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真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加,除了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艾滋病等致人免疫力低下是发生真菌感染的重要发病因素外,现在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真菌感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资料已将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作为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其粒细胞的变化,避免因此造成的真菌感染。为了解住院患者在粒细胞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及其真菌种类,本研究对2002~2004年3年间发生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粒细胞减少 真菌感染 基础疾病
  • 简介:由于高危人群的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年来提出应根据患者危险因素高低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包括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治疗和确诊治疗。肺部是真菌最常受累的器官,所以本文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就目前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各种抗真菌药物选择及其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治疗
  • 简介: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维持着共生状态。但是,随着广谱抗细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器官移植、各种创伤性检查手段的开展,真菌感染感染疾病中的比例也明显升高。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占得治疗先机,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

  • 标签: 降钙素原 真菌 细菌
  • 简介:人类消化道中定植的真菌分为66个菌属和184个菌种,其中念珠菌占优势。与共生的细菌相类似,共生的真菌是消化道微生态的一个重要成员,起帮助器官发育、参与营养代谢和诱导(或抑制)免疫等作用。当宿主防御系统受损(如免疫缺陷)或消化道微生态失衡(如抗生素使用后)时,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真菌性食管炎,还可能在感染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消化道 疾病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电焊工。因右眼红、痛、视物不清(见图1)5d于2007年9月25日入院。5d前患者在无保护电焊操作后出现右眼红、痛,第2d症状加重,自用眼药水(药名不详)效果不佳,5d后因症状进一步加重且视物不清到我院就医。发病以来,患者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既往体健,无眼科病史。专科体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1.0。眼压正常。泪道冲洗通畅;右眼睑痉挛(++),角膜中央区灰白色圆形溃疡灶,

  • 标签: 暗色毛盘孢 角膜溃疡 病例报告
  • 简介:报告1例由茄病镰刀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患者男性,40岁,木工,左眼红、痛、流泪、视力下降10d。经过角膜清创,系统性及局部抗真菌治疗后好转。致病菌株经真菌学鉴定为茄病镰刀菌,它是真菌性角膜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真菌性角膜炎病程进展迅速,能否及早诊治关系预后。真菌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临床应予重视。

  • 标签: 茄病镰刀菌 角膜溃疡 真菌性角膜炎
  • 简介: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和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的困难和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的缺乏,毛孢子菌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因患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塞,长期服药致胃黏膜损伤,同时合并糖尿病,引发胃部真菌感染,经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d,治疗3周后痊愈。

  • 标签: 胃部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简介:马拉色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正常菌群之一,其与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受到关注,作者对马拉色菌的分类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作一综述。

  • 标签: 马拉色菌 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 简介:目的对北京地区HIV和非HIV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jirovecii,Pj)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sur-faceglycoprotein,Msg)IgG、IgM抗体滴度水平进行调查,探索其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重组Msg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用阴性标准血清等比例稀释样本血清建立相对定量抗体检测方法,对176例HIV感染者和226例非HIV人群血清样本进行抗PjMsgIgG和IgM抗体定量水平调查,所有入选患者临床均不诊断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结果抗PjMsgIgG抗体在非HIV人群中阳性率为42.5%(113/266),113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77例(68.1%)、15例(13.3%)、6例(5.3%)和15例(13.3%);抗PjMsgIgG抗体在HIV感染者中阳性率为24.4%(43/176),43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28例(65.1%)、10例(23.3%)、3例(7.0%)和2例(4.7%),与非HIV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54,P=0.235).抗PjMsgIgM抗体在非HIV人群中阳性率为41.7%(111/266),111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57例(51.4%)、21例(18.9%)、19例(7.1%)和14例(12.6%);抗PjMsgIgM抗体在HIV感染者中阳性率为12.5%(22/176),22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10例(45.5%)、2例(9.1%)、4例(18.2%)和6例(27.3%),与非HIV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8,P=0.285).结论非PCP人群中抗PjMsgIgG抗体定量水�

  • 标签: 耶氏肺孢子菌 主要表面糖蛋白 抗体 定量
  • 简介: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AIDS、糖尿病等疾病的不断增加及器官移植和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急剧增多。而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患者住院感染日渐突出,尤其是真菌感染在近年来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为进一步了解延安市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笔者比较研究了89例临床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通过检索近10a国内外期刊发表的资料包括以往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报道的临床资料,复习、探讨国内外有关儿童和老年人真菌感染的概况和防治对策。结果发现儿童和老年人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儿童浅部真菌病主要是皮肤念珠菌病和头癣,老年人浅部真菌病主要是手、足癣和甲癣;深部真菌病主要是念珠菌病,其他依次为隐球菌病、曲霉病、马尔尼菲青霉病、毛霉病等。由于深部真菌病诊断困难,目前主张对高危人群,应及早给予预防治疗和经验治疗,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敏监测等确立具体治疗方案。

  • 标签: 真菌感染 儿童 老年人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免疫受损患者日益增多,侵袭性曲霉菌感染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关注.阐明曲霉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命题.宿主的免疫对于曲霉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宿主对曲霉菌的免疫机制是研究曲霉菌感染的基础,该文就宿主对曲霉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曲霉菌 侵袭性曲霉病 免疫机制 真菌
  • 简介:报道1例半永久纹眉术后双眉部犬小孢子菌感染。患者女,23岁。双眉反复红肿伴瘙痒5个月余,曾多次外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药物治疗后好转不明显,反复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真菌镜检可见菌丝,培养为犬小孢子菌,予抗真菌治疗,痊愈。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半永久化妆术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明确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在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因。方法依据IFI和乙肝诊断标准,筛选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慢性重症乙肝患者,60例IFI者为病例组,66例未发生IFI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FI患病率47.62%,病死率40%。乙肝病毒DNA水平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当DNA高于3.16×10^3copies/mL,IFI发病可能性增大。结论慢重肝患者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超出临床预期,降低DNA拷贝可延缓乙肝进展,在预防及治疗IFI中亦具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重型乙肝 侵袭性真菌感染 DNA 危险因素 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报道1例由星形毛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样阴囊感染.方法患者,男,25岁,阴囊白色膜样附着物6周.通过对患者皮损进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并对获得菌株进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尿素酶试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真菌镜检可见大量透明分隔菌丝,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星形毛孢子菌.小培养镜下不但见典型关节菌丝还见典型的多分生细胞.该临床菌株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上呈淡蓝色菌落,尿素酶试验阳性,对放线菌酮不敏感.患者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特比萘芬乳膏,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结论由星形毛孢子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样阴囊感染临床罕见报道,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星形毛孢子菌 毛孢子菌病 阴囊 伪膜样皮损 多分生细胞
  • 简介:孢子丝菌病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而引起,由于一些医师缺乏对该疾病临床表现的认识及实验室检查手段的欠缺,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因误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选择了2005年在外院误诊的病例51例,后经我院真菌实验室和病理室检查纠正原诊断的患者情况进行报道。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感染病例
  • 简介:酮康唑(ketoconazole)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除了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细菌、抗炎、抗皮脂分泌和抗角质细胞增殖特性,使得2%酮康唑乳膏可应用于多种适应证,如皮肤癣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等。

  • 标签: 2%酮康唑乳膏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以及会议论文集等截止至2014年12月所有关于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时追查相关参考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ReviewManager5.2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共14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泊沙康唑与对照组药物相比,能有效降低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发生率[RR=0.41,95%CI(0.27,0.63),P〈0.00001],尤其在预防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方面,其疗效优于氟康唑(P〈0.0001);预防IFI相关死亡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0.32,95%CI(0.15,0.67),P=0.002〈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泊沙康唑与氟康唑相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泊沙康唑可作为两性霉素B脂复合物、氟康唑、伊曲康唑等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良好替代药物,能更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减少IFI相关死亡率,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泊沙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尖端赛多孢子菌(Scedosporiumapiospermum)即波氏假阿利什菌的无性型,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条件致病菌。1病因和发病机制尖端赛多孢子菌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材料中,如沼泽、湿地、污水、腐物、咸水等。尖端赛多孢子菌感染多发生于艾滋病、器官移植、淋巴瘤、白血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也可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如外伤、污水淹溺、HELLP综合征等。

  • 标签: 尖端赛多孢子菌 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