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65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采用PICC管和体外负压持续引流的护理。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以患者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行腹穿,将PICC管置于腹腔并外接体外负压引流瓶,持续或间断引流,并通过此导管腔内注入药物。结果组6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置管,无腹痛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此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危险性小,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置管引流腹腔积液后对减轻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效果明显。

  • 标签: PICC管 引流 恶性腹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腹腔积液患者中引流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定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穿刺置管,外接引流袋。结果24例患者经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后取得良好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创伤小,引流效果好。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腹腔积液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的必要性,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78例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7例,引流口感染3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肺部感染5例,无腹腔出血、胆漏、腹腔残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开腹胆囊切除术后不必常规放置腹腔引流。单纯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国内外多有争论。肯定者认为不置引流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早期翻身、提前下床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等;否定者认为不置引流如果术后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后果严重。我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行单纯胆囊切除178例,术后不常规放置引流,效果满意。所以,胆囊切除术绝大多数病例不置引流都是安全的,但应严格掌握指针,因地制宜,灵活把握。

  • 标签: 胆囊切除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开窗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内肝囊肿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开窗引流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开窗术,于临床推广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开窗引流 肝囊肿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脑室-腹腔流管堵塞3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3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16例脑外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外伤性静脉窦回流受阻等原因导致脑积水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2个月至2年对分流管检测.结果9例被判断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再次手术中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再通术后,5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即可判断分流管是否通畅,连续CT、MRI检查可进一步帮助判断分流管的分流状况,脑室分流管造影可最后确定堵塞部位,因而能早期诊断和手术.

  • 标签: 早期诊断 分流管堵塞 多普勒超声 CT检查 MRI检查 重度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7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顺铂及甘露聚糖肽治疗,对照组予中性静脉导管引流及顺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6%,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结论联合使用甘露聚糖肽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效果更佳。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腹腔闭式引流 腹腔积液 肿瘤 甘露聚糖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病理发展过程,在重症胰腺炎发病早期,采用经腹腔镜置管,建立闭式腹腔灌洗系统,用自配的腹腔灌洗液进行腹腔灌洗。结果本组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此法治疗重症胰腺炎,效果良好,创伤小,降低了死亡率,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一种良好手段。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灌洗 重症胰腺炎 手术防粘连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手术后引流护理中应用护理告知程序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胆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照组中的50例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引流护理中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引流护理应用护理告知程序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观察组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手术患者引流护理中应用护理告知程序和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及时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肝胆手术;术后引流护理;护理告知程序;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行全麻开腔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均实施食管癌手术。手术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开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最主要问题是引流大小、操作不当等问题,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类型,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引流阻塞、脱落等问题,避免由于引流问题引起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开胸手术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方法 常见问题 处理措施 食管癌
  • 简介:在用普通立体定向仪进行微创脑出血手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入颅点和引流前端侧孔长度,一直是个难点.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4月实施立体定向血肿腔置管抽吸引流术,成功治疗脑出血137例.通过这些手术,总结出确定颅外空间点、靶点的双点置管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治疗 脑出血 置管 血肿腔 内引流 微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路在妇科手术后的效果、优势及不良事件的护理。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6月108例妇科患者术后应用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路与否的效果、优势进行比较,并对不良事件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妇科术后使用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路患者比使用普通引流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一次性(沟槽)负压引流路能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的引流口的渗液,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引流脱落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近期使用效果较满意。

  • 标签: 沟槽负压引流管路 术后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理最佳证据的临床实践现状,讨论最佳证据应用可能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月1—31日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病房15名临床护理人员及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胸腔引流管理的30条最佳证据,制订38条审查指标,进行证据应用的临床现状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讨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及相应对策。结果38条审查指标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临床依从率<50%的指标有18条,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胸腔引流管理的循证知识培训、胸腔引流管理规范不够完善、证据应用导致临床工作量增加、健康宣教内容不够全面等。结论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理的临床现状与最佳实践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应当针对障碍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促进最佳证据向临床实践有效转化。

  • 标签: 肺切除术 手术后期间 胸腔引流管 证据审查 障碍因素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侧脑室引流测压进行实时颅内压(ICP)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脑室型有创ICP监测传感器置入术的28例患者,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连接侧脑室外引流测量脑脊液传导压力(P1),通过临床监测数据采集软件系统每分钟实时采集P1和同期监测的有创ICP数据,每频段连续采集30 min,分析和对比2组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颅内感染和浅表手术切口感染、颅内再出血等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共获得87个频段和2610对P1和ICP数值。有创ICP监测的平均值为(14.217±6.729)mmHg(1 mmHg=0.133 kPa),引流测压P1的平均值为(14.263±6.765)mmHg,ICP与P1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77(P<0.001),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组数据Band-Altman散点图显示P1与ICP的差值为(0.046±1.435)mmHg(95%CI:-2.767~2.859)。28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浅表手术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颅内再出血等。结论经侧脑室引流连接压力传感器测压与有创ICP传感器监测所得到的ICP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持续监测ICP的有效技术。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压力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肛门置回肠引流在回肠末端闭锁手术中的价值及对患儿术后营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25例回肠末端5 cm以内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切除回盲部,行近端回肠与远端结肠吻合;观察组12例,采用保留回盲部,并经肛门置管达吻合口近端10~20 cm,平均达近端15 cm。所有病例同时行腹腔引流。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效果、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结果观察组12例及对照组13例患儿恢复顺利,无吻合口漏、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观察组3例,对照组7例患儿术后因并发症再次入院,无再次手术患儿。观察组手术时间(115.2±18.1)min高于对照组(105.3±1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食时间比较,观察组(6.8±2.3)d与对照组(7.2±2.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全肠内营养时间比较观察组(12.6±2.4)d与对照组(14.8±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观察组(16.1±2.4)d与对照组(18.7±3.6)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组[(113.8±8.7)g/L,(31.8±4.3)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7.5±5.1)g/L,(28.1±3.3)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观察组[(117.5±7.4)g/L,(38.1±3.8)g/L],显著高于对照组[(111.4±6.0) g/L,(34.1±3.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距离回盲部不足5 cm的闭锁病例中,应用经肛门置管达吻合口近端减压并直接吻合可保留回盲部,减少患儿营养相关并发症,操作简单,效果肯定,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引流管 回肠 婴儿,新生 肠闭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开颅术后脑室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颅脑开颅术的3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留置脑室引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0.6%低于对照组的42.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开颅术后脑室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 颅脑开颅术 脑室引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流管道护理措施在复杂性肝内胆结石术后病患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病例数为40例,均分组别,纳入范围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对照组行基础干预措施,研究组行引流针对措施,将两组病患护理水平指标情况及引流不良情况指标改善情况。结果:SPSS 25.0或SPSS 23.0分析所有数据,研究组病患护理水平指标情况对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SPSS 25.0或SPSS 23.0分析所有数据,研究组引流不良情况指标改善情况,对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引流管道护理措施在复杂性肝内胆结石术后病患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更高,可有效避免引流管道不良事件,提高引流 合理使用性,同时提升护理质量,促进病患预后。 【关键词】复杂性肝内胆结石;术后;引流;管道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引流的患者2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引流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流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减少或避免由于引流护理不当引起的事故,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临床的恢复。

  • 标签: 引流管护理 普外科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实践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护理缺陷率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综合使用品管圈管理办法,对影响我院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护理缺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对策,对比活动前后患者的腹部引流护理缺陷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的腹部引流护理缺陷率为30.77%(593/1927);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腹部引流护理缺陷率为7.66%(148/193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护理缺陷实现有效的减少,有效的提升乳癌引流安全管理质量,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腹部引流管 护理缺陷率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腰池引流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本院56例神经外科腰池引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基础护理)、研究(PDCA循环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更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外科腰池引流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神经外科 腰池引流管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