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保障系统改革与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各级分工进行了论述,认为江西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改革与建设,应坚持综合性、先进性、可行性、开放性、集约化和标准化原则,坚持发挥国家和地方2个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规划,不断强化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

  • 标签: 气象信息 技术保障 体系 改革 建设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在“两个体系建设中,紧密结合地方实际,通过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综合业务服务平台等途径,强化了“两个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和业务内涵,为提升基层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内蒙古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中,一是要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的理念,开发“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方式;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业务服务核心能力;三是要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推进与保障机制。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个体 气象部门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服务平台
  • 简介:在分析现行的预报逐级指导和省市县各级气象台(站)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基础上,为提高预报指导能力和解释应用能力,确定了省级指导预报产品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逐级指导技术体制和省市县分工合作、产品共享、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预报指导效率的方案.

  • 标签: 指导预报 体系 框架 基本思路 建议
  • 简介:分析了我国气象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气象法律法规体系的初步设想,并对完善我国气象法律法规体系提出建议。

  • 标签: 法律法规体系 气象 法律解释 中国
  • 简介:目前的人才评价体系主要是定性评价或建立在定性评价基础上的量化评价,河南省气象局通过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的细化,制定通用的客观量化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业绩成果。本文对河南省气象局在专业技术量化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归纳和介绍。

  • 标签: 专业技术人员 量化评价 评价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 定性评价 评价指标
  • 简介: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境内沟壑纵横,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从河谷亚热带,山地暖温带,山地凉温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高山寒带到永久性冰冻带,各种气候带谱样样俱全。但总体属青藏高原型气候。全州共有草地943.3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61.72%,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的组成部分,草地资源居全省第一。畜牧业在州内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总产值的50%是畜牧业。目前,畜牧业生产主

  • 标签: 气象服务 甘孜州 畜牧业生产 青藏高原 草地资源 服务体系
  • 简介:统计整理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1998年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并结合降水形态和降水时段的风速,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量较现行地面气象定时观测雨量器所测降水量平均偏多13.39%,其中降雨量平均偏多11.98%,降雪量平均偏多36.52%.并且随着降水时段风速的增大,标准雨量器观测降水偏多率也随之增大.

  • 标签: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1992-1998年 标准雨量对比观测资料 降水形态 降水时段
  • 简介:2016年6月27—30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晓钟副主任、李峰和张明一行3人对位于奥芬巴赫的德国气象局(DWD:DeutscherWetterdi—enst)总部、位于林登伯格的气候观象台(MOL:MeteorologicalObservatoryLindenberg)以及位于波茨坦的数据质量控制部门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质量管理体系 观象台 德国 数据质量控制 气象探测
  • 简介: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2月30日致国家气象局“关于批复气象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函”中明确气象行业标准归口范围为:陆地、海上的大气探测,气候监测;大气质量本底宏观监测:气象情报传输,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天气预报、警报;气象仪器装备;气象计量器具、气象计量技术规范。气象行业标准代号为:QX。

  • 标签: 标准代号 气象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 计量器具 国家技术监督局 气象情报
  • 简介:文章论述了黑白灾标准的技术要求及冬季黑白灾标准及其制定和选用气象因子的说明,研究了白灾标准中草场分型的作用,阐述了黑白灾标准在长期天气预报制作、灾情分析和气候评价工作中的意义.

  • 标签: 冬季 白灾 黑灾 长期天气预报 灾情分析 降水量
  • 简介:保证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成为有意义的培训,高水平师资队伍起着核心的作用。本文提出建立“准专职”教师队伍的设想,从适应继续教育培训客观规律、培训内容贴近学员实际业务工作、盘活人才资源、遵循教学行为规范等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提出了对策建议。

  • 标签: 教育培训工作 师资队伍 气象部门 教师队伍 客观规律 业务工作
  • 简介:对于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异常天气,什么样的气候称为异常气候,人们在使用上往往比较随便,为了避免词类定义上产生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判断标准。其一是距平值达到标准差(又称均方差)2倍以上(不管近年是否出现过);其二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的情况(不一定距平值超过标准差的2倍),或称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天气现象。考虑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气象观测资料尚不满30年,可以稍为放宽条件,一般用25年以上资料来分析。

  • 标签: 天气气候异常 标准差 世界气象组织 气象观测资料 发展中国家 异常天气
  • 简介:以浙江省5-7月降水异常EOF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作为界定浙中北梅雨区域的依据,选定浙中北梅雨的代表站,结合逐日日照、副高脊线位置提出了一个重新划分浙中北梅雨的标准,分析了与现业务用梅雨资料差异,并初步统计梅雨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入梅早梅雨强度易偏强,入梅迟梅雨强度易偏弱;出梅早梅雨强度易偏弱,出梅迟梅雨强度易偏强;浙中北梅雨要素年际差异大,但梅雨强度存在显著的年代际特征。

  • 标签: 梅雨 划分标准 EOF分析 统计特征
  • 简介:对于什么样的天气称为异常天气,什么样的气候称为异常气候,人们在使用上往往比较随便,为了避免词类定义上产生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判断标准。其一是距平值达到标准差(又称均方差)2倍以上(不管近年是否出现过);其二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的情况(不一定距平值超过标准差的2倍),或称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天气现象。

  • 标签: 天气气候异常 标准差 世界气象组织 异常天气 异常气候 气象资料
  • 简介:利用逐候的蒸发量、降水量的资料,研究夏旱的k指数标准。最终结果k指数比较符合实际旱情;可以对区域性或全省性的夏旱进行总体评价;可以用于实时动态监测。

  • 标签: 夏旱 降水量 蒸发量
  • 简介:利用1957~2012年南岳高山观测站逐日覆冰资料,对南岳覆冰标准厚度和覆冰日数的时间演变、突变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并推算出南岳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结果表明:1)南岳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年代际变化非常相似,呈现偏大—偏小—偏大—偏小—偏大的年代际变化;冰冻日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之前,90年代中后期之后冰冻日数偏少,6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冰冻日数偏多。2)冰冻在1~4月、10~12月均有发生,其中1月出现天数最多,占全年的31.8%。3)滑动t检验分析发现,南岳东西向和南北向标准冰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减小的突变,冰冻日数在近56年没有出现明显突变。4)Morlet小波和小波功率谱分析发现,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存在显著的2~3年、4~6年振荡周期;冰冻日数存在显著的2~4年、5~7年振荡周期。5)基于PearsonIII型概率分布统计发现,各重现期东西向标准冰厚均较南北向标准冰厚要大,其中2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76.33、85.22mm,10年一遇南北向和东西向标准冰厚分别为60.86、69.57mm。6)分析气象要素对覆冰的影响发现,覆冰期气温较无覆冰期要低,相对湿地要大,能见度要小,覆冰期风向以偏北风为准,无覆冰期风向以偏南风为主,覆冰期平均风速较无覆冰期风速要小。

  • 标签: 南岳高山站 标准冰厚 III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