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门诊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原因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分析本院接收的60例高危孕产妇及同期检查的60例正常孕产妇基线资料,分别纳入高危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既往孕产史、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瘢痕子宫、胎位异常信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35岁、既往孕产次数≥2次、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瘢痕子宫、胎位异常是高危孕产妇妊娠的高风险因素;(3)两组分娩方式、妊娠不良结局、新生入Apgar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既往孕产史、妊娠期疾病、瘢痕子宫等因素高危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产科门诊 高危孕产妇 高危原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高危孕产妇的高危因子,然后探讨其和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出本院于2020/10-2021/12期间接收的高危孕产妇、健康孕产妇各100例,将其分别设置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的高危危险因子,整理出两组病患的分娩途径、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婴儿Apgar评分,并探讨其内在关系。结果 ①结合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整理发现:年龄≥35岁、孕产次数≥2次、妊高症、GDM、胎位异常、贫血、瘢痕子宫等都是常见高危因子;②观察组的婴儿Apgar评分、顺产率等远远低于对照组;但是,其剖腹产率、不良妊娠结局率等则远远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突出,P<0.05。结论 按照相关性研究能够发现,高危妊娠因子和不良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  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年龄、以往孕产史、妊娠糖尿病等因子研究发现,以上均属于不容忽视的高危因子,这是引起孕产妇出现妊娠不良结局的关键诱因。

  • 标签: 产科门诊 高危孕产妇 高危原因 妊娠结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将并发心肾综合征的1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心肾综合征的15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以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大于60岁、功能等级为Ⅳ级、伴有糖尿病史、低血压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大于60岁、功能等级为Ⅳ级、伴有糖尿病史、低血压,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以上因素加强监测,提高预防意识。

  • 标签: 老年 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广西老年人群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流行特点。方法60岁以上的项目点常住心血管疾病高危居民,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心肌梗死病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脑卒中病史;(2)高血压、血脂异常;(3)筛查对象十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的高危对象。结果(1)纳入调查68 324人,男29 542人(43.2%)、女38 782(56.8%);高危对象20 999人,男9 486人(32.1%)、女性11 513人(29.7%);(2)高血压患病率为50.2%(男51.20%、女49.4%,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24.1%(男24.1%、女24.1%,P>0.05,);(3)吸烟率为14.0%(男32.1%、女0.1%,P<0.05);(4)超重率为42.2%(男44.6%、女40.4%,P<0.05),肥胖率9.0%(男8.6%、女9.3%,P<0.05);(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值分别:4.70 mmol/L(男性4.49 mmol/L、女性4.90 mmol/L,P<0.05)、2.73 mmol/L(男性2.63 mmol/L、女性2.82 mmol/L,P<0.05)。结论广西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的检出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与控制率及吸烟率均低于全国水平,糖尿病控制率普遍偏低;老年男性的超重率高于女性,女性肥胖率、TC、LDL-C水平高于男性。

  • 标签: 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不同时段出血量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28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产妇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时以及产后30min、30min~1h、1~2h、2~4h、4~6h、6~24h等不同时段出血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胎盘娩出时产妇出血量最多,产后30min次之,与其他时段的出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时段产妇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入院前的宫高和体重指数分别和胎盘娩出时出血量、胎盘娩出前出血量呈显著正比关系(P<0.05);而产妇入院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孕期产前检查次数分别与胎盘娩出时出血量、产后30min出血量呈显著反比关系(P<0.05)。此外,引发胎盘娩出前出血量显著升高的主要因素为异常妊娠史,引发胎盘娩出时出血量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是剖宫产或者胎盘娩出异常者,引发产后2h出血量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为宫高超过40cm、并发症羊水过多、巨大儿或者双胎。结论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极多,主要包括流产或分娩史、产程异常、羊水过多、胎儿巨大、胎数以及相关妇科疾病等,医院及家属应给予产妇不同时段的健康指导和支持,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各种高危因素对产妇造成的危害。

  • 标签: 产后出血 不同时段出血量 高危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危因素评估表用于产科护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分娩措施,实验组采取高危因素评估表进行针对性控制。统计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者产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因素评估表用于产科护理降低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症状,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评估表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背带式宫体缝合减少产后出血临床疗法。方法将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高危孕妇98例(包括双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在剖宫产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胎盘娩出后行背带式缝合;对照组48例在剖宫产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或肛塞),比较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输血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背带式宫体缝合能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减少远期并发症,而且时机选择为越早越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背带式缝合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呼吸机超过2周以上的100例病例中,85例病人在3天内成功撤机,效果良好,15例病人并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中13例病人在6天内痊愈,2例病人由于最终因年龄大、病情重、急性肾衰竭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提出对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应加强肺部感染的防治,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高危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疾病,它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体和新生儿自身两方面,母体方面有妊娠糖尿病、严重妊娠并发疾病、产时及术前血糖低;新生儿自身方面有早产及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对这些新生儿应严密监测血糖,做到早接触、早吸吮,及早发现、尽早干预治疗,防止对新生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高危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我院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产后出血。方法选取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其中剖宫产术后24h内出血量低于1000ml者32例,作为参照组;剖宫产术后24h内出血量超过1000ml者24例,作为产后出血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组患者中央性前置胎盘、早期产前出血、剖宫产超过2次占比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合并剖宫产史等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产妇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预防措施,进而提高母婴健康质量。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干预措施预防高危产妇术后出血的危险,分析干预前后的对比情况,检验临床效果。方法:分析 2014-2016年我院产妇 176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高危产妇 4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其余的 1721位患者中的 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分析高危产妇手术后的主要出血原因,进行预防性的干预。结论:对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流产史、凝血功能异常、子宫状况异常、双胎或巨大儿、妊娠并发症、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产道受损以及胎盘异常)进行干预,能够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高危产妇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预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高危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产后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次、宫高、前置胎盘、产前PLT、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或植入等7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评分表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产妇在上述7项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的总分≥6或者产前评分≥4的产妇应进行产后出血重点监护;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高危评分系统对于预测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1月200例在我院ICU住院的人工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监测手段及护理对策。结果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结论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控制对策,从而预防降低术中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3500例患者为研究对像,收集整理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切口及合并症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术中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整理所选3500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0例(0.29%),呼吸道感染5例(0.14%),泌尿系统感染3例(0.08%),胃肠道感染2例(0.06%);经过统计分析,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急诊手术、Ⅱ类手术切口、有合并症及术中输血患者均为术中感染的高危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层流净化手术室的感染发生率,医院应当加强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手术室环境洁净,降低术中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层流净化手术室 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产期高危因素和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供临床借鉴。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妇产科接诊且发生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的病患70例纳入实验组中,另以同期接诊且未发生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产妇1000名作为对照。综合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总结围产期高危因素,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工作。结果非计划性剖宫产、脐带异常、初产、胎盘异常、产钳助产以及羊水Ⅱ度污染均是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结论针对围产期高危因素,临床需加强对其进行关注的力度,并做好产妇的检查工作,合理选择产钳助产以及剖宫产等分娩方式,同时予以科学的产程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几率。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高危因素 胎儿窘迫 围产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机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12年12月1374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其中发生感染32例),以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对颅内感染(ICI)的影响。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手术次数和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ICI的高危因素。结论尽量避免二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加强营养支持可以减少ICI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先天性代谢异常(inbornerrorsofmetabolism)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脂肪、激素等多种代谢缺陷,系由于遗传性代谢途径缺陷,导致异常代谢物的蓄积或生理必需物质的缺乏。一些先天性代谢异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近几年,随着尿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法)的临床应用,使既往许多易漏诊的先天性代谢异常得到了早期诊断。

  • 标签: 先天性代谢异常 脑瘫儿童 高危因素 筛查 异常临床表现 GC/MS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