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每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发布,总能引发人们对“一流大学”的关注。而统筹推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已经成为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随之而来:大学教育不是空中楼阁,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要世界一流,中学是否也要世界一流?世界一流的中学,在空间维度上要引领世界,在时间维度上要引领未来。可以说,中学教育各具特色、各有差异,似乎比大学更难在国际上“列坐其次”,但基础教育从来都身处国际较量之中。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中学教育 大学排名榜 学科建设 大学教育 空间维度
  • 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的185名奥运药监城市志愿者,是庞大的奥运志愿者队伍中的一支特殊队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奥运会期间参与朝阳区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协助药监部门监督实施兴奋剂类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的规范管理:协助监管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志愿服务。从开始的叫苦喊累到后来的享受每天的工作。他们一步步地理解着“志愿者”这简单的三个字。

  • 标签: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志愿者队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会 杨帆 医疗器械
  • 简介:现在,中学政治课教学如同中学其它学科一样,普遍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状况,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高分”低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死记硬背。现在,在学校里、社会上都有人认为学习政治就只有死记硬背,没有其他办法。考政治就是考背功,谁的背功好就能得“高分”,不存在理解不理解、会不会的问题。有的同学,上课不听讲,平时不做作业,靠考前突击、同样取得了“高分”。这种“高分”,其实是低分,没什么用处。例如,本市有位逻辑工作者,为了要了解中学生的分

  • 标签: 中学政治课教学 学习态度 考试办法 理论联系实际 矛盾的主要方面 模拟测验
  • 简介:台湾新北市有一所徐汇中学。该校校史室门口,安放着首任校长马相伯的半身铜像,而敬立铜像的却是上海市徐汇区教育代表团。来自上海的同胞为什么要不远千里向学校赠送这座铜像呢?答案牵出一段佳话:沪台两地的徐汇中学同出一脉,马相伯是两所学校共同的校长。

  • 标签: 交流合作 中学 马相伯 上海市 铜像 代表团
  • 简介:越南河内中华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华侨学府。它的前身可追溯到设在河内粤东会馆的华侨私塾,这大概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事情。1912年前后,由当地华侨把福建、中西、国民三所小学合并,建成中华高等小学。1935年该校又创立中学部,校址设在行帆街19号。1937年,在侨众集资捐助下,在梁玉娟街中西学会旧址旁建立新校舍,由廖芑荪、李其牧、唐伯泉等人先后担任该校校长。

  • 标签: 河内 华侨 粤东 西学 中华 会馆
  • 简介:综合实践课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的主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源于生活,强化实践性。

  • 标签: 综合实践课 主题设计 实践性 创新能力
  • 简介: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是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对于提高其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与失败,从未遇到过挫折和失败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的,

  • 标签: 耐挫力 中学生 培养 心理品质 教育目标 现实生活
  • 简介:一所偏僻中学里的一位普通体育教师。却把一批批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打造成在国际、国内体坛上叱咤风云的骁将。近年来。经他推荐输送的219名弟子成为市级以上体育健儿。6人次在亚运会、世锦赛上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得13块奖牌。

  • 标签: 农村 中学教师 盂凡兴 运动员 体育训练 体育人才
  • 简介:<正>我们学习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是当前进行改革的需要,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我们要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就要从各方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探讨,但是这些研究探讨不能忽视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与原有基础。真正的革命者必须熟知国情与传统,才能有效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 标签: 研究探讨 重大改革 学习研究 改革与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验教训
  • 简介: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49年8月,是河南省最早确定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2004年首批进入河南省示范性高中行列,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全国一大批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连续多年成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

  • 标签: 高级中学 商丘市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1949年
  • 简介:2005年10月8日下午,笔者接到报料:15名中学生集体离家出走要到广州,经长沙铁路公安处临湘车站派出所的民警劝阻后,停留在该所,笔者随即驱车赶往临湘。

  • 标签: 离家出走 学生集体 中学生 铁路公安 派出所
  • 简介:倾诉:我女儿今年15岁,长得漂亮而且聪明机灵。可自从上初中后,她就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一家人被弄得不得安宁。起先她与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网友谈情说爱,并且约会见面,后来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我们夫妻俩吓得放下手头的生意,四处为她的事奔忙。

  • 标签: 女儿 中学生 网恋 专业学校 不良习惯 初中
  • 简介:面对中学生出国现象的思考李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部副主任)我以为,就全国情形而言,中学生出国并未形成潮流,只能称之为现象。而且此种现象也仅局限于上海、广州等某些大城市而已。因而编辑特约的稿件便被我更名为:面对中学生出国现象的思考。思考之一:中学生出国不宜提倡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去看,中学时期、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并定型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国情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不同,我国的性质与那些中学生想去的国家有本质的区别。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们国家的意识,也是每个中国青少年的人生目标,是他们作为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职责。而中学时期、大学时期的教育环境、生存环境对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接受新鲜、奇异的东西,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而我以为,就整体而言,中学生出国的现象不宜提倡。过早地脱离本上文化,离开我国特定的教育氛围,于我国培养青年人的目标不利;就单个的学生而言,与他个性的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也很不利。走出国门去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业,这应当是我们青少年出国的

  • 标签: 中学生 春期 改革前景 社会传媒 中学时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简介:初中生部分被访谈者:刘子豪(代号“A”)16岁男体育委员黄越(代号“B”)17岁男组织委员凝雪曦(代号“C”)15岁女团支部书记缪汉威(代号“D”)15岁男副班长吴创亮(代号“E”)17岁男班长访谈时间:2002年7月25日访谈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富源文武学校高中生部分被访谈者:杨晓蓓(代号“F”)18岁女学生会卫生部长飞雪(代号“G”)18岁男团委副书记许婷婷(代号“H”)18岁女团纪律部长何眼飚(代号“I”)18岁女团委副书记刘锐(代号“J”)17岁男学生会主席访谈时间:2002年7月24日访谈地点: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 标签: 中学生 流行音乐 思想感受 思想要素 青少年
  • 简介:6月25日至27日,我市举办2008年市人大代表第一期学习培训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明军出席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世新主持开班式。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学习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和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同志.近200人参加了培训班的学习。

  • 标签: 学习培训班 人大代表 市人大常委会 学习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