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 中医手法联合壮骨活血中药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 90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研究 组 , 各 45 例 患者。 对照组给予单用西医对症干预, 研究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手法联合壮骨活血中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以及 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中医手法联合壮骨活血中药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局部症状体征,改善膝关节功能,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骨折 康复 手法松解 中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通过对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的手术配合,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手术确定了1462例三叉神经痛、428例面肌痉挛和51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压迫责任血管;对1876例局部蛛网膜和颅神经间的粘连行神经解手术;对45例行神经根部分切断。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100%。随访6个月至两年,疗效稳定。全组无术后死亡。结论局麻下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个性化的术中配合是发现和防止遗漏责任血管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颅神经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和神经松解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器具辅助技术(IASTM)联合核心稳定训练(CSE)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NLBP患者分为CSE组、IASTM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CSE组辅以核心稳定训练,包括卷腹训练、侧桥训练、膝位交叉伸展训练等,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3 d;IASTM组辅以IASTM治疗,选用美国产Smart tools辅助筋膜器具,治疗区域为后筋膜线腰背段、骶骨、臀大肌和臀中肌、双侧腘绳肌区域,每次治疗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 d;观察组则辅以核心稳定训练及IASTM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及疗程同前。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椅子坐-够测试(CSRT)和平板支撑试验(PT)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VAS、ODI评分、CSRT及P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发现3组患者疼痛VAS、ODI评分、CSRT及PT均较上一次评定结果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4周后发现观察组疼痛VAS、ODI评分、CSRT及PT均显著优于CSE组和IASTM组(P<0.05);IASTM组疼痛VAS评分及CSRT亦显著优于CSE组(P<0.05);CSE组PT则明显优于IASTM组(P<0.05)。结论IASTM治疗能显著缓解NLBP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如与CSE训练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康复疗效。

  • 标签: 非特异性下背痛 核心稳定训练 器具辅助松解技术 胸腰筋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术中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切开矫正彗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上海和平眼科医院2018年1至12月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51例(60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超乳及角膜切开术;对照组30眼行常规飞秒激光超乳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彗差降低(t=15.50,P<0.05),且散光度降低。患者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分析:两组之间术后角膜散光分别为(0.277±0.100)D、(1.257±0.246)D;彗差分别为0.046±0.026、0.181±0.060,全眼调制传递函数值分别为0.381±0.096、0.248±0.105,斯特利尔比分别为0.100±0.023、0.067±0.023及6 mm瞳孔检查下高阶像差分别为0.138±0.033、0.213±0.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中飞秒激光角膜切开矫正角膜彗差可使视觉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角膜松解切开术,飞秒激光 彗差 像差,高阶 手术,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5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5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术+枕大池扩大重建术进行治疗,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扩大重建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观察术前与术后随访时脊髓空洞的影像学变化,应用芝加哥Chiari疗效量表(CCOS)评估患者的预后(11~16分为预后良好),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脊髓空洞节段分布患者间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脊髓空洞缩小率(75.5%)高于对照组(65.5%),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对比男性、年龄≤45岁对比>45岁、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寰椎水平间对比在寰椎水平以下的患者术后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术式基础上加行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术对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并且女性、年龄≤45岁、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寰椎水平间患者的预后良好率相对更高。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神经内镜 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 DEB-Pr)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变异,再用Sanger测序验证。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COL7A1基因均存在c.4128delT(p.Pro1376fs)移码杂合变异和c.8234G>A(p.Arg2745Gln)错义杂合变异,两变异分别来自患者母亲和父亲。其中c.4128delT(p.Pro1376fs)变异为未报道的变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评级指南提示其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4),c.8234G>A(p.Arg2745Gln)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M3+PP1+PP4)。结论COL7A1基因c.4128delT和c.8234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本家系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扩展了COL7A1的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基因型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大疱性表皮症(EB)挛缩手与烫伤后瘢痕挛缩手的形态学异同。方法将大疱性表皮症挛缩手(A组,10例)与烫伤后瘢痕挛缩手(B组,10例)进行大体观察,手部行三维CT成像影像学检查,取挛缩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及马(Masson)组织病理学检测,将大体观察、检测、检查结果比较。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大体观察结果显示:A组各指均出现粘连挛缩,成握拳状,手部大部分功能受限;B组受累手指瘢痕挛缩,手及指功能部分受限。手部三维成像结果显示:两组受累手指都会出现相应的屈曲畸形,关节脱位。HE染色结果显示:A组组织表皮内、表皮与真皮交界均可见裂隙,真皮内胶原纤维均质淡粉红色,玻璃样变;B组组织胶原纤维纵横交错,均质淡粉红色,玻璃样变;Masson染色结果显示:A组胶原纤维密度(++),B组胶原纤维密度(++);阳性面积比值,A组为(70.55±18.06)%,B组为(61.06±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7,P>0.05)。结论大疱表皮症挛缩手与烫伤瘢痕挛缩手的临床及病理变化具有相似形态学变化。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手部瘢痕挛缩 形态学
  • 作者: 鲍迎秋 张艳君 李博 宫静 傅裕 徐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医院皮肤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中吉智药(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门诊部,克拉玛依 834000,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症(RDEB)是由编码Ⅶ型胶原α-1链的COL7A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缺少有功能的Ⅶ型胶原蛋白(C7)所致,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支持性缓和治疗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有望成为RDEB的有效治疗措施。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各RDEB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策略、进展及优缺点,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 基因疗法 胶原Ⅶ型 成纤维细胞 角蛋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强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治疗组90例采用并强肌锻炼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尼美舒利加强肌锻炼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并强肌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松解 强肌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腹腔镜肠粘连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随机选取,将选中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腹腔镜肠粘连术应用于观察组,传统开腹手术应用于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能取得治疗效果,但试验组在手术用时(53.43±8.70)min、手术失血量(32.65±3.62)ml、下床活动时间(24.89±5.32)d、进食时间(2.32±1.78)h以及住院时间(4.78±0.48)d显著好于对照组(82.42±11.53)、(197.24±22.54)、(46.85±5.21)、(5.12±1.67)、(9.32±2.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镇痛率(8.00%)、并发症发生率(8.00%)、术后复发率(6.00%)显著好于对照组(26.00%)、(24.00%)、(24.00%),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腹腔镜肠粘连术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术的方法对陈旧性肛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00%。对照组治愈率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5/50(10.00%);对照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0/50(2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0~12d,平均11d;对照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4~18d,平均16d。结论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愈合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陈旧性肛裂 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囊手法辅助综合康复治疗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自2016年3月一2017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40例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用肩关节关节囊手法加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n=20)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微波治疗、温热磁疗、肩关节松动术和肩关节运动训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肩关节百分5级评定法评分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经统计学分析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囊手法辅助综合康复治疗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肩关节 手法松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膜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观察组同时辅以筋膜术治疗及核心肌群训练,筋膜解组则辅以筋膜术治疗,核心肌训练组则辅以核心肌群训练,3组患者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3组患者远期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70±0.78)分]、ODI指数评分[(17.47±2.75)%]以及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差值[分别为(4.28±1.13)分、(22.47±2.69)%]均明显优于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现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6周、12周时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0±0.66)分、(3.50±0.97)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上述时间点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筋膜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NLBP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

  • 标签: 深层肌肉刺激仪 核心肌训练 非特异性下背痛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尺神经术在轻型肘管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尺神经术,对青年轻型肘管综合征早期手术干预。结果有效地阻断病情发展,手术创伤及瘢痕相对较小。结论易于年轻人接受,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青年型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松解术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腹腔镜粘连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本院 94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腹腔镜粘连术治疗)与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小时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腹膜炎、二次梗阻、切口感染以及小肠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对粘连性肠梗阻 患者,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粘连术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手术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开腹手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进针法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385例,通过改良进针法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度、膝关节活动范围、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85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中,男127例,女258例;年龄26~79岁,平均63.5岁;病史1个月~23年,平均17.4个月。经随访观察,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2.4±0.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7.3±1.3)分(P<0.05),膝关节活动度(106+9)°明显高于治疗前(85+11)°(P<0.05)。随访6个月时优效96例,良效203例,好转78例,无效8例。结论改良进针法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 标签: 针灸疗法 针刀 电离子透入疗法 医学,中国传统 髌下脂肪垫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阴茎腹侧固定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98例患儿无肥胖,阴茎外观短小,皮肤表面仅有包皮堆积或阴茎头部显露,但阴茎根部皮下可扪及发育正常的阴茎体部,并伴有阴茎皮肤发育不良和包茎。结果98例术后阴茎显露良好,静息状态下阴茎显露长度平均增加(2.5±0.5)cm。术后发生轻度包皮水肿16例,远端包皮青紫1例,7~9d恢复。家长、患儿对效果均满意,随访3~12个月,无1例复发,阴茎均能伸直外露。结论经阴茎腹侧固定成形术治疗先天性隐匿阴茎操作简单,术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隐匿阴茎的理想术式。

  • 标签: 隐匿阴茎 儿童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