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西北地区的现代气候状况和古气候记录来回溯过去时期的气候变化,并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论述过去时期农业开发活动的规模、效益与温度、湿度背景之关联.文中指出:西汉和唐前期气候适宜,河西地区大规模农田开垦成功;唐后期和明朝中叶的气候转寒导致河西屯垦凋敝;公元初塔里木盆地的繁荣和后来的衰落与水资源变化有关.历史上的基后抛荒行为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进程,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和较温暖的13世纪降尘事件频繁发生即为此类不良后果的两个典型例子.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历史气候 农业开发 开垦和弃耕 历史文献记载
  • 简介:在地面气象观测中,要获得准确的观测资料,应注意对记录加以综合判断分析。自记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判断观测资料的正确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3月31日,某站14时观测到最低温度表读数为4.0℃。这一数值是当日20时至14时各次定时观...

  • 标签: 温度记录 观测资料 自记纸 最低温度表 判断分析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三次观测站02时记录订正方法是:根据前一天20时和当日08时的时间记号,用内插法确定02时的正点位置,作记号读出自记值,其器差订正值为前一天20时和当日08时两个器差值的平均值。这是《规范》所规定,台站上也都是按照此规定执行的。但我们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发现,当温度自记仪器的感应部份被雨水打湿留有水珠或雨止后未及时清除,实测值与自记值值差就明显偏大。其原因是:温度计感应部份双金属片因雷雨大

  • 标签: 自记记录 时间记号 气象观测 双金属片 内插法 安吉
  • 简介: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观测是生态学、气象学研究获得基础数据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基地,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气候及其相关的生物状况等有关因子监测,获取天气气候要素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及其影响的结果,是不断提升对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科学认知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建设背景与思路、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主要问题、站点选择的区域代表性、研究目标、功能定位、开展的观测内容和所用仪器、不足之处与未来规划,旨在为提高东北生态与农业气象综合监测和评估预警能力及合理进行试验站选址、开展生态气象观测,为生态建设提供气象保障等提供参考。

  • 标签: 东北地区 生态 农业气象 综合监测 建设思路 功能定位
  • 简介:1引言青海省恢复高空资料审核已有十三年,通过对高空记录及报表的审核,纠正了大量计算、抄录和技术性错误,从而使高空气象资料得到全面提高。在大量的错情中,技术性错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台站很少组织业务学习,在值班中偶尔迁到一些较为特殊记录无法独立处理;二是上级业务部门在各个时期下发的业务文件保管不善,以至丢失不全,处理技术问题时无章可依;三是探空员调动频繁和不断的新老交替,使原本执行正确的规定不能延续下去,所以造成了一些混乱。另外,由于规范和技术问题解答的条文是原则性的东西,有时不可能阐述得详细、具体,所以在执行中由于理解不同,各执一词,无法统一。但是,应该说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去正确理解。现

  • 标签: 对流层顶 技术问题 处理方法 空记录 全面提高 正确理解
  • 简介:在《气象地面观测规范》中,我国将云族分为高、中、低三大云族,碎雨云(Fn)、碎积云(Fc)同属低云族,虽然两者都是衍生云,但它们反映了不同天气系统下云的特征。2006年11月17日莆田市气象台观测组12时航危报云的记录为碎积云就引起较大的争议,我们通过对这一时次云记录做个浅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碎雨云、碎积云的特征,提高对碎雨云、碎积云观测记录的准确性。

  • 标签: 观测记录 碎积云 碎雨云 观测规范 天气系统 气象台
  • 简介:目前,许多台站都配用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由于该风仪本身设计上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打印错乱,时间不正确等现象,一不留心,就会造成十分钟记录和日极值的缺测。有关EN型风仪故障情况,金华台余森林已有论述,见《浙江气象科技》93年第2第4期。这里,根据本人这两年使用EN型风仪的经验,值班时只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较好地减少或避免因风仪故障而造成的记录缺测。

  • 标签: 气象科技 EN 测风 处理仪 自动打印 风后
  • 简介:1理由1.1现有的预报服务会商记录本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主要为:(1)仅适合日常性天气预报的会商。(2)某些项目不需记载,有些项目又无法记载,或记载不便。(3)一些重要天气(如春播大播期、汛期、伏秋旱等重要农事预报服务,党、政机关及用户提出的一些重要天气咨询,临时发生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天发生多次灾害性天气等),不便于用现有的天气预报服务会商讨论、记载。

  • 标签: 天气预报服务 重要天气 灾害性天气 天气咨询 天气实况 雷达回波
  • 简介:述了714XDP型X波段双偏振车载天气雷达的主要性能及该型雷达于2014年度汛期开展野外观测工作运行期间发生的故障及常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为今后雷达野外观测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双偏振 车载天气雷达 故障 分析
  • 简介:中国气象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原基地位于定西市北门外教场川。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试验基地 干旱气象 生态环境 定西市 外科学
  • 简介:2005年1月1日执行新版HY2004测报软件后,因采集软件和监控软件的衔接、HY2004测报软件还不够完善、自动站硬件故障等原因,导致自动站有的时次数据缺测或记录失真。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本文就A、J文件不正常记录在具体业务中的处理方法进行如下分析。

  • 标签: 不正常记录 自动站 文件 测报软件 监控软件 采集软件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02年7月、10月和2003年1月、4月大通GAWS—600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气温、地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6个要素的对比分析,得出人工与遥测两站记录不同要素的差异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 标签: 自动站 人工站 气象监测 气象资料
  • 简介:任何从自然环境(湖泊、石笋、树轮等)和人文记录取得的古气候代用资料都需要尽可能地与由不同途径得到的气候记录(包括器测、人文记录)进行对比,以进一步确认这些代用记录的气候含义解释的正确性和测量、推演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刻度的准确无误等,这是确认科学记录的一个不可免去的步骤。笔者认为,

  • 标签: 古气候 历史文献记录 校准试验 代用 序列 自然环境
  • 简介:渭南气象站是一般站,2005年进入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2a多来发现雨量观测中有异常现象,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记录处理方法,确保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记录处理 异常现象 观测 雨量 降水记录
  • 简介:通过影响暗筒式日照观测记录准确性的各种人为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日照记录准确性的改进方法或注意事项,保证日照观测记录更好地反映某地的实际日照情况。

  • 标签: 日照记录 人为因素 准确性
  • 简介:采用正交小波分解研究了近2ka来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温和冰川积累量演变多尺度特征,得到了与构成序列中主要气候事件对应的尺度分量。用130a尺度以上分量几乎可以重建冰芯记录中的主要冷暖或干湿气候事件。平均而言,温度和冰川积累量配置在大多数时间尺度上都呈正相关,即暖湿/冷干配置,但在130a尺度上是负相关,即冷湿/暖干配置。20世纪以来的快速增暖增湿发生在260a尺度上。线性增暖趋势和千年尺度分量都是暖湿/冷干配置并占有较大的方差,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百年尺度上的温湿配置。二者的结合直接导致千年尺度上温湿配置在8世纪出现由冷湿/暖干向暖湿/冷干气候型的转变。

  • 标签: 古里雅冰芯 正交小波分解 温度和冰川积累量 配置 多时间尺度 非平稳性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2002年Milos500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两种定时气温记录和最高、最低气温记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记录值的差异,主要与仪器的观测原理不同和观测时间不一致有关;气温变化较剧烈时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气温差异存在季节性变化,但无明显的地域性;高原地区气温变化剧烈,两者偏差较大,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站进行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十分重要。

  • 标签: Milos500型自动站 人工观测 气温记录 对比分析
  • 简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气象台站常年使用的一种测风仪器。仪器分成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三个部分.感应器安装在室外侧风杆顶端。故障比较隐蔽,维修难度大,尤其记录部分.但每种故障均或多或少在自记迹线上有所表现。因此从自记迹线入手判断其故障能有效地避免维修的盲目性,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尽可能地减少记录缺测的次数.

  • 标签: 电接风向风速计 常见故障 自记迹线 记录器 测风仪器 气象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