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前后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发现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实施之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感染控制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控制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控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医疗机构提高感染控制水平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首先,评估了影响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如标准化操作程序、培训教育以及先进设备技术的运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其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然后,本研究考察了医院感染控制的风险和影响,以及相关策略和措施,如感染预防政策、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等。在搜集并分析数据后,本研究发现消毒供应室的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确实有潜在影响。尽管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样本容量有限等,但综合研究结果支持了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控制的关联性。研究结果将为医疗机构如何改善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提供有益的指导。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质量控制 医院感染控制 标准化操作程序 培训和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现患率。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监控医生组成调查组,对2010年6月8日0:00—24:00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678例,实际调查676例,实查率99.71%。发现医院感染19例,2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例次现患率为3.40%;社区感染180例,感染率为26.63%。医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22.2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9.13%;病原体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4.00%。社区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儿科(90.9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49%;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1.4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0%,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2.45%。结论现患率调查结果提示应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现患率 感染控制
  • 作者: 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探究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6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纳入2022年7-12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且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于院内感染管理有显著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感染管理水平,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并严格落实。结论只有加强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才能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 标签: 医院感染监控 医护人员 制度
  • 简介:摘要通过对医院感染发生原因的分析,使更多的人重视、了解医院感染,并通过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出现。

  • 标签: 医院感染 原因 预防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我们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断摸索工作方法、持续改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促进医院全面发展。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 控制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医院是全天运作的公共场所和治疗病人的特殊机构,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和医疗辅助服务性体系庞大而繁杂。如何使服务处处方便于患者,快速而高效,这是医院后勤管理目标最终的追求。医院保洁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它是一个特殊的管理体系,避免交叉感染,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全面开展各项服务,把方便让给患者,把爱施予于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才是医院保洁管理的追求目标。

  • 标签: 医院保洁管理 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期间护理管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感染内科患者服务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根据感染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需求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基于护理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感染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作用显著,可以有效防控感染,提高感染内科综合医护效益,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内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一些基层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提出改进方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也适用于基层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标签: 基层医院 PDCA循环管理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探讨改进对策。方法收集300件待处理医疗器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件,对照组为采取改进对策前清洗,观察组为采取对策后清洗。结果采取改进对策后,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总结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有效的改进对策,有助于提升器械清洗质量,提升供应室工作质量,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质量保障。

  • 标签: 供应室 器械清洗 质量管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眼科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防止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我科根据门诊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制定控制感染的措施并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有效整改、效果评价资料。结果2016年全年门诊手术室手术间空气、物表、无菌物品、消毒剂、医务人员手表面监测全部符合标准。结论有效的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眼科门诊手术室 医院感染 控制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方法:于我院妇产科门诊选择 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接受医院感染控制将所选患者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以 34例患者为一组。在实验组患者就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情况。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人数分别为 19人、 13人及 2人,参考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人数分别为 11人、 18人及 5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4.12%,参考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85.29%,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考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参考组感染患者人数分别为 1人及 3人,实验组患者感染几率为 2.94%,参考组患者感染几率为 8.82%,实验组患者感染几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妇产科门门诊医院感染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院感染情况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 妇产科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以期为降低急诊科抢救室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统计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分析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的因素和制定控制策略。结果急诊抢救室收治医院感染的患者有98例,感染的发生率是20.42%,其中呼吸道感染所占的比例为42.86%,泌尿系统感染所占的比例为18.37%,肠道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0.41%;血液感染的患者有8例,所占的比例为8.16%;皮肤组织感染所占的比例为6.12%;接受内镜感染的发生率为25.00%,构成比为1.47%;感染比例较高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年气管插管等均是急诊抢救室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抢救室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复杂,高危因素多,对于不同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 抢救室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n=100)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管理,观察组患者(n=100)采取手术室管理,对两组手术患者1年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并按照随机抽选的原则,抽取29名护理护理人员,并对其的工作质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5%)对比对照组患者(15%)显著要低,存在差异(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对比对照组患者则显著要高,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通过采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方式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并将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值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大力的推广和采用。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管理 医院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大量有规范的管理,从而确保医院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感染率,使得护理的质量得到提升。做法是通过将医院管理中的感染管理遇到的问题投放到医院对护理质量的整体管理中,对感染管理的体系进行设立和改进,对医院的相关的感染控制管理的规定进行完善,对于医院的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让他们对感染的医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这样可以使得医院的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意识和质量上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从而可以规范相关的护理工作,依靠护理人员的自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来让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稳定的提高。使得医院的护理人员将根据相关规范管理中的规定进行操作,通过上面工作使得医院在实际工作当中成功对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而感染得到有效的减少。总结一下,有效和规范的护理管理的提升,对医院感染率减少十分有帮助,应该得到大力的宣传。

  • 标签: 感染管理 护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分布状况,分析其成因并探究相应的防控策略,希望能为临床后续开展诊疗工作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针对2021.5~2022.5期间130例发生MDRO感染情况进行细菌耐药性检测,以掌握其具体感染部位、耐药菌类型、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130例患者有40例来自ICU病房,占比30.77%,结核一科次之22例(16.92%),来自结核二科的患者人数位居第三21例(16.15%)。医院感染的MDRO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关于MDRO的类型,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依次有61株、25株、23株,占比分别是46.92%、19.23%、17.69%。呼吸系统是MDRO主要的感染部位,占比为49.23%,泌尿系统感染次之,占比为38.46%。结论:MDRO感染是院感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应持续加大MDRO的监测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根据菌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而有效防控MDRO问题,使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生命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

  • 标签: []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感染分布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到2022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时间跨度半年,抽取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疾病患者合计10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对半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开展常规疾病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的门诊护理管理,对比两组门诊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护理依从评分、疾病认知评分、感染发生率、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门诊患者接受优质的门诊护理管理后,康复有效率和预后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更低,护理依从评分和疾病认知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于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感染发生率,该护理措施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门诊护理 医院感染 生活质量 依从性 康复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