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家,这是鲁迅的评价。鲁迅作出这个评价,是在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新文学的情况的时候,是郑重的;当时他同周作人决裂已久,而且正在和周作人、林语堂一派的文学主张进行激烈的论争,但是他丝毫不抹杀对手的成就,这种态度是大公无私的,是唯物主义的。

  • 标签: 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史 散文艺术 文学主张 鲁迅 林语堂
  • 简介:女性叙述文体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天然的亲近散文文体,虚构文体的文体意识比较模糊;习惯使用日记体、书信体等自叙传的叙事策略;消解文体之间的体式疆界,跟着感觉走是其基本的叙述语态.所以如此,是女性的生存处境、文化习性、审美心理以及女性与散文文体之间的默契等因素所决定的.

  • 标签: 女性叙述文体 女性叙事 散文化倾向 散文文体 叙事策略 虚构文体
  • 简介:不知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惭愧,在亿万观众“投诉”不断的电视节目中,发育迟缓又生育艰难的电视散文,很少被“武断”地奚落一番或者“深刻”地研讨一次,总那么若即若离、可有可无。散文这种文学式样本来就数中国最为发达,中国电视也理所当然地应该确立自己领先世界的电视散文优势。可惜,电视散文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小打小闹、难成气候。

  • 标签: 电视散文 电视节目 电视文艺 视觉形象 屏幕形式 人文冷漠
  • 简介:林非先生是散文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是文论集于一身的作家、学者。我有幸得到过他多次的教诲,自诩是他的学生。然而,当我比较完整深入地阅读了他的散文作品时,我发觉,作为一个学生,我是肤浅的、不合格的,先生是深厚博大的江河,我以前只是涉足了他的清浅的支流而已!

  • 标签: 文学评论 林非 散文 情感分析 艺术网络
  • 简介:<正>现代散文是中国新文学百花园中的繁花茂卉。鲁迅在三十年代谈到“五四”以来的白话散文时曾说:“小品散文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应该说,这是符合文学史实际的概括。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个特点,它比较重视散文的理论建设。因此,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散文创作繁荣和散文的理论探讨往往是相伴随的。中国现代散文史,不仅有群星灿灿,人材济济的散文大家,也给我们留下了颇为丰富的散文

  • 标签: 三十年代 优秀传统 中国现代散文 理论建设 文艺通讯 历史小品
  • 简介:二十年代,在古老北京城的"苦雨斋"中,生活着一个秉赋着中国历代名士夙缘业根的人,他就是周作人。失望与追求并存的苦闷时代,静闲与自由共存的传统文化环境,蕴育了周作人的艺术生命灵魂。就在那一特定的年代中,他惬意地饮苦茶、观苦雨、读杂书,冥思玄想,"胡乱作文",探讨了人生社会重大的问题,

  • 标签: 周作人散文 冲淡 文化环境 老北京城 艺术生命 蕴育
  • 简介:新时期以来,相对整体繁荣的军旅文学而言,军旅散文的滞后是不容置疑的.本文指出,英雄主义是军旅散文的基调.战争题材使军旅散文立于不败之地;要把军人写成既是军人又是人.优秀的军旅散文理所当然地应该出自"我装作家"之手;火热的现实生活呼唤纪实散文.

  • 标签: 军旅散文 感情基调 军旅文学 英雄主义 战争题材 纪实性
  • 简介:<正>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意味增浓.虽然评论界对这类散文的估价未必超过前此散文,但其佛学色彩无疑是林清玄散文中最具个性的地方.论者大都认定这一类散文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佛教的智慧.从现象上看,林氏对人生和社会的理性把握似乎确是以佛学为依托的,再加上林氏本人是个居士,这就使得人们更难于把他的散文和佛教分开.笔者认为,一般论者大都只是从文化的角度,在现象层面上论及林氏散文与佛教的联系.至于佛教到底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林清玄,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和其他思想的关系怎样,则缺少精细地论述.

  • 标签: 林清玄散文 人道主义 佛教文化 佛学 “期待视野” 佛理
  • 简介:该文认为,巴金晚年散文告别了从建国后至“文革”前语境中的那些一味盲从和经不起历史检验的“豪言壮语”的言说,突出强调师承鲁迅式的“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追求”和发扬有“中国特色”的“春秋笔法”。

  • 标签: “春秋笔法” 散文 晚年 巴金 “中国特色” “文革”
  • 简介: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 标签: 梁实秋 散文大家 人格 主观情趣 艺术情趣 梁实秋散文
  • 简介:<正>贾平凹的散文有很淳厚的韵味,值得一读。他的散文主要收于《月迹》、《爱的踪迹》、《心迹》、《人迹》四个散文集。他的散文很空灵,是没法用一个外在的模式来套的,看似纯朴又很丰富,看似轻松却很深沉。其中《人迹》与前面三个集子大不一样,显得更加不拘一格,很耐人寻味。年轻的智慧老人一个作家的散文写得比较多(数量多、角度多、内容广泛),比较成熟,并且真诚,那么在他的散文总体中会站起一个人来,这个人不等于作者本人,但往往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或所谓理想人格。在贾平凹的散文中凸

  • 标签: 艺术特色 贾平凹散文 艺术化 散文集 作品 维戈茨基
  • 简介:邢跃在《河北学刊》94年5月对余秋雨,这位当代散文大家进行评析。余秋雨,不仅是散文家,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理论家和文化史学家。他近作《文化苦旅》及续编《山居笔记》受到人们推重。他的散文,具有很张的思想力度,丰厚的文化内

  • 标签: 秋雨散文 余秋雨 散文大家 《文化苦旅》 文化人格 艺术理论家
  • 简介:臧克家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家。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经历了由“诗压散文”到“散文压诗”的创作过程。他的散文,品种较多,而以抒情性的散文成就最高。这类作品的特点是:真情灌注,以情动人;细节描绘,生动传神;精心构思,讲究文彩。这三点,使得臧克家的抒情散文情深意浓,文彩斐然,含蓄蕴藉,充满诗意。

  • 标签: 臧克家 抒情散文 散文创作 细节描绘 闻一多 《镜泊湖》
  • 简介:归有光的散文理论论述了文章的起源、特性和功用,地位和价值,继承和发展,创作的独创性,作者的修养等问题.它揭示了文章的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巨大表现力;强调文章的生命力能与历史社会共生长相始终,其地位和价值取决于自身的贡献,而非权势所能支配;继承和发展散文要有"自知"、"自得";为文要勇于独创,自抒己见;作者应努力扩展生活阅历,涤除不良习气,立定脚跟不徇于人惑于俗.这些主张对明清散文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过良好影响.

  • 标签: 归有光 散文理论
  • 简介:一九九一年初夏某日晚餐桌上识陈新民先生。那豪爽的性格,幽默的谈吐,精明的神采,使我们一见如故,话匣大开。不久的一天傍晚,在他家客厅的墙上,看到一副用“鲁迅体”书写的《岳阳楼记》,暗自赞赏不已。当我弄清书法作者即居停主人时,不禁大为惊讶,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我虽不擅书,但雅好此道,此后见面必谈书,来来往往,寒暑数更,渐渐地,对陈新民作为书家的一面有了较多的了解。

  • 标签: 新民 书法 散文 《岳阳楼记》 幽默 鲁迅
  • 简介:从小失明的阿Don,不想当妈妈笔下的盲童小超人,一个人来到纽约独立生活两个月。他在写一首歌,想唱出失恋的感觉,可是他唱到一半,没词了,只好啦啦啦啦啦。

  • 标签: 盲童 独立生活 妈妈 散文 个人 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