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细胞免疫与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细胞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0%,低于对照组51.28%,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 标签: 细胞免疫治疗 化疗治疗 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胆管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收集16例胆管患者外周血及手术活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γ干扰素(IFN-γ)的百分含量;收集13例胆管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组织内CD4及CD29分子的表达含量,以及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管患者外周血CD4+CD29+T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升高(P=0.016),但胞内TNF-α及IFN-γ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114及0.223).免疫组化显示胆管患者胆管组织内CD4、CD29分子及TNF-α表达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2、0.006及0.021),但IFN-γ含量却明显降低(P=0.013).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TNF-α升高,而IFN-γ降低,导致Th1/Th2平衡向Th1倾斜,可能是胆管的新型免疫机制.关键词胆管;辅助性T细胞;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毛母细胞瘤和基底细胞在临床病理方面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已经确诊毛母细胞瘤的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6例基底细胞石蜡标行HE染色和CK7、bcl-2、AR、CD10、Ki-67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母细胞瘤主要从基底样的生发细胞中得来,肿瘤主要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的组织中,没有和表皮之间连接,具有比较清楚的境界,均匀分布同时毛囊分化后的毛母细胞团对其所构成;在免疫组化中,有1例出现CK7(-),有2例出现弱(+),有1例出现bcl-2(-),有2例出现弱(+),有1例出现AR(-),有1例出现CD10(-),瘤周间质(+);Ki-67阳性指数10%~20%。此外,基底细胞主要从基底样的生发细胞中得来,癌细胞和表皮基底部之间是连接的,出现浸润性生长的趋势,周围的癌细胞是栅栏状,间质疏松,同时,巢与间质间出现收缩性裂隙,在免疫组化上有6例CK7(+),有2例弱(+);有7例bcl-2(+),有5例弱(+);有2例AR(+),有4例弱(+),周间质(-);Ki-67阳性指数20%~30%。结论在镜下组织学的特点和免疫表型的综合分析下,可以帮助肿瘤的临床鉴别。

  • 标签: 毛母细胞瘤 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中国患者人群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CCPRCC)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肾细胞患者,按照CCPRCC、透明细胞细胞(ccRCC)、乳头状肾细胞(pRCC)进行分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共纳入CCPRCC患者18例,占该时间段内本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肾细胞患者的0.44%(18/4 110),年龄(49.5±17.1)岁,男11例,女7例;所有的CCPRCC患者均无肾肿瘤家族史,其中只有1例CCPRCC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为间断的腰腹部胀痛,而另外17例均是体检发现,无相关症状。与ccRCC及pRCC组相比,CCPRCC组患者在终末期肾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ccRCC=0.291,χ2pRCC=1.161,均P>0.05)。CCPRCC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组(χ2=-2.280,P =0.027),但与ccR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 =0.565);CCPRCC组患者基本上都处于pT1a期,病理分期明显早于另外两组,且其总生存也较ccRCC组和pRCC组更好(P<0.05)。结论CCPRCC是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的一类肾细胞,患者较ccRCC和pRCC分期更早、预后更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头颈鳞状细胞(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一类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生存时间普遍较短,生活质量较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为止,HNSCC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人体免疫调节机制及炎症反应与HNSCC的关系。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为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尤其是HNSCC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1β在HNSCC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做一综述,为探讨肿瘤病因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头颈部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超声造影表现,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快进、慢退,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内部呈不均匀高增强。其造影表现与常见的乳头状肾细胞和肾嫌色细胞典型声像图表现明显不同,但与肾透明细胞鉴别缺乏特异性,二者潜在差异需要更多病例的积累。

  • 标签: 肾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由于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减少全身系统化疗的不良反应的需求,目前,对于部分皮肤恶性肿瘤,其外科手术不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该文主要论述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基底细胞、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 标签: 基底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皮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患者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细胞切除术的227例患者资料,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患者的CTC。分析术前外周血CTC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MVI发生的效能,明确CTC与MVI的关系。结果根据ROC曲线,预测MVI的CTC、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肿瘤长径分界值分别为3个/3.2 ml、158 μg/L、178 AU/L及59 mm。以外周血CTC≥3个/3.2 ml为阳性组,<3个/3.2 ml为阴性组,两组分别有117、110例。术前CT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位AFP水平分别为123.0 μg/L(0~20 000.0 μg/L)、9.6 μg/L (0~18 676.0 μg/L),中位肿瘤长径分别为50.0 mm(5.0~200.0 mm)、36.0 mm(2.0~150.0 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FP≥158 μg/L(OR=3.551,95% CI 1.426~8.843,P=0.006)、PIVKA-Ⅱ≥178 AU/L(OR=12.250,95% CI 4.384~34.231,P<0.01)、外周血CTC≥3个/3.2 ml(OR=8.913,95% CI 3.561~22.306,P<0.01)及肿瘤长径≥59 mm(OR=3.250,95% CI 1.339~7.885,P=0.009)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77、0.857、0.743,CTC预测MVI的效能高于AFP、肿瘤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C预测MVI的效能略高于PIVKA-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可能是临床提示肝细胞MVI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微血管侵犯 Cyttel检测法
  • 简介:背景:口腔鳞状细胞(SCC)的特点是早期转移和预后不良。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许多肿瘤中起保护作用。然而,舌鳞癌组织中的IL-17F表达尚未被研究。方法:使用83个舌鳞状细胞标本和盲法评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7F的表达、位置和分布。根据Kaplan-Meier方法构建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保护作用 白介素 细胞外 COX比例风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的超声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患者,肝细胞肝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胆管细胞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肝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组,而肝胆管细胞组的化脓性感染与合并结石明显高于肝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2%和77.78%。结论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贲门患者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确诊贲门患者30例,第0天采集患者自体周围血80毫升,体外培养,第14天、第15天回输患者体内,细胞总量为1x1010.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KPS)及生化(肝、肾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提高,不良反应轻微,肝脏ALT、AST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BUN、CREA值也低于治疗前.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贲门不良反应低,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关键词贲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间质性疾病,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内异常增殖浸润为特征,逐渐形成结节、囊腔样改变、蜂窝并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该病主要累及20~40岁的吸烟人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由于本病在临床较为罕见,容易造成漏诊和/或误诊,为提高认识,现就近年来关于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S100 CD1a 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戒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青年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确诊的的青年NSCLC患者34例的临床特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组织学类型、疾病分期、是否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方式、是否放化疗以及放化疗方案。结果收集年龄不超过40岁的NSCLC患者34例,男28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71,患者居多的年龄段为36-40岁。在34例患者中,吸烟19例(其中女性3例),不吸烟15例,34例患者中有肿瘤家族病史者6例,无肿瘤家族史者28例。无一例患者有长期石棉接触史。34例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腺癌18例,鳞癌16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1例,类1例;I-II期4例,IIIA期5例,IIIB7例,IV期7例。误诊率为69.2%。结论青年患者早期非常容易误诊及漏诊,因此年轻患者应提高常规体检意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转归。

  • 标签: 青年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局限期细胞肺癌两周期EP方案化疗失败后改为TP方案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2例确诊为局限期细胞肺癌,行EP方案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以E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无效或进展患者,改T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放疗均行三维适行放疗DT56GY/28F。共行化疗4~6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以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随访终点。结果52例患者均可行疗效评价,EP方案化疗有效组即A组36例,EP方案化疗无效改TP方案化疗组即B组16例,中位PFSA组18月,B组12月,EP方案化疗有效组即A组的CR14例,PR17例,SD4例,PD1例,RR为86.1%,EP方案化疗无效组即B组的的CR6例,PR6例,SD3例,PD1例,RR为75%,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气管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两周期EP方案化疗无效或进展患者改为TP方案化疗加同步放疗同样能改善预后,达到与前两周期EP方案化疗有效患者一样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化疗 放射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在对132例非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质子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保证患者正常所需的营养补给和正常休息,了解患者心理并给与心理指导,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给予细心的护理,使132例患者顺利康复。认为在质子治疗非细胞肺癌患者的过程中和治疗后,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是很关键的一环。

  • 标签: 质子治疗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非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目前非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放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放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化放疗综合治疗、非细胞肺癌的术后放射治疗、肺癌的三维适形放疗。本文就非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三个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脑转移是非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且预后差。化疗、手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放疗作为标准治疗方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单纯放疗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随着放疗的不断发展以及基因测序的进步,放疗现已与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药物联合应用在NSCLC脑转移的治疗中,可改善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 放射治疗 靶向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摘要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细胞肺癌(NSCLC)是其主要病理类型,且易发生脑转移。目前,NSCLC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放疗是脑转移局部治疗的常用方法,随着技术和药物的不断发展更新,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如何联合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本文将对NSCLC脑转移放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肿瘤,脑转移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晚期非细胞肺癌主要是采取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且与单纯放疗和单纯化疗相比,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更加明显,且更加放化疗治疗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序贯化放治疗和同步化放治疗。随着近些年来药物研发水平以及放疗精确度的提升,非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近期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文章主要针对老年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治疗进展展开分析。

  • 标签: 晚期癌症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