讲述了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实际运用,以供参考。

  • 标签: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 道路桥梁施工 实际运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利用专利技术壁垒,通过单方面贸易制裁限制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在许多领域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其中包括化学纤维新材料领域。

  • 标签: 化学纤维 新材料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当前很多道路桥梁施工中都开始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保证道路桥梁建设水平,这对于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深入研究分析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分析施工技术要点,明确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在具体实践中合理应用。为了进一步优化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该技术应用价值,文中论述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了其应用注意事项。

  • 标签: 钢纤维混凝土 道路桥梁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当前很多道路桥梁施工中都开始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道路桥梁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保证道路桥梁建设水平,这对于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深入研究分析钢纤维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分析施工技术要点,明确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和优势,在具体实践中合理应用。为了进一步优化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该技术应用价值,文中论述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概念和特点,并分析了其应用注意事项。

  • 标签: 钢纤维混凝土 道路桥梁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纺织品纤维含量对于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也会关系到消费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检测中,纺织品纤维含量参数受到多个方面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数据出现偏差,给产品质量控制产生负面的影响。应用现代技术与检测技术,人们对于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检测方法不断完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误判的情况,影响检测精度。本文从实际情况分析,了解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检测技术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纤维含量检测 影响因素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