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应世界道德重整韩国协会邀请,交流协会理事罗毅于8月26—31日赴首尔出席第五届东北亚青年论坛。本届论坛主题是“国际化中的东北亚和平与发展”,目的是促进三国青年的交流与相互了解.在构建地区和谐与合作中树立时代使命感,来自中日韩三国60多名大学生代表与会。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仁为论坛发了贺辞,罗毅以“告别过去,展望未来。

  • 标签: 青年论坛 东北亚 综述 时代使命感 协会 交流
  • 简介:针对当前国家安全领域出现的新形势,2015年12月12日,国际关系学院国家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办了“新常态下的国家安全形势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军事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2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国家安全形势 研讨会综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现代国际关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简介:2011年9月6—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了主题为“中国与亚洲:共同发展的前景”的现代院论坛2011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缅甸、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12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现代国际关系 研讨会综述 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 乌兹别克斯坦
  • 简介:自独立50年以来,马来西亚在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巨变。在国家建设中,女性的积极参与给各界带来了影响,也产生了性别问题。这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人员甚至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和著作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评论。本文试图讨论1980年至2010年间关于性别话题的研究。几乎所有大学都有教师、研究生和博士生从事性别研究的工作,然而90年代至今,性别研究的焦点从涉及性别平等和差异的问题到跨性的问题。通过《国家妇女政策》,加强对性别研究的重视是为了在制定政策和计划以及实施项目过程中产生创新性。性别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不仅能够为国家政策特别是发展计划中的政策提供建设性贡献,也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 标签: 性别 妇女 研究 马来西亚
  • 简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理念。经过不同学科、不同时代背景的学者的研究和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内容更加充实,并逐渐成为人们的未来愿景和生活实践。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三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倡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综合分析近三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一课题的认识,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发展。

  • 标签: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研究综述
  • 简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以来,便成为学术界讨论与研究的重大主题。它不仅可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推进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内涵、战略意义、所涉地区范围及其建设途径、挑战和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已有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意义 地域范围 挑战与建议
  • 简介:2000年12月17日,在上海社科院欧亚所、上海市世界史学会联合主持下,来自本市高校、社科院、社联及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亚欧关系的演变、亚欧会议的作用、欧洲一体化对亚欧关系的影响、中欧关系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并就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 外交关系 欧洲一体化 经济合作
  • 简介:冷战初期,老挝本不是美国东南亚政策的重点问题,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国对老挝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直至派出地面部队进行干涉。这一问题值得深思。国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介,应有助于推动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更新突破。

  • 标签: 越战 美国外交政策 老挝 研究综述
  • 简介:一、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战后重建道路坎坷。几个月来,美国总统布什依然在极力为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但国内形势的发展却对美国的伊战政策越来越不利。美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9·11”调查最终报告,

  • 标签: 调查委员会 国际形势 布什 辩护 国内形势 “9·11”
  • 简介: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产生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等效应。在实践中,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区域经济体,其成功的经济一体化已经证明了关税同盟理论的正确性。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中东欧十国正式加入欧盟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及地区产生怎样的经济贸易影响?本文将从主要从美国、俄罗斯、发展中国家三方面出发,从实务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欧盟东扩的对外经济贸易影响。

  • 标签: 欧盟 欧盟东扩 对外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转移
  • 简介:2003年的世界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新旧格局转换和新旧秩序交替的艰难性、曲折性充分彰显。“一个主题”、“两大公害”、“三种态势”、“四股潮流”、“五个热点”,可以说是这一年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未来国际关系走势与前景依然扑朔迷离。

  • 标签: 2003年 国际形势 国际安全 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 贸易保护主义
  • 简介:2016年12月14-15日,由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学术会议在鼓楼校区知行楼举行。本此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

  • 标签: 国际关系 学术会议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南京大学
  • 简介:伊拉克动荡加剧,“虐俘”事件余波难平。伊拉克政治重建取得一定进展,相关国家在驻军问题上立场明显分化。伊拉克宗教反美武装与美英联军冲突升温,伊多个重要城市发生激战。四月美军死亡人数过百,为伊战爆发以来单月之最。伊境内“劫持外国人质”

  • 标签: 国际形势 伊拉克战争 美国 经济复苏 欧洲 政治问题
  • 简介:一、美加大对中国崛起的关注,刻意提升日在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加强对中东和独联体的渗透。美国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最重大挑战,对华政策处于微调阶段,并且可能会逐步趋于强硬。美夸大“中国崛起”因素,在各种场合提出“中国军事威胁论”。美海军正在改装18艘驱逐舰,并将潜艇力量移至关岛,

  • 标签: 2005年第二季度 国际形势 中国 美国 外交政策 大国关系
  • 简介:一、大国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明显。美俄矛盾进一步上升。双方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加剧。美国加紧推行“大中亚计划”,牵头召开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参加的国际会议,力图构建由美国主导的大中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美国还加大对白俄罗斯的压力,招致俄罗斯不满。“古阿姆”组织升格为正式地区性国际组织,“疏俄靠美”的倾向进一步凸显。为应对美国的压力,俄罗斯加大经营中亚力度,先后邀请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访俄。加强战略和军事合作,扩大俄罗斯在中亚的驻军。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疑虑也在增加。美国副总统切尼严厉指责俄罗斯的“民主倒退”和“能源讹诈外交”,被俄罗斯媒体称为开启了“第二次冷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针锋相对,批评美国的扩张主义、军费开支和民主人权记录。

  • 标签: 国际形势 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地区性国际组织 美国副总统 白俄罗斯 中亚五国
  • 简介:一、美深陷伊拉克,对外战略呈现出“伊拉克优先、大中东暂缓、拉紧欧洲、稳住亚太”的全球布局。由于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2000,美国内要求撤军和反战呼声高涨,美集中精力加快推进伊拉克政治进程,深陷伊拉克难以他顾,对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其他环节如伊朗、巴以、叙利亚等则以拖待变。把欧盟甚至俄罗斯和中国推到前台与伊朗周旋,继续让联合国调查组展开对哈里里遇刺案的马拉松调查,支持沙龙的单边撤离计划和巴以和谈。在欧洲,赖斯亲自访问欧洲和北约总部,力图改善因“黑狱”问题而遭受挫折的美欧关系,寻求欧盟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核问题等方面的支持。在亚洲,不但美财长、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等先后访华,小布什也再度访华,美还与中国举行了战略、能源及混合经济委员会对话机制,并且提出了“国际体系论”,要中国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以分担美国目前在全球难以应付的种种困难与责任。同时,小布什还访问了日本、韩国和蒙古,与日本召开了第二次国防部长和外长参与的“2+2”双边会议,进一步巩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与印度建立核战略合作,力图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进程。

  • 标签: 国际形势 伊朗核问题 联邦储备委员会 地区安全合作 全球布局 国防部长
  • 简介:201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学共同主办了"中日关系与亚太海洋安全秩序国际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交史学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国际论坛、

  • 标签: 海洋安全 中日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南京大学 研究中心 中国外交
  • 简介: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五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及相关媒体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议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影响”、“亚太地区利益重组与秩序重建”、“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与对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理论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中国国家安全 重心东移 美国战略 研讨会综述 国际关系 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