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共38例,提供开放手术内固定手术,研究组共38例,提供经皮椎弓钉微创手术,对比两种手术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6.84%),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减少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胸腰椎骨折实施经皮椎弓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2例已经被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对其基本资料进行检查分析,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并需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所选治疗方法为后路开放椎弓螺钉手术、经皮椎弓螺钉术,为达成研究目的,将322例患者随机分配为每组161例患者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使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结果:统计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从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以上指标更优,(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锥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在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螺钉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开放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以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与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中接受椎弓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其中60例接受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配合视为研究组,另外60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视为参照组,统计护理相关结果。结果:记录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后发现,具有较高优势的小组为研究组,参照组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后发现,较高的小组为参照组,研究组较低,同样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内固定术治疗期间,应用相应的护理配合方法,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手术护理 配合
  • 简介: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题记知道么,北大天文系教授吴学兵的论文上了Nature封面推荐!!!我兴奋地在这句话后添了一连串感叹号,对话框那头原本的喋喋不休却沉默了。良久,传来一句,所以呢?我愣住了,竟然无言以对。是啊,所以呢?即使国内的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颗迄今为止最大的类星体,柴米油盐的价格不会涨跌,"迫在眉睫"的高考也不会有政策变化。

  • 标签: 吴学 NATURE 一曰 太远 寰中 爱默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后路椎弓螺钉(PS)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RLDH患者,根据入院单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PS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且观察组ODI指数、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损伤、神经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痛发生率(8%,2/50)低于对照组(16%,8/50),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PS固定术比较,改良PLIF治疗RLDH的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 标签: 脊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腰椎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伤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植骨术(PPSF+BG)与单纯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行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植骨分为2组:PPSF+BG组(采用微创经皮伤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植骨术,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50.6±8.4)岁;PPSF组(单纯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49.3±8.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伤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间伤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PSF+BG组伤前缘高度(19.5±0.9)mm高于PPSF组(18.2±1.3)mm、后凸cobb角7.1°±0.5°小于PPSF组8.1°±0.5°,ODI 11.1±2.9低于PPSF组19.5±1.6,术后6、12个月PPSF+BG组VAS评分低于PP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伤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伤椎弓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植骨术和单纯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前者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骨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融合(BE-LIF)、椎管减压和内镜下椎弓螺钉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应用BE-LIF+内镜下置钉治疗的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通过CT扫描评估椎弓螺钉位置。结果均为女性患者,年龄(70.3±8.4)岁(56~84岁);随访12~16周。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腰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2.9±0.6)、(1.8±0.4)比(6.4±1.1)分,均P<0.05];患者腿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1.9±0.3)、(1.4±0.5)比(7.3±1.6)分,均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DI较术前降低(24.0%±6.5%比55.7%±12.8%,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7±103)ml,术后引流量为(122±56)ml。手术时间为(207.8±32.7)min,术后下地时间为(2.3±0.5)d。置钉时透视次数为20~42次,每颗螺钉透视(6.9±1.5)次。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无神经损伤、硬脊膜损伤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内镜下置入椎弓螺钉具有很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BE-LIF技术结合椎管减压对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早期效果确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内镜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椎弓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伤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4例,入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弓钉微创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疼痛情况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凸Cobb角、伤前缘相对高度以及伤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椎弓钉微创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伤影像学指标,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神经功能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进行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5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研究组25例患者,应用后路经椎弓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术,参照组25名患者,应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术后的Cobb’s 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分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分值,(P<0.05);研究组在术后的内固定松动、伤口感染及不良反应例数均少于参照组,且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所以更值得在骨科中推广。

  • 标签: 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 椎体成形术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
  • 简介:儿童的“知更鸟”畸形临床上以疼痛性的旋转强直为特点。传统的诊断方法是在X线片上观察齿突脱位的程度以及齿突与两侧枢关节的对称关系。虽然近年来动态CT以及MRI被用于该病的诊断,但是当患者在没有麻醉状态时强直的位置会误导诊断。

  • 标签: 寰枢椎旋转 诊断价值 半脱位 旋转固定 CT扫描 全麻
  • 简介:目的:探究难复性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以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19~2020年收治的AAD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患者均开展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随访两年,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颈椎曲度(C0~C2角、C2~C7角)以及骨性融合状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2年时的NDI值、ADI值、C2~C7角值均小于术前,JOA值、CCA值、CMA值、C0~C2角均高于术前(P<0.05)。患者骨性完全融合率高达100.00%,平均融合时间(9.52±1.85)个月。结论:难复性AAD患者以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康复速度快,且远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后路松解复位;固定融合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伤椎弓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1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弓体内植骨的方法,其中2例同时行板开窗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体高度、取出内固定术后伤体高度及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结论经伤椎弓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体内的骨缺损,恢复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内固定取后体高度的再次丢失。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经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19~59(34.7±8.5)岁。患者均行后路PSO,依据L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2组:A组69例,LIV选择L4或L5,其中20例远端固定至L4、49例远端固定至L5;B组25例,LIV选择S1,远端均固定至S1。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术后2年时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术前除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01),G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0天2组间GK、SVA、PI、PT、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A组PT小于B组,SS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0.01,P值均<0.05),而GK、SVA、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内各项指标比较:A组、B组内不同时间点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K、SVA、PT、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前比较,A组、B组内术后第10天和2年的GK、SVA、PT均减小,SS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后第10天比较,术后2年A组、B组内PT均增大,SS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GK、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论LIV是否固定至S1,PI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对患者术后PI无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脊柱后凸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骨盆投射角 下端融合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内固定+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方法:入选时间:2019年07月--2020年08月期间,研究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96例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治疗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各48例,参照组行后路经椎弓内固定治疗方式,研究组行后路经椎弓内固定+体成形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固定失败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83%较参照组有效率77.08%高,P<0.05;研究组内固定失败率2.08%较参照组失败率18.75%低,P<0.05。结论:在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患者治疗中使用后路经椎弓内固定+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较好,降低了内固定的失败率,可应用。

  • 标签: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 疗效 内固定失败率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椎弓入路经皮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VAS评分、Cobb角、体前缘高度。结果:术后,两组ODI、VAS评分均降低,两组Cobb角减小,体前缘高度增大,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内固定+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依据密封信封抽选法分组,对照组(n=39)仅接受后路经椎弓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37)接受后路经椎弓内固定+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骨折体恢复情况及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骨折体恢复:术前患者骨折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术后6月时,观察组骨折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治疗效果、预后: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6月内固定物脱落发生率、椎管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内固定联合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有效修复骨折体形态、提升稳定性基础上,维持骨折体椎管形态,降低不良预后风险。

  • 标签: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 手术疗效 内固定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钉置入X线及CT测量价值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诊治的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对其在手术前进行X线及CT测量,按照所测量的参数进行椎弓钉置入。结果手术中经过C臂X线确认,手术后X线及CT检查证实螺钉全部在椎弓内,各项情况均良好。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钉置入X线及CT测量可以实现个性化置钉,并有助于提高后路椎弓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胸椎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置入 X线 CT测量 椎弓根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依据,并确认选择切开减压椎弓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纳入12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就诊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的临床诊断,然后依据计算机表法平均处理为2组,每组纳入63例,对照组纳入患者进行传统开放手术,分析组纳入患者进行切开减压椎弓内固定术,两组比较手术时长、疼痛评分、康复情况。结果组间比较各项手术时长、疼痛评分,均体现分析组更优,P<0.05;组间比较康复优良率,分析组更优,P<0.05。结论在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中选择CT与MRI方式检查,及时有效的确认患者伤势,并选择切开减压椎弓内固定术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急性脊柱创伤 诊断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 传统开创术 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内固定治疗术在胸腰段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时间95.29±7.18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平均出血量12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内固定治疗术可有效提高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损伤 椎弓根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