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细菌食物中毒的特点与成效。方法:选择疾控中心在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接诊的90例细菌食物中毒患者,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细菌食物中毒各样本病原菌检出情况显示,以肛拭子与呕吐物为主(64.44%),其次为剩余食物(25.56%)、餐具涂抹物(10.00%)。细菌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以副溶血性弧菌(35.56%)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4.44%)、大肠杆菌(13.33%)、蜡样芽孢杆菌(10.00%)、沙门氏菌(6.67%)。结论:细菌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突发公共健康问题,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强化对食物中毒的监测和有关的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集中调查,对其进行集中取样,进行多个方向的检测,以便查明病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从多个角度进行防治。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基层疾控中心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控中心检验细菌食物中毒的特点与成效。方法:选择疾控中心在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接诊的90例细菌食物中毒患者,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细菌食物中毒各样本病原菌检出情况显示,以肛拭子与呕吐物为主(64.44%),其次为剩余食物(25.56%)、餐具涂抹物(10.00%)。细菌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以副溶血性弧菌(35.56%)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4.44%)、大肠杆菌(13.33%)、蜡样芽孢杆菌(10.00%)、沙门氏菌(6.67%)。结论:细菌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突发公共健康问题,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强化对食物中毒的监测和有关的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集中调查,对其进行集中取样,进行多个方向的检测,以便查明病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从多个角度进行防治。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基层疾控中心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基层疾控中心收治的细菌食物中毒患者接受检验的结果,对检验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中心随机抽取了77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细菌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分析患者的致病菌。结果 77例食物中毒患者的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最高31例,占比40.26%;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30例,占比38.96%;真菌最低16例,占比20.78%。革兰阳性菌中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主,共11例,占比14.29%;革兰阴性杆菌中以不动杆菌最多,共9例,占比11.69%;真菌中以克柔假丝酵母菌最多,共7例,占比9.09%。 结论 在基层疾控中心收治的细菌食物中毒患者中,致病菌主要以金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及克柔假丝酵母菌等为主,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进行观察和判断,针对致病菌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外眼细菌炎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外眼细菌炎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0.3%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浓度0.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之后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炎症总治愈率达98.44%,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退较快。结论:针对外眼细菌炎症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措施效果更强,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诺氟沙星滴眼液 外眼细菌性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细菌痢疾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36例急性细菌痢疾患者,均分入实验和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抗生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加以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结论:采用抗生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小儿急性感染 细菌性痢疾 临床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妇科门诊所收治的细菌阴道炎患者开展治疗时,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之后的效果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评价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等方面情况。方法:在本院妇科门诊所有所收治的细菌阴道疾病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研究分析,设定观察、对照两组并随机进行划分,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治疗方法方面的差异之处。其中对照组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进行临床治疗,而观察组则加用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口服用药,对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情况加以对比,评价临床应用的价值和优势等方面情况。结果:干预结果对比发现了效果差异,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评分都要更高(P)。

  • 标签: 妇科门诊 临床治疗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效果 观察 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食物中毒 检测。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细菌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致病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的患者占 36.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占 35.0 %,病原菌为真菌的患者占 27.5%。结论 可柔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必需加强对这三类菌的防治。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 食物中毒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细菌阴道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细菌阴道疾病患者中取94例,入选时间段2022年10月-2023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划分组别:对照组予克林霉素片、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妇科九味洗剂,于疗程结束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1)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74%,较对照组略高(P<0.05)。2)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各症状消失时间略短,相关指标水平略低(P<0.05)。3)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细菌阴道疾病患者采用克林霉素片、甲硝唑阴道凝胶、妇科九味洗剂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激素水平,降低炎因子,预防疾病复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妇科门诊 细菌性阴道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绵阳市2017~2018年细菌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病原学流行学分析,掌握绵阳地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及流行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细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6例细菌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146例标本中83例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56.85%(83/146);病原学阳性标本中占比最多为沙门氏菌占比为59.04%(49/83),其次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30%(21/83)、副溶血性弧菌9.64%(8/83)、单增李斯特菌7.23%(6/83);结论绵阳市2017~2018年细菌食源性疾病病原谱存在多样化,以沙门菌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危食品以皮蛋为主,其次是含馅料糕点和海水产品。建议市民在夏季尽量少吃皮蛋及含馅料糕点,吃经过热加工熟透的肉类及海水产品;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病原谱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肝硬化合并糖尿伴发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患者具有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我科对收治3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腹膜炎的患者进行评估和总结。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应对此类患者要重视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注意血糖监测,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 标签: 糖尿病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护理在细菌阴道炎病患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医院妇科收治的采用臭氧仪进行治疗的细菌阴道炎病例,选取76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针对护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炎症反应缓解时间(3.78±0.89)d较参照组(7.66±0.57)d更短,表示探究组病患的康复更快;探究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92.11%)也都高于参照组(81.58%)。结论:针对护理在采用臭氧仪治疗细菌阴道炎的病患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病患的症状康复效率,并且病患更满意。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细菌性阴道炎 臭氧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方法研究进行的时候选择了30例细菌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15人。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阴道冲洗上药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以及疾病复发几率。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度为93.33%,对照组的总依从度为86.67%,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也要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方法:研究进行的时候选择了 30例细菌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 15人。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阴道冲洗上药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以及疾病复发几率。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度为 93.33%,对照组的总依从度为 86.67%,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也要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提高细菌阴道炎患者治疗依从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健康教育 细菌性阴道炎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膀胱炎与间质膀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择细菌膀胱炎患者和间质膀胱炎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实验室常规检查等方式总结两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结果细菌膀胱炎与间质膀胱炎临床症状相似,均有尿频尿急、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而间质膀胱炎患者通过膀胱镜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膀胱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可采用膀胱水扩张、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论细菌膀胱炎和间质膀胱炎临床症状相似,难以鉴别诊断,临床上常常发生误诊,但可根据两者实验室、病理学和膀胱镜检等方式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膀胱炎 细菌 间质性 鉴别诊断
  • 简介:细菌痢疾是一种全球肠道的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全世界每年的感染人数超过2亿,其中约500万人需住院治疗,由此引起的死亡人数也有65万左右。我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次感染痢疾罔。因此细菌痢疾的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炎补液治疗,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

  • 标签: 急性细菌性痢疾 加减治疗 芍药汤 感染人数 临床实践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诺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的76例细菌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和对照组(38例,实施诺氟沙星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最佳的治疗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细菌性结膜炎 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用于细菌食物中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接收的120例细菌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检验方法对细菌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进行检验,并分析相关检验结果。结果:120例细菌食物中毒患者共检出菌株数1152株,检出病原菌数480株,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副溶血性孤菌,最低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分布情况占比最高的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孤菌),最低的为A-D型(沙门菌);样本来源类型中食物检出率最高,厨具检出率最低。结论:对细菌食物中毒选择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明确病原菌菌数及菌种,为患者后续制定针对治疗措施提高有效依据。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