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既往文献基础及近年来研究的成果所编写。现将本指南编写的关键内容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诊疗指南 编写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晕伴全身乏力10余天,于2010年8月3日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及持物不稳。16个月前因“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100例疑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本次研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阳性68例,阴性32例;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阳性69例,阴性31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87.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冠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冠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结果3例孕母均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孕24、30和23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右心增大和三尖瓣反流),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动脉导管狭窄/早闭,但未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母体在孕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例1和病例2因可疑胎儿心功能不全(心血管整体评分分别为6分和5分)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别治疗56和42 d后好转出院(心功能正常)。病例3在动态观察中动脉导管狭窄程度好转,于孕38周因剖宫产史行择期剖宫产娩一活婴。结论中晚孕期产科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对胎儿动脉导管的检查,尤其是在发现右心增大或三尖瓣反流时;对于动脉导管狭窄的胎儿应密切监测动脉导管以及继发右心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可将心血管整体评分纳入评估内容。一旦诊断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应立即分娩,生后新生儿心功能可恢复,预后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早闭 动脉导管狭窄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轻度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行前列腺手术时,先行尿道扩张或尿道内切开。1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术后3例出现严重尿道狭窄而接受再次手术,9例排尿通畅;4例逆向射精;2例暂时性尿失禁。9例行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术后均排尿通畅,无严重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和逆向射精。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合并轻度尿道狭窄的BPH较HoLEP能降低尿道狭窄的风险。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道狭窄 钬激光 剜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内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进行肾移植术后出现TRAS并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2 230例患者进行了肾移植,其中78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3.6%,27例患者接受了血管腔内治疗并得到12~80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3例(48.1%)进行了移植肾动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术,其中2例因再狭窄而行支架置入术,14例(51.9%)进行了移植肾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217.1 μmol/L(98~541 μmol)与术后2周127.6 μmol/L(47~220 μmol/L)和术后12个月103.4 μmol/L(63~166 μmol/L)相比,术后血清肌酐明显降低(P<0.05);术前肾小球滤过率42.7 ml/min(8.3~105.3 ml/min)与术后2周61.8 ml/min(24.6~132.2 ml/min)和术后1年76.3 ml/min(47.3~113.9 ml/min)相比,术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术前为234 cm/s(75~457 cm/s),术后2周为129 cm/s(52~290 cm/s)(P<0.05),1年后为118 cm/s(57~300 cm/s)(P<0.05)。随访期间,2例(7.4%)因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TRAS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肾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尿道成形术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重要手段。目前尿道成形术主要分为吻合成形术和替代成形术两大类,其中吻合成形术主要包括端端吻合和非离断吻合,替代成形术主要包括带蒂皮瓣成形术和游离黏膜成形术。吻合成形术在短段球部尿道狭窄与骨盆骨折后尿道狭窄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其中非离断吻合成为医源性、单发、短段、非闭锁性狭窄的新术式。在移植物尿道成形术方面,目前一期手术使用最为广泛,但仍有许多复杂尿道狭窄病例必须通过分期手术解决。在替代材料的选择上,阴茎皮瓣与口腔黏膜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如何个性化选择最优的术式和替代材料将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积累更多的长期随访资料,有助于客观比较各种术式和移植物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尿道狭窄 泌尿外科手术 尿道吻合成形术 尿道替代成形术 前尿道狭窄 后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ation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管介入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血肌酐水平及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叶间动脉PSV和峰值流速后比值变化。结果238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6例诊断为TRAS,发生率2.5%,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12岁(9~17岁),确诊TRAS时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个月(1.7~18.0个月),随访中位时间6.6年(2.5~8.0年)。6例TRAS的儿童受者均经血管介入治疗,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5例,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PTAS)治疗1例。肌酐基础值为(75.2±27.9)μmol/L,确诊TRAS时为(200.8±88.5)μmol/L,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25),而经血管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的肌酐下降为(103.8±44.7)μmol/L,至末次随访时肌酐为(98.7±30.2)μmol/L,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96,P=0.115)。与血管介入治疗前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内径(2.6±0.6)mm相比,治疗后24 h时吻合口内径(3.8±0.5)mm和末次随访时的吻合口内径(4.1±0.8)mm均明显增加(P=0.027)。此外,处理后24 h和末次随访时移植肾动脉PSV为(163±45.0)cm/s和(184.7±80.8)cm/s,峰值流速比为6.5±2.2和5.4±2.0,均较血管介入处理前的(356.5±77.9)cm/s和18.0±5.8明显降低,而叶间叶间动脉PSV均较处理前明显升高(P=0.024,P=0.032)。在随访期内,6例TRAS儿童受者的移植肾动脉未再次出现狭窄或血栓等并发症。结论PTA或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儿童TRAS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治疗后再狭窄率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中长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儿童(供、受者年龄≤18周岁)肾移植114例。根据受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80例和流速增快组34例。根据是否存在血压升高、肾功能不稳定等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的相关临床表现,将流速增快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13例)和无症状组(21例),分析总结可能引起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的风险因素。结果114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男性65例,女性49例,男女受者出现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比例明显不同(38.5%和18.4%,P=0.02)。各组受者月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供者的平均年龄10.4个月、体重9 kg明显低于正常组(平均年龄65.3个月,体重21.0 kg)和无症状组(平均年龄64.4个月,体重21.2 kg),P值均小于0.01。有症状组动脉最快流速363.5 cm/s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228.8 cm/s(P<0.001)。有症状组中6例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临床表现均完全缓解;另外7例接受有创治疗:2例接受1次,2例接受2次,1例接受3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临床症状缓解,肾功能稳定;1例接受PTA治疗时穿刺点出血,治疗失败,移植肾功能逐渐丧失;1例接受PTA后未缓解,随后置入血管内支架,此后由于血管支架内再狭窄进行多次支架内扩张无效。最后手术探查,取出血管支架,行移植肾动脉修剪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男性受者、低体重或低月龄供者可能是儿童供肾移植发生TRAS的风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移植肾动脉流速增快不一定伴随相应临床表现,但动脉流速明显增快往往提示TRAS可能性大,需药物或有创治疗干预。在PTA效果不明显时,可多次治疗,尽量避免置入血管支架,以防止形成血管内再狭窄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摘要大部分食管良性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治疗获得缓解,但仍有部分狭窄多次扩张治疗无效或短期内复发,即所谓的难治性良性食管狭窄。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以反复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于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目前的内镜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狭窄 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 内镜治疗技术
  • 简介:摘要复杂性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是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阑尾替代输尿管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狭窄的可选方案之一,本文就阑尾替代输尿管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阑尾 输尿管狭窄 泌尿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狭窄型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狭窄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对应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优化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后,依据自身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引起症状的克罗恩病狭窄部位施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或造口术,轻度狭窄部位暂不予处理或施行狭窄成形术。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药物预防复发。观察指标:手术方式(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切除肠管长度、吻合方式、狭窄成形术、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及微信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腹痛、腹泻等临床复发症状和内镜下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7月。结果28例狭窄型克罗恩病患者均行择期手术,其中8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20例行开腹手术。28例患者中,行高位空肠部分切除2例、行末端回肠部分切除10例、行右半结肠切除15例、行结肠切除1例。2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3—288min,平均为122min;术中出血量为50~650mL,平均为200mL;术中输血1例。28例患者切除肠管长度为10~150cm,平均为54cm;切除病变小肠、结肠肠管累计约1510cm。28例患者中,26例行直线闭合器侧侧吻合术(1例行管状吻合器端侧吻合术,1例结肠多发病变合并直肠阴道瘘行病变结肠肠管切除+回肠造口术);2例多发小肠狭窄行肠切除联合3处狭窄成形术。2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45d,平均15d,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切口感染、切口疝、吻合口漏各1例。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复发。结论

  • 标签: 狭窄型克罗恩病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2例结石残留(结石残留率6.25%),1例患者出现胆漏;术后随访中发现4例患者出现间断性发热、腹痛及轻度黄染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确诊断并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合理选取手术术式,可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提升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狭窄应用钬激光内切开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82例尿道狭窄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后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3~4周。结果所有82例患者均成功留置导尿管,排尿状况满意。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月、6月出现再次狭窄后行耻骨上膀胱造瘘。结论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钬激光尿道狭窄内镜技术
  • 简介:1病例资料男性,74岁。因反复头昏、头沉感20余天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口服尼莫地平、卡托普利片。入院头颅MRI: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头颈CTA:颅脑及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狭窄;右椎动脉闭塞可能;右大脑中动脉M1远端局部管腔膨隆(动脉瘤?)。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颈外动脉缺如 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使用钬激光采取“S”切口处理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输尿管镜下使用钬激光对输尿管狭窄部行“S”型全层切开,术后留置F5~6#双J管。结果35例术后3~6个月拔出双J管,随访3~8个月,34例治愈,1例再次狭窄。结论“S”型输尿管全层切开具有术后再次发生狭窄率低的特点。

  • 标签: &ldquo S&rdquo 型切口 输尿管狭窄 钬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