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在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双心疗法的效果。方法在我院相关科室选择了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抽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双心疗法进行治疗。结果冠心病患者采用双心疗法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0.7%,49/54)显著高于对照组(72.2%,39/54),差异显著(P<0.05);两种方式对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且双心治疗的效果更佳(P<0.05)。结论双心疗法对于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对于存在焦虑、抑郁患者症状改善的效果理想,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 焦虑抑郁状态 双心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健康教育对脑出血患者焦虑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干预效果。 方法:收集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某院收治的 76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这 76 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脑出血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脑出血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 HAMA 、 HAMD 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均有所研究,研究组脑出血患者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的各项 HHI 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均显著改善,研究组 38 例脑出血各项 HHI 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十分有效的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焦虑状态,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出血 焦虑状态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黛力新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在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及PCI术后出现焦虑状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黛力新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逍遥散加减联合黛力新治疗,共4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评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焦虑状态患者疗效确切,比单用西药黛力新效果更好,提高疗效,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逍遥散 冠心病 PCI术后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60名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间入院治疗,将该60名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共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实施下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具有改善焦虑,抑郁负面心理状态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乳腺癌 护理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黛力新治疗帕金森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方法将帕金森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7例,对照组16例。在维持原基础药物的治疗上,研究组加服健脾益肾活血方,每日剂,分早次,晚次,饭后服用,黛力新每次片,于早次,中午次,饭后服用;对照组只加服黛力新,每次片,于早次,中午次,饭后服用。疗程为8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状态焦虑状态;根据HAMD、HAMA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根据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安全性。结果(1)HAMD评分比较在第2、5、8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HA评分比较在第2周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5、8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HAMD减分率,在第2周末两组差异无条件学意义(P>0.05),在第5、8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减分率,在第2、5周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ESS评定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黛力新治疗帕金森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比单用黛力新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抑郁状态 帕金森 黛力新 健脾益肾活血方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小儿手术后疼痛进行具体问题的改善,并关注患儿母亲的焦虑状态,提升护患信任感。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儿,其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7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连续性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 FLACC 评分上 为( 2.64±0.51 )分,对照组为( 5.13±0.49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各个时间点的 S-AI 评分中,也以观察组更低,效果好。 结论: 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小儿手术疼痛问题,并有利于家属缓解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术后疼痛 母亲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小儿手术后疼痛进行具体问题的改善,并关注患儿母亲的焦虑状态,提升护患信任感。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儿,其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连续性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儿在FLACC评分上为(2.64±0.51)分,对照组为(5.13±0.4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各个时间点的S-AI评分中,也以观察组更低,效果好。结论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更好地改善小儿手术疼痛问题,并有利于家属缓解不良情绪,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 术后疼痛 母亲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及研究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抑郁(30.15±2.12)分、焦虑(34.45±2.13)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1.53±0.37)次、住院时间(34.51±5.76)d、满意度(93.26±3.7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负性心理,且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绞痛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病房收治的84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予以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SAS分数、SDS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血流动力学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应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0例;护理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护理组焦虑评分为(41.2±4.7)分,对照组为(48.7±5.5)分;护理组抑郁评分为(39.7±5.4)分,对照组为(52.7±4.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由计算机编号,按照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依从度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以及自尊心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自尊量表评分(SES)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尊心与依从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延续护理干预 抑郁与焦虑状态 生活质量 依从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焦虑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分组依据抽签法完成;对照组常规护理理念;观察组常规护理理念+针对性护理理念;对焦虑情绪出现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焦虑概率以及HAMA评分同对照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合理应用针对性护理理念,对于焦虑出现概率的降低可以加以促进,进而避免焦虑等系列消极情绪针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与恢复产生影响,从而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以优化。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讨论人文关怀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例伴不良情绪的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前后的SAS、SDS、PSQI、Kupperman等结果的差异。结果在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之后,其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都有了显著的缓解改善,此外,更年期评分也较之前更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文关怀能够明显帮助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不良情绪,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推荐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围绝经期妇女 焦虑抑郁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风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变化。结果实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首次缩写要写中文及英文全称)总评分为(10.14±0.88)分,低于对照组(16.47±1.93)分;实验组服药依从性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要写P值是否小于0.05,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认知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更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类风湿关节炎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对其焦虑抑郁状态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以往最常应用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给予对应护理模式后,两组患者焦虑测评量表及抑郁测评量表对应数值相较于护理前,均呈现显著改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含出血、膀胱痉挛及尿失禁,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0.95%(P<0.05)。结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焦虑抑郁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多视角优质护理干预对其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9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视角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两组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另外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简易量表(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中应用多视角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多视角优质护理干预 情绪状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