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依据环湖地区中心的铁卜加牧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以设计土壤潜在吸水系数,土壤潜在吸水量、降水指数和水分订正系数的计算为基础,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选择水分订正系数对生长季≥0℃的积温进行订正,得到气象积值,并根据数学生态学理论得出了环湖地区天然牧草群体生长动态数值模拟表达式。

  • 标签: 青海 天然牧草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历年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1—201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的演变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鄂东部、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趋于频繁,且除西南部地区外的湖北省其他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最大概率出现的时间均有明显的提前,甚至每10a提前1d以上。最后,利用ArcGIS对湖北省的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和风险程度进行了区划。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稻 高温热害 风险累积值
  • 简介:本文就《果洛地区牧草生长期干旱等级》地方标准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方法进行解读,希望在干旱等级评判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地标 解读 果洛
  • 简介:利用2001—2010年旬阳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烟叶苗床期、大田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烟叶生产的影响,并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趋利避害的角度出发,探索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对策。

  • 标签: 烟叶生长期 气象灾害 防御对策
  • 简介:1前言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生育期短、效益高等特点.在一些因受光温资源限制种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发展种植再生稻,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源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本县地处福建中部山区,1988年引进试种再生稻获得成功,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本文试从再生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象要素的需求出发,探索如何充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做好再生稻生产的布局.

  • 标签: 生长发育过程 再生稻 气象条件分析 尤溪县 粮食产量 气候资源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资料,基于5—9月平均气温和水稻冷害等级行业标准,利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水稻延迟型轻度、中度和严重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主要集中发生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东部、牡丹江西部和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94年后转入新的较少发生阶段,2000年后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明显减少。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轻度冷害和中度冷害存在21a和9a左右的变化周期,水稻延迟型严重冷害存在21a左右的变化周期。

  • 标签: 水稻 延迟型冷害 周期
  • 简介:利用江苏南京、安徽宣城两地的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对ORYZA2000模型基本作物参数进行调整,包括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干物质分配系数、比叶面积等。两试验点的作物营养生长参数(DVRJ)和生殖生长参数(DVRR)差异很大,反应了模型的区域差异性。模拟效果均能准确反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准确度最高。两试验点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的归一化均方根NSMSE值分别为9%、19%、18%、13%、25%和16%、25%、17%、19%、24%,因而南京试验点的模拟效果比宣城好,参数更具区域适应性。

  • 标签: ORYZA2000模型 田间试验 区域化 参数调整
  • 简介:我省由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洪、涝,(台)风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损失巨大,如1980~1987年,全省每年平均洪涝总面积33.33万公顷,最多的1987年为72.23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粮食超过1亿公斤,最多的1987年近3.5亿公斤。鉴于我省人多地少之现状,自然灾害引起农业大幅度减产,直接危及人们

  • 标签: 洪涝灾害 平原地区 杭嘉湖 特定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灾害性天气
  • 简介: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分别取日平均气温5.87℃和15.17℃为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生长的下限温度,取3846.28d·℃和842.95d·℃为其有效积温指标。以1986年为分界点,利用1950—2003年气象台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80%保证率下,5d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87℃和15.17℃的起始日和结束日以及历年有效积温,借助AreGIS8.3模块分析了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大部分地区钉螺和血吸虫生长发育季节延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气候变化可能使钉螺感染季节延长,感染率增高。

  • 标签: 气候变化 钉螺 血吸虫
  • 简介: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和林木蒸散耗水量得出,这里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干旱造林应重视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方法。

  • 标签: 黄土高原 林木 水分条件 造林
  • 简介:文章采用逐步分析的方式对影响热量条件的少变因素(经度、纬度、海拔)与无霜期日数及稳定通过10°C积温进行分析,建立影响玉米生长的热量资源推算模型,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栅格计算分析功能进行空间分布计算得到要素空间分布图,实现对赤峰市热量资源分布趋势的直观体现。

  • 标签: 赤峰市 10°C积温 无霜期 逐步回归
  • 简介:1前言葡萄是大众喜爱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很大。南方葡萄原是庭院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巨峰葡萄种植成功后,发展很快,但南方种植品种主要以巨峰葡萄为主,优质品种欧亚葡萄被限制在年降雨量600mm以北地区栽培,南方很难获得成功,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农科院等单位采用避雨大棚引种欧亚种葡萄相距获得成功,随后避雨大棚栽培葡萄在南方有较快的发展。

  • 标签: 葡萄生长 大棚栽培 调控技术 小气候 南方葡萄 上海市农科院
  • 简介:利用2007—2016年烟株大田生长期陇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数据,采用相对热效应(RelativeThermalEffectiveness,RTE)计算分析陇县烟草不同生长期的温度条件及其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陇县烟草生长的温度条件基本良好,适宜温度条件(RTE值>0.9)可维持大田期的85%以上;不适宜温度条件出现概率极低,对烟草种植业危害不大。不适宜温度条件均由偏低的日平均气温引起,并主要集中在烟株生长的成熟期,对烟草产量的不利影响较轻,对烟草品质的不利影响较重。烟草不同生育期内均有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其中团棵期、成熟期受灾风险略高于旺长期。高温热害事件总体程度较轻,高温热害事件主要由略高于35E的“弱高温”天气引起,单日高温热害强度指数不高,但长时间持续的“弱高温”天气也能造成重度高温热害事件。

  • 标签: 陇县烟草 温度*目对热效应 高温热害
  • 简介:水分短缺是作物生长中最大的限制因子,土壤干旱胁迫使植物的长势、生理机制、激素水平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亏缺能明显抑制作物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显著降低作物的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禾谷类作物小麦(Triticumaestivum)在灌浆期遇到水分胁迫时,会引起光合速率降低、灌浆时间缩短、灌浆速率下降、植株老化提前,但是它能增加营养组织到籽粒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再代谢。土壤水分和植物激素共同调控作物的灌浆过程,当遇到土壤干旱时,作物叶片、花、籽粒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ABA浓度明显增加,且ABA、乙烯、ACC等的浓度随着干旱程度而变化。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植物生理、形态上的改变,比如植株结构、干物质积累、植物组织渗透势、气孔导度等的变化。土壤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但有利于胁迫临界点的产生,这就有可能利用土壤干旱条件下在灌浆较慢时诱导整个植株衰老和更好地进行碳代谢来提高籽粒产量,如果在作物灌浆后期适度控制土壤干旱可以增加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有助于农业生产中的节水,这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是迫切需要的。

  • 标签: 土壤干旱 作物 生长 产量 影响 适应措施
  • 简介:1概况015年12月1—5日,根据甘蔗行业专项的课题进度安排,应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模型团队负责人于强教授的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匡昭敏、丁美花、马瑞升3人访问团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TS: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学习Qcane甘蔗生长模型的使用,

  • 标签: 赴澳大利亚 生长模型 甘蔗 地面调查 学习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简介:利用近年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气象条件的连续并行观测资料,对冬小麦各生育期,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同时对冬小麦生育期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阐述,提出了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总结。

  • 标签: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气象条件 分析
  • 简介:利用2010-2014年建阳市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相关气象因子对葡萄生长期长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萌芽期迟早主要取决于萌芽前1—2旬的温度因子,特别是20cm地温因子影响显著;开花期迟早主要取决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0℃的初日、终霜出现日期和地温稳定通过14.0℃的初日3个因素;稳果期迟早与终霜日期、开花期蒸发量和空气湿度大小、开花前1-2旬地温关联最大;硬核转色期迟早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转色前一旬的地温关联最大;成熟期迟早主要取决于生长期温度因子,尤其与萌芽前1~2旬温度条件、浆果成熟前20天的地温和气温关联最大。

  • 标签: 巨峰葡萄 物候期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