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壁画在表现大量佛教题材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生活内容。作为生活的重要载体,家具在敦煌壁画的主题表达、环境衬托、功能呈现等方面发挥了鲜活、直观的作用。椅子是外来高坐起居方式的代表性家具,敦煌壁画在体现中外起居文化的交融与演变过程中也刻画了一系列椅子及其图式,展现了这一外来坐具的汉化与发展。由此可见,在西风东渐的进程中,中国人在接受、融合、改造、发展外来文化与习俗的同时,也在生活中将这一进程体现了出来,并在家具系列图式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反映,对后世影响深远。

  • 标签: 敦煌壁画 家具图式 椅子 起居方式 汉化
  • 简介:隋至盛唐,敦煌壁画中出现大量山水图像,虽不是独立意义的“山水画”,却与彦远所记述的唐代“山水之变”颇多契合。本文从母题画法与空间创造两个方面,对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法与画史文献进行综合考察,旨在深化对唐代绘画“形似再现”成就的理解。

  • 标签: 敦煌壁画 山水之变 远近法 形似再现
  • 简介:敦煌拳是甘肃敦煌本地所特有的拳种,创编者是在受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壁画的影响下,所创编的一项传统的、稀有的古老拳种。敦煌拳特点显著,拳术风格有着刚中有柔、姿态优美别致的风格和特色,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武艺。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之敦煌武术文化传播的不畅,导致敦煌拳的传承出现一定的困境,并且造成传统武艺传承发生断层,甚至无人问津、无人传承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敦煌拳文化起源的梳理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解决当前敦煌拳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不断促进敦煌拳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敦煌拳 传统武术 传承 发展路径
  • 简介:《白家碎金》和《碎金》是敦煌遗书中重要的字书。本文以都春文主编的《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三卷)对《白家碎金》的校笺本和朱凤玉著《敦煌写本(碎金〉研究》对《碎金》的校笺本为依据,对照莫藏和法藏敦煌字书,同时参考涌泉主编的《敦煌经部文献舍集》(第七册)对《字宝》(即《碎金》)的校记,探讨《白家碎金》与《碎金》比较研究的意义。论文还指出了《白家碎金》和《碎金》校笺中的一些错误,并对个别词语进行了孝释。

  • 标签: 敦煌字书 《白家碎金》 《碎金》 比较研究
  • 简介:敦煌莫高窟是佛教东传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遗迹。其中的乐舞,主要渗透在各种佛教经变画像之中,是一种兼有奏乐、舞蹈的姿态。它在整个洞窟壁画中所占比例不仅大,而且亦比较突出。探讨敦煌乐舞与印度佛教乐舞之间的渊源关系。通过分析,试图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异性特点,以及各自构成的舞蹈元素。

  • 标签: 敦煌乐舞 印度佛教乐舞 天宫伎乐 迦陵频伽 以舞娱神
  • 简介:1991年春,波恩大学宗教研究所克林凯特教授得到了敦煌研究院所藏一份叙利亚文残卷的复制件,他将之转交我们并嘱托进行研究。这是使徒保罗给加拉太教会所写书信的一页残片,正、背面都有文字,惜不详其原大及出土情况,只知其大概尺寸为25×15平方厘米。至于残卷所用的材质和墨的颜色,则一无所知,也不详其具体的时代。在该残卷的每一面上,都可认出六行字。不过由于有一个边沿处被斜着撕掉了一条,

  • 标签: 出土 敦煌研究院 背面 叙利亚 教授 情况
  • 简介:2018年6月8日,上海徐汇艺术馆举办了一个敦煌乐舞专题展,400平方米的展厅,讲述了纵跨1000多年的乐舞壁画。原本只计划展出两个多月,结果因为观众反响热烈,先后三次延长展期,最后在五个月间吸引观众达80000余人,其中不少是从其他城市特地赶来观展的人,观众留言多达30余本。策展人说开幕前她觉得展览'很一般',但观众给出的反馈却出乎意料地好,在没有媒体轰炸报道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朋友圈的传播效应就成为沪上人气最高的敦煌展。五个月里,这位后知后觉的策展人逐渐有了一些'马后炮'的发现—她说'直到展期的最后一天,这个展览的策划才终于完整了'。

  • 标签: 策展人 敦煌壁画 敦煌石窟艺术 专题展
  • 简介:关于敦煌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上驼铃阵阵。他经过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驼队缓缓行进在落日下的大漠,清澈的月牙泉静卧在连绵起伏的鸣沙山中,沙山碧水相依……关于'敦煌'一词,东汉应劭的解释是:'敦,大

  • 标签: 伤心史 史振兴 振兴史
  • 简介:<正>巴黎藏伯2555号唐写卷中,有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自罗福苌陆翔以下诸家卷子目录,皆未能详。唐宋著录《岑参集》十卷,犹有散佚,陆游在嘉州时,“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所云,“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是也。陆辑佚诗,是否收此七首,无从得知。今传正德庚辰济南七卷本诗及嘉州四卷本集,则未收入。敦煌写卷可为本集增补重要篇什,并有助唐史之阙闻。《歌辞》始见于李嘉言《岑诗系年》,然多缺讹,且定为乾元广德间,两京收复后,裴冕封冀国公,岑参居长安时作,却与诗之内容不符。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确考参之行年,与诗之本事地望,改订为大历三年羁滞成都时,为崔宁妻作,于冀

  • 标签: 补释 唐史 节度使 唐宋 御史大夫 地望
  • 简介:<正>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三四五四的敦煌写本《六韬》残卷,因其为敦煌遗书中仅见的一种较完整的兵书而引人瞩目。特别是历来辨伪学者指《六韬》以伪,此写本的发现与研究当更显出它的价值。该卷本首尾残缺,恰存二百行;卷端上截断裂,故阙九半行;行字不齐,约五千余字。残卷无印章题记,书法颇不佳,前后观之,出一人手;惟第六十五至七十计六行,书势纵逸,雄健中略显肥厚,颇类唐人笔意,当为另一人所书。残卷与宋元丰后《六韬》传本迥异,故一九三七年,王重民先生题为《原本<六韬>》,实则仅《六韬》

  • 标签: 逸周书 文王 残卷 敦煌写本 伪学者 校释
  • 简介:量词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敦煌社邑文书中的两个词"事"和"笙"进行考释,并证之于敦煌其它文书,发现它们是唐五代宋初产生的新兴量词,具有显著的时代和地域特点.考察它们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了解敦煌乃至西北地区汉语量词的发展状况.

  • 标签: 量词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唱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唱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唱辞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 标签: 敦煌变文 中国佛教 高僧传 佛教音乐 佛教文献 渊源
  • 简介:敦煌本《抱朴子残卷》现存三篇,即第一篇《畅玄》、第二篇《论仙》、第三篇《对俗》,原卷于藏经洞发现后,几经周折均流入日本。其中前一篇由孔宪廷先割赠许际唐,许氏又转售给中村不折。后两篇由孔宪廷售给了田中庆太郎,原卷毁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敦煌本《抱朴子残卷》应为唐代抄本,而非罗振玉等所谓六朝写本,具有极高的文献和艺术价值。

  • 标签: 敦煌 《抱朴子残卷》 罗振玉 田中庆太郎 中村不折
  • 简介:<正>中国人常讲"福无双至",但在前一世纪与上一世纪之交,中国文化显然是福有双至的。一八九九年殷墟甲骨发现,一九○○年敦煌遗书出世。只可惜这两个年份都是事后人们的追溯,一开始,许多人怀疑甲骨文。一开始,敦

  • 标签: 伯希和 敦煌藏经洞 王道士 敦煌遗书 殷墟甲骨 斯坦因
  • 简介:敦煌文献中记载有敦煌寺院的常住什物和常住斛斗二类财产,含有佛教经律中所称的佛物、法物和僧物.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在依佛教经律的规定对其财产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设置一系列的管理机构、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采取具体的管理方式对寺院财产进行着较为严密有效的管理.

  • 标签: 敦煌 归义军时期 寺产管理 研究
  • 简介:对《敦煌乐谱》译解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再此提出笔者看法。尤其希望从宏观的"口"与"、"的方面;微观的各种符号和文字以及错舛的方面,进一步和同仁们一起详细地、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

  • 标签: 迟叠式 掣拍说 琶音演奏 均拍 T符号
  • 简介:本文是首次对敦煌石窟壁画儿童图像系统考察的简报。莫高窟和榆林窟中有关儿童图像的资料非常丰富,时间从北朝延续至宋元。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儿童图像风格大体经历了简略、细腻、程式化的过程。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经变是儿童图像的主要绘画依据。众多儿童图像,反映了中古时期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一部中古儿童生活史。

  • 标签: 敦煌 儿童 石窟
  • 简介:“五兆”是唐五代时期曾经十分流行的占卜术,宋以后消亡。敦煌保存的30个卷号的五兆卜法文献,为我们认识五兆占卜的内容、方法及其在敦煌民间的流行提供了难得的材料。本文在中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敦煌五兆卜法文献的残卷进行了进一步的比勘梳理,又缀合了四件残卷,并就其定名和系统提出了新的看法。

  • 标签: 五兆卜法 缀合 定名
  • 简介:中国传统相术自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来,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迅速发展,到隋唐时期,无论相学理论还是看相技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看相成为人们预测命运,决疑解惑的一种重要手段.保存在敦煌遗书中的相书,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记载看相技艺的典籍,体现着唐代相学相术发展的水平与进程,在研究古代文化发展方面,有着其它史料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而敦煌相书成书、抄录及流传的时期,也正是佛教在中国,尤其是在敦煌地区产生广泛影响的时期,与佛教文化共存的环境,也使它或多或少地受到佛教占相内容的影响,并以自己的方式,对佛教文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敦煌相术与数术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外来文化是如何与本土文化沟通融汇的.本文从占相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审美观等方面比较了敦煌相术与佛教占相内容的异同.

  • 标签: 中国 敦煌相术 佛教占相 身体部位 审美观
  • 简介:所以敦煌俗赋的主要作品,所以《杂赋》类《客主赋》虽没有一篇作品存下来,《杂赋》中有《成相杂辞》十一篇

  • 标签: 俗赋 敦煌俗 文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