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成人肝联合移植术后发生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感染的报道比较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肝联合移植受者术后水痘感染并成功诊治的病例。该受者于肝联合移植术后39个月出现全身皮疹,以躯干为著,头面部、四肢散在,含红色基底水泡,丘疹、水泡及结痂同时存在,伴咽痛及发热,外周血VZV-DNA定性(PCR法)示阳性。经给予静脉应用阿昔洛韦(0.25 g,每日2次)、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皮疹消退,好转出院,7个月后复查VZV-DNA结果示阴性。对于肝联合移植术后水痘受者,应给予及时应用阿昔洛韦抗病毒、输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肝肾联合移植 水痘 阿昔洛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移植再次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将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静脉(RV)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下下腔静脉(IVC)端侧连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动脉(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小鼠腹主动脉(AO)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首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术后2~4周,将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体内移植肾脏RV连带部分首次移植受体IVC同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小鼠IVC端侧连续吻合,移植肾脏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和受体小鼠AO同移植肾脏再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将再次移植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再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移植再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移植再次移植术中均切除受体双侧自体肾脏。记录手术时间,随访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存活,监测再次移植肾功能和病理。结果移植再次移植供体手术时间为(50±10)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 min。共完成8例小鼠移植再次移植术。2例同系,6例非同系。第1例尝试性非同系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存活11 d。后续5例非同系移植再次移植受体中1例存活21 d,其余4例均存活到术后70 d获取标本。2例同系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均存活到术后30 d获取标本。8例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在获取标本时或非预期死亡前血清肌酐均<0.2 mg/d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提示同系移植再次移植术后30 d移植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本文描述了建立小鼠移植再次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开展移植免疫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再次移植 小鼠
  • 简介:摘要慢性胰腺炎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进行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外科治疗在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主要是针对内科与内镜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以及慢性胰腺炎相关并发症。全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TPIAT)可在缓解患者腹痛、减轻患者阿片肽类药物依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胰岛素独立的可能,因此逐渐成为国际上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近年围绕胰岛细胞提取、手术方式、疗效与并发症、术后胰岛功能改善开展了诸多新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近年来TPIAT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岛移植 全胰切除术 炎症
  • 简介:摘要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移植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中,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就移植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膜性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受者接受小儿供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的25例小儿供者整块双肾移植和27例小儿供者单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均≥18岁)。结果其中1例双肾移植成人受者(4.0%)和2例单肾移植受者(7.4%)在移植术后13~23个月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高于同期接受成人供的成人受者移植肾动脉狭窄率(1.1%)。移植肾动脉狭窄成人受者与非狭窄组比较,其供者年龄更小(P<0.05),但是供者、受者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部位内径1.40~1.63 mm,均为移植肾动脉自供者腹主动脉起始部而非吻合口本身。肾动脉非狭窄段内径2.31~4.93 mm,与相应年龄小儿正常肾动脉一致。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受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可能与过度剥离肾动脉周围组织,影响其术后继续发育相关。谨慎选择成人受者接受婴儿单供,保留肾动脉周围组织可能有助于预防移植肾动脉狭窄。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整块双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顺行多镜联合微创方式治疗移植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4例移植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7.3±11.1)岁。3例合并高尿酸血症,4例合并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移植手术史分别为≥10年3例,3~5年4例,2年3例,1年3例,4个月1例。3例有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手术史,因输尿管迂曲严重致置鞘或上镜失败而终止手术;2例因结石梗阻积水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7例术前血肌酐正常,4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91~139μmol/L;3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或肾衰竭期,血肌酐分别为292、544、708μmol/L。术前血红蛋白平均为117.5 g/L。3例为部分鹿角形结石,4例为盏或肾盂单发结石,2例为肾盂或盏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为肾盂或盏多发结石。结石大小:1例上盏单发结石0.7 cm,3例下盏结石分别为1.5、1.6、2.0 cm,1例肾盂结石1.5 cm,2例中上盏结石分别为2.8、3.1 cm,2例中下盏结石分别为1.5、3.2 cm,3例中上盏及肾盂结石分别为2.2、2.5、2.6 cm,2例肾盂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肾盂结石分别为1.3 cm和1.7 cm,输尿管结石分别为0.7 cm和0.5 cm。术前尿常规检查示9例有尿路感染,其中5例尿培养阳性,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好转后手术。14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建立皮通道的顺行多镜联合微创治疗,根据结石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单通道或不同大小口径的多通道经皮镜取石术(PCNL)相结合,辅以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的联合方式。共7种术式:单一标准通道经皮镜碎石术(S-PCNL)2例,结石大小分别为2.2 cm和2.6 cm;单一微通道经皮镜碎石术(M-PCNL)2例,结石大小均为1.5 cm;单一针状镜碎石术(Needle-perc)1例,结石大小0.7 cm;S-PCNL联合M-PCNL 2例,结石大小分别为2.8 cm和3.1 cm;S-PCNL联合Needle-perc 3例,结石大小分别为2.0、2.5、3.2 cm;M-PCNL联合Needle-perc 2例,结石大小分别为1.5 cm和1.6 cm;S-PCNL联合顺行FURS 2例,肾结石大小分别为1.3 cm和1.7 cm,合并输尿管结石大小分别为0.5 cm和0.7 cm。记录手术时间、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变化值、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本研究14例手术均一期顺利完成。术后KUB检查发现1例下盏0.6 cm残石,行二期手术经原通道顺行FURS清石。其余13例一期完全清除结石。平均手术时间(68.2±21.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2±1.3)d。术后2例血肌酐轻度升高,升高值平均(12.6±0.3)μmol/L;3例显著下降,下降值平均(329.6±216.6)μmol/L;余9例无明显波动,变化范围均<10μmol/L,其中5例升高均值为(5.4±0.7)μmol/L,4例下降均值为(3.7±0.4)μmol/L。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均值为(9.3±4.1)g/L。2例术后发热,经对症、抗炎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均未发生输血、腹腔脏器损伤和尿源性脓毒症等并发症。结论对于移植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个体差异采用单通道PCNL、不同大小口径的多通道PCNL以及顺行FURS的单一或联合方式进行手术,能有效减少肾功能损伤,结石清除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尿路结石 移植肾上尿路结石 超声引导 经皮肾镜 针状肾镜 顺行多镜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h尿蛋白定量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评估移植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8年6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活体肾移植术后穿刺活检确诊移植IgA肾病受者共115例,基于Lee病理分级标准,分析相关临床指标在评估移植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组间对照显示,不同Lee分级者在发病时间、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和eGRF降低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定量(风险比率1.6每增加1 g,95%CI 1.2~2.3)及eGRF降低[风险比率1.1,每降低1 ml/(min·1.73m2),95%CI 1.0~1.1]是移植重度损伤(Lee分级Ⅳ~Ⅴ级)的独立预测因子;拟合ROC曲线显示上述两项指标在诊断移植重度损伤中具有较高价值(曲线下面积=0.83),结合临床实践,选取尿蛋白定量1.3 g,eGRF下降6.0 ml/(min·1.73m2)为最佳诊断界值,此界值敏感度95.5%,特异度59.1%。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联合eGFR有助于评估移植IgA肾病的病理损伤程度,对于重度损伤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24小时尿定量分析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近年,很多移植中心对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肝联合移植术,但是对于术前高致敏即预存大量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或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受者的手术效果、诱导治疗方案和早期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报道1例高致敏受者肝联合移植术后HLA抗体尤其是DSA抗体强度显著降低,受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肝联合移植可能成为高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肝肾联合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 简介:摘要随着肾移植手术量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受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其中以术后感染最为常见。供者来源性感染较为特殊,其发生率也较低,但所带来的预后却是很差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科进行了2例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致移植血管破裂出血移植切除术,术后受者血管缝合修补处再次出血,最终行人工血管置换。供者来源性感染的防治应及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以改善移植物的存活及受者预后。

  • 标签: 肾移植 肺炎克雷伯菌 移植肾血管破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活检确诊为移植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 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eGFR下降率<60%),以及根据血肌酐翻倍、eGFR<15 ml·min-1·(1.73 m2)-1至慢性肾脏病5期设为失功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3组移植IgAN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临床特征。以eGFR<15 ml·min-1·(1.73 m2)-1至慢性肾脏病5期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他克莫司(FK506)血浓度、尿蛋白和移植肾病理改变对移植生存率的影响。结果38例移植IgAN患者活检时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为(2.00±2.38)g/g,17例(44.7%)患者血肌酐增高,29例应用FK506患者中16例(55.2%)发病前FK506血浓度<4 μg/L。活检术后随访(23.2±22.2)个月,11例(28.9%)患者肾功能不全进展(进展组),7例(18.4%)移植失功(失功组)。失功组患者UP/Cr显著高于稳定组(P=0.001),穿前FK506血浓度显著低于稳定组[(3.05±0.71)μg/L比(5.03±1.62)μg/L,P=0.01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K506低浓度(<4.0 μg/L)、大量蛋白尿患者的移植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FK506血浓度≥4.0 μg/L、UP/Cr<2.3 g/g患者(分别P=0.020,P=0.001);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有炎细胞浸润和系膜区C1q沉积患者的移植生存率显著低于毛细血管袢内无炎细胞浸润和系膜区无C1q沉积患者(分别P=0.042,P=0.015)。结论FK506低浓度是移植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炎细胞浸润、系膜区C1q沉积以及FK506低浓度是移植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肾移植 病理,临床 普乐可复
  • 简介:摘要目的参考肾移植有关质量控制指标,分析儿童器官捐献供者给儿童受者肾移植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接受儿童供的147例儿童肾移植临床资料,分别就供、受者一般情况、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有关方面进行小结。147例移植受者中位年龄130个月(21~207个月),中位体重26.0 kg(8.5~71.5 kg)。120例供者中位年龄12个月(4d~180个月),中位体重9.3 kg(2.5~50.0 kg)。结果经过10 d~9年的随访,受者/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3%和88.8%,其中双整块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5.7%和60.9%,单侧肾移植受者和移植物累积存活率为96.8%和94.2%。双整块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是移植物血栓形成(47.8%)和输尿管并发症(17.4%),而单侧肾移植则以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18.6%)和急性排斥反应(10.5%)为主。双整块移植和单侧肾移植中导致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均为移植血栓形成。受者死亡4例,其中2例因供者来源感染死亡,1例因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合并肝炎导致死亡,1例因癫痫大发作呼吸心博骤停死亡。结论儿童供儿童肾移植总体疗效良好。做好供、受者匹配及手术方式最优化选择非常重要。预防术后血栓形成避免早期移植物丢失仍是儿童供儿童肾移植移植研究的重点。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移植膜性肾病(MN)受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活检确诊为MN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受者分为原发病不明组(A组,12例)和复发组(B组,7例),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比例和术后基线肾功能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受者术后平均16.4个月后出现复发,明显早于A组。两组移植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和(或)肾功能不全。B组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和组织PLA2R抗原染色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B组组织IgG4亚型染色强度强于A组。A组受者术后5年移植存活率为77.8 %,而复发受者为66.7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LA2R抗体在移植MN复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移植组织PLA2R染色有助于对原发病的判断,其敏感性高于血清抗PLA2R受体。利妥昔单抗是治疗移植膜性肾病的有效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移植 膜性肾病 抗磷脂酶A2受体 利妥昔单抗 预后
  • 作者: 韩忠灵 吴建华 薛瑜峰 杨立 郑海燕 杨靖 滕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 韩忠灵现单位为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肾病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5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事件(ADE)对肾移植受者再入院及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肾移植术且术后再入院至少1次(截至2020年12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相关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民族、肾移植术情况、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再入院情况以及移植存活时间等),使用自行建立的全面触发工具审查患者再入院病历,检测ADE信号,采用Karch和Lasagna法评估ADE与再入院的相关性,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ADE相关再入院组(ADE入院组)和非ADE相关再入院组(非ADE入院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移植累积存活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98例(再入院1 426例次),男性154例,女性44例;年龄14~62岁;汉族118例(59.6%);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94例(47.5%)患者的240例次(16.8%)再入院与ADE相关。ADE入院组患者诊断病症数和术后再入院次数多于、住院时间长于非ADE入院组[4(3,6)种比3(2,5)种,P=0.001;6(3,9)次比4(2,8)次,P=0.022;20(13,33)d比14(11,25)d,P=0.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DE入院组患者术后1、3、5、10年移植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4.1%、79.0%、57.6%,非ADE入院组分别为99.0%、94.7%、90.8%、8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ADE可导致肾移植受者再入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移植累积存活率降低,应加强对肾移植受者ADE的监测。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移植排斥 危险因素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全面触发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脾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总结文献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例22岁胰腺假乳头状瘤女性患者,接受腹腔镜下保脾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6个月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空腹血糖值为5.7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不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肝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下保脾体尾切除术联合自体胰岛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源性糖尿病。

  • 标签: 胰岛移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左静脉在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例患者资料,均联合PV-SMV切除重建且以左静脉为桥血管。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33~72岁,平均年龄57岁。手术时间5.4~9.1 h,平均6.8 h。肿瘤最大径2.8~4.8 cm,平均3.8 cm。PV-SMV缺损段长度3.2~4.6 cm,平均3.8 cm,取自体左静脉长度3.0~4.1 cm,平均3.4 cm。术后病理3例为胰腺癌,2例为结肠癌胰腺转移。5例患者镜下均可见PV-SMV侵犯。术后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2 d。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胃排空延迟、腹水、腹泻各1例。术前肌酐70~98 μmol/L,出院时62~107 μmol/L。术后肌酐一过性升高,峰值为80~156 μmol/L。随访4.3~17.8个月,2例患者因复发和转移于术后14.2、17.8个月死亡。结论左静脉作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PV-SMV重建的桥血管,管径匹配、侧支丰富,可取用长度足够,位于术野,取用方便,且切除后对肾功能影响为一过性。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左肾静脉 桥血管
  • 简介:摘要2020年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行了1例原位心肝联合移植,受者原发病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缺血性心肌病,上腔静脉和股静脉/主动脉转流完成心脏移植,然后在股静脉/升主动脉转流完成肝移植,给予巴利昔单抗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目前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心肝联合移植术是治疗心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需要精心的术后监护以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心脏移植 肝移植 器官移植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肾移植术后受者性骨病的研究进展,从流行病学、代谢性骨病演变的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临床性骨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由于移植存活时间延长,移植肾炎复发已成为移植肾功能衰竭日益重要的原因。本文总结了移植肾炎复发的国内外相关现状,强调生物学标志在复发预测和治疗后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原发病病理对移植肾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作用以及一些特殊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呼吁我国相关领域学者重视移植肾炎复发的研究,提高肾移植的长期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肾炎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