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今天,中华民族的复兴正成为全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并展现出光明前景。究竟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实现这样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有着怎样内在的必然的历史联系?这些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振兴所必须要清晰明了的。

  • 标签: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三个问题
  • 简介:张明在《中共党史研究}2015年第6期撰文认为,新世纪以来,国外毛泽东研究产生了“重转向”:一是从“意识形态偏好”向“客观历史性”研究的主动转移,超越了“爱”与“恨”的情感纠葛与理论暗角,实现从“尊重”意义上展开历史性理解的范式转换;二是从“一元中心”向“多角边缘”的积极扩散,实现了由以“毛泽东研究”替代“中国研究”转向从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坐标中衡量毛泽东的理论趋向,实现了突破毛泽东研究的“政治中心论”,转向对经济、社会、生态等传统“冷门”区域的学术延伸.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国外 当代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社会 意识形态
  • 简介:人们很容易把“第条道路”混同于一个有广泛社会性的紧密型团体的意识形态等价物。然而,正因为它的这种模糊性,“第条道路”成了讨论布莱尔主义特征的核心术语。对它来说,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的政治共识,必须回答四个关键性问题:“第条道路”确实与众不同吗?它...

  • 标签: 第三条道路 撒切尔主义 新经济 人力资本 社会民主主义 经济学
  • 简介:列宁的宗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宗教》《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和《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集中体现了列宁的宗教思想。这篇文章分别侧重于从社会主义和宗教、工人政党和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宗教的关系阐述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宗教的问题,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尤其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 标签: 宗教 社会主义 工人政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认为美的本质是自由,因而可以根据不同自由度来区分美的层次。以自由度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区分为两类: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其中自由劳动又可分为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和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这样,"劳动生产美"就具有了个层次,一是异化劳动所生产的美,二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

  • 标签: 劳动 自由 马克思
  • 简介:"个代表"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本文分别论述了"个代表"思想所凸现的理性、价值、人的哲学主题,并指出,它们统一于生产力的推进,统一于党的先进性,统一于党的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不断结合与实现的历史过程.

  • 标签: 三个代表 哲学意蕴 中国共产党 理性 价值 人学
  • 简介: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解决我国“农”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农”问题重新做了思考与探索,找到了破解问题的新出路,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经验。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群众路线,一手抓党的政策;是指出农业的真正出路是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这些新思路、新经验为我们党后来解决“农”问题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历史借鉴。

  • 标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三农”问题
  • 简介: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之谜"进行解答的、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绝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经济学著作,而是他"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所指向的"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具体结晶。马克思的《资本论》真正体现了"大批判"的统一,实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 标签: 《资本论》 哲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空想社会主义批判
  • 简介:后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有种视角:对苏东剧变后的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型道路的探索;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反思;对发达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展望。虽然对社会主义抱有一些希望,但除了少数学者外,从总体上看,这一思潮过多地寄望于现有资本主义的经验和优势,缺乏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成果的充分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潜力,因而并不能揭示出通往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

  • 标签: 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转型
  • 简介:医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肩负着振兴医疗卫生事业和维护全民健康的重任,其生命观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全民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因此,培养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是医学院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它研究人的存在、人性、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等普遍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归宿等基本原理。“人”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如果对人的内涵和外延缺乏根本的把握和科学的认识,就难以准确地把握人对生命认知问题的根源,也不可能有效地开展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人”,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提供价值性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观 医学生 医疗卫生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
  • 简介:近年来,我国的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斐然,有力地促进了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二是服务内容主要是应用性的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等对策研究。作为中国特色来讲,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非常强,这对智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库成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 标签: 智库 经济社会发展 党和政府 中国特色 依法决策 服务对象
  • 简介:王宗峰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撰文认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所倡导的文艺的服务对象问题通常被整合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并被尊为当代中国文艺“二为”方针的缘起;然而,这种长期以来的共识却忽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第“为”观念,即“为世界上最大多数人服务”。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服务对象 最大多数人 社会科学
  • 简介:<正>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领导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决策思想和方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中的大战役的战略决策,初步探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基本科学决策思想。从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

  • 标签: 科学决策 毛泽东 领导者 领导艺术 战略决策 决策思想
  • 简介:"个代表"的提出与党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国际国内背景来看,它是在党的建设成为我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从党的建设的现实看,它的提出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从"个代表"的思想内容看,它的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对党的建设问题的深深思索,因而成为指导新的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 标签: 党的建设 “三个代表” 伟大纲领 自身建设 情况 背景
  • 简介: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并且党的建设成败决定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成败。

  • 标签: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毛泽东与江青的婚姻,大致经历了个阶段:1938年到1942年,是琴瑟和谐期;1943年到1955年,是矛盾初显期;从1956年到1976年,是冷淡分居期。两人婚姻的曲折发展过程,令人感慨,发人深思。

  • 标签: 毛泽东 江青 婚姻历程
  • 简介:毛泽东一生可分为"个二十八年",毛泽东八十三年的人生历程是围绕"建志、建党、建军、建国、建制、建交、建设"等展开的。其豪迈的人生和历史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标签: 毛泽东 “三个二十八年” 历史贡献
  • 简介:法比奥·吉教授与海克·费德纳教授是齐泽克研究与批判理论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已出版相当数量有影响的论著。目前两人共同担任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9月下旬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召开期间,笔者在杭州约两位学者进行了访谈。话题由齐泽克理论出发,延伸至资本主义批判、拉康理论和马克思学说,两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理论思考和重要学术成果。

  • 标签: 齐泽克 资本主义危机 拉康 马克思 批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