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在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适应国家改革、加快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经济体制改革 气象服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 基础 社会
  • 简介: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于2005年底正式启动,执行期3年。项目负责人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第2负责人兼协调人为周凌唏研究员。科技部“国家生态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成员、气科院名誉院长周秀骥院士负责指导大气成分本底台站体系建设工作。

  • 标签: 大气成分 科学观测 台站 本底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简介:2005年,科技部在“生态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专家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有关部门的部分专家,组成“大气成分本底”初评专家组,根据国家野外站申报指南、遴选方法、遴选指标和评分标准,配合终评专家组,具体指导、实施国家野外台站的评审和遴选工作,新增了3个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北京上甸子、浙洫临安、黑龙江龙凤山)。2006年,青海瓦里关大气成分本底站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评估认证,正式进入了国家野外站系列。

  • 标签: 大气成分 科学观测 本底 台站 专家组 评分标准
  • 简介:1概况根据江苏省气象局与奥地利中央气象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ZAMG:ZentralanstaltftirMeterologieundGeodynamik)达成的合作协议,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俞剑蔚于2016年6月20日至12月15日赴奥地利ZAMG研究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工作访问。

  • 标签: 力学研究所 奥地利 气象局 地球 中央 合作协议
  • 简介:1993年12月7—18日,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专家调研组,受国家航天办发展协调局的委托,代表三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军事卫星)五家(中国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参二部技术局、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来甘肃,进行关于在敦煌设对地观测卫星陆基外定标辐射校正场的调研考察。9—16日,在业务处同志的陪同下,他们到敦煌市实地考察,并与敦煌市政府、城建局领导进行了磋

  • 标签: 专家调研 卫星气象中心 空间科学 中国气象局 对地观测卫星 国家航天
  • 简介:2009年4月,在研究国家思想库建设相关重大问题的高层研讨会上,一些“说法”点出了以往工作的软助。今后中科院学部的咨询报告,只要不是涉密的,都要向公众公开,这时候还会进一步影响决策人——路甬祥院士(中国科学院院长)

  • 标签: 思想库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 中科院 路甬祥
  • 简介:(1)奥运开幕式、闭幕式重要天气过程的分析和多模式预报。参加奥运天气会商的预报方法包括经典统计方法、动力统计方法及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其中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有:GRAPES_Meso模式、AREMS模式、WRF模式及ARPS模式。此外,中尺度分析LAPS系统也参与了对中尺度系统的诊断分析。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象服务 奥运 灾害天气 数值模式预报 中尺度系统
  • 简介:基于民航业特点及中国民航发展阶段,提出中国民航参与国家碳市场的框架性方案,重点对中国航空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设计及目标分解方案进行了论述,并从公平性和经济成本角度对所提方案进行分析。分析的结论是:方案不会在中国航空企业之间造成实质性竞争扭曲,不同情景下行业购买碳配额的成本每年增加1.7亿-14.3亿美元,若考虑中国民航至少60%的成本转嫁能力,方案不会对中国民航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 标签: 中国民航 减排 碳市场 方案
  • 简介:1概况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及WRF云-辐射耦合模式的太阳能模拟和预报改进方法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尺度微尺度气象研究实验室(MMM)刘志权博士邀请,2018年5月15日至10月31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程兴宏赴NCAR进行了短期合作研究。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耦合模式 资料同化
  • 简介:2018年8月20日至11月12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宇星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进行了短期交流访问。本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与NCAR的学者合作,进行中国地区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气候模拟,并参加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气候模拟研讨会。通过访问,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对流可分辨尺度气候模拟的国际前沿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与访问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了一整套中国地区10年暖季的气候模拟,且开展了针对中国地区气溶胶影响的研究。

  • 标签: 大气 美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候模拟 分辨尺度
  • 简介:2011年1月10~15日,由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发展)处王建林处长带队,天气预报室代刊和徐辉、台风海洋预报中心张玲、气象服务室王秀荣、强天气预报中心唐文苑6人,对香港天文台进行了为期6天的交流访问。访港期间,代表团了解了香港天文台的业务现状和最新进展、公共服务、科研动态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情况,双方预报员还就台风、强对流、暴雨等预报技术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代表团收获颇丰、启迪良多。

  • 标签: 国家气象中心 香港天文台 预报员 交流活动 天气预报 业务现状
  • 简介:新西兰新西兰政府从1861年就开始提供气象服务,1874年在海洋部建立了独立的预报服务系统。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时,气象服务又成为新西兰皇家空军的一项职责。军事和国内航空的发展,对于气象服务提出了大量的新需求。战后,气象与航空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保持了下来,新西兰气象局(NZMS)成为具有部分航空职责的部门。从20世纪80年代起,

  • 标签: 气象部门 组织 气象服务 预报服务系统 新西兰 世界大战
  • 简介:1概况为满足社会各专业服务领域对高时空分辨率、网格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产品及服务的迫切需求,北京市气象局开始规划建设新一代分析及预报业务体系,即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RMAPS:Rapid-refreshMulti-Scale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该系统由临近预报(NOW)、短时预报(ST)和集成(IN)3个子系统组成,其中IN为集成(INTEGRATION)子系统,其建设目标为对北京市气象局RMAPS业务体系中的多尺度快速更新循环短时数值预报系统(SHORTTERM,简称ST)、自动临近预报系统(NOW-casting,简称NOW)以及定量降水短临融合预报系统等进行产品与天气实况观测的融合应用,经动力降尺度技术形成北京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1km)网格化、更高频更新的天气状况分析和预报产品,为政府及公众提供随时随地、不断更新的气象条件实况分析及未来预报。

  • 标签: 北京市气象局 中央研究院 访问工作 地球物理 天气预报产品 数值预报系统
  • 简介:2008年10月底的星期三下午,在中国气象局的多功能厅,座无虚席,听者聚精会神、目光集中于讲台之上……这是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为题,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讲报告。报告围绕气象部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学习 报告会 科学发展观 机关 多功能厅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已逐步意识到其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很多关键的科学和环境挑战业已出现,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渔业崩溃以及栖息地的不断减少,这些都将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和生活方式。

  • 标签: 海洋大气 美国 规划 教育 全球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 简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月19日发布消息称,最近接到科技部通知,由该所承担申请的气候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球变暖下的海洋响应及其对东亚气候和近海储碳的影响”获得立项。这是该所获得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旨在通过开展热带太平洋一印度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过程与机制研究,揭示低纬度印太海盆增暖对东亚冬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气候态长期演变的影响,同时阐明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储碳过程及其变异。

  • 标签: 海洋研究所 全球变暖 计划项目 科研 科学研究 中国近海
  • 简介:1概述国家气象站自动站投入业务运行以后,有效地提高了观测时效和数据的准确性,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工作量,但也时常出现正点无数据,这是人工观测不可能出现的,而是自动站观测所固有的现象。该现象的发生,会造成实时数据漏上传,

  • 标签: 自动站 气象站 应急处理 正点 观测人员 业务运行
  • 简介:以“山西省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为例总结了中心建设中的一些做法经验,从加强应急管理的角度对今后中心运行提出若干条对策建议,切实发挥“预警信息发布”在防灾减灾、事故救援、应急抢险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

  • 标签: 信息发布 突发事件 预警 应急管理 防灾减灾 事故救援
  • 简介:1概况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栋博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中尺度气象合作研究所(CIMMS:TheCooperativeInstituteforMe—soscaleMeteorologicalStudies)开展合作研究。期间与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NationalSevereStormLaboratory)的雷电研究团队进行了交流。NSSL在强风暴监测、预警、预报和理论研究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雷电研究团队现由MacGorman教授领导,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雷暴闪电活动的探测和机理、雷电数值模式,以及闪电放电物理机制等。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主要从事与雷暴电学有关的探测和理论研究,近些年的主要成果涉及新型闪电探测数据的应用、不同类型雷暴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的三维发展结构与雷暴动力和微物理结构关系,以及雷暴电荷结构与放电特征关系等方面。此外,

  • 标签: 雷暴电荷结构 强风暴 实验室 美国 电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