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进入“语言”———试分析两首“视觉诗”吕律维特根斯坦:语言是一座遍布歧路的迷宫。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genstein)认为,人真正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语言并没有表达出来,语言构成对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束缚,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首先要...

  • 标签: 视觉诗 语言 理性之光 维特根斯坦 巴洛克时期 句法结构
  • 简介: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是全球第一个跨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它的建立不仅为欧盟各国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碳减排任务提供帮助,也对欧盟相关行业企业的竞争力、电力价格、技术创新投资和全球碳市场等产生影响,这些都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这些研究成果做简要评述。

  • 标签: 欧盟 排放交易机制 影响 研究综述
  • 简介:欧盟的外部治理以欧盟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运用欧盟的软实力,通过推广价值观与规范来影响和塑造周边国家,包括扩大与睦邻两种方式。目前欧盟外部治理的重点由扩大政策转向睦邻政策。欧洲睦邻政策的设计得到了欧盟扩大经验的诸多启示,但是睦邻政策没有入盟的终极诱惑,欧盟不能在周边国家推行像对入盟候选国那样积极和消极条件性并存的治理模式,睦邻政策因而不能取得像扩大政策那样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欧盟 外部治理 扩大政策 睦邻政策
  • 简介:西德的外贸体制可从以私人企业为主体的外贸经营体制及统一的外贸管理体制来闸述。文章主要分析了统一的管理体制,阐述了主管对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及其职能;各级政府对外贸易的管理、干预原则和具体政策。文章特别详细地叙述了各级政府外贸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能。文章认为;西德政府对外贸的干预管理措施对西德外贸迅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外贸体制 管理政策 联邦德国 外贸管理体制 政府机构 外贸经营体制
  • 简介:本文旨在阐述欧洲面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危机管理的特征,包括其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背景下显现出来的问题和冲突。为此,本文首先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新欧洲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其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其后简述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在欧洲经济区有哪些具体表现,并论述欧洲危机管理的过程和要素。最后本文指出,欧洲共同危机管理具有临时性特征,且特别强调规制性手段,这同时也彰显了欧洲经济一体化依旧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

  • 标签: 德国 欧洲 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危机管理
  • 简介:卡特尔政党模式是西方政党类型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其显著特点是政党与国家的结合以及政党之间的频繁联盟。因此,卡特尔政党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对政党作为治理工具特性的强化,以及对传统西方以“选举竞争”为基础政党理论的颠覆。从组织结构、社会基础、财政资助和政党竞争等四个维度出发,卡特尔政党模式显然已经在德国兴起。本文认为,选民代际更替和新社会运动对政党功能的部分替代是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结构性原因;主要政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结盟而非竞争的方式进行运作则是行动者因素;德国国内治理问题、外部环境压力以及政治文化的改变也是影响德国政党卡特尔化的情境因素。

  • 标签: 政党类型学 卡特尔政党 德国政党
  • 简介:文学评述了联邦德国企业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所贯彻的系统方案及措施,指出企业的成功之路在于:制定发展战略、应用新技术,优化经营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借鉴联邦德国的成功经验,文章探讨了我国企业应如何强化系统管理和改进国际市场营销。

  • 标签: 企业经营管理 联邦德国 国际市场营销 现代化目标 德国企业 成功之路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德国企业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数量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影响.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多数都采取了组建合资经营企业的形式,其中当数德国大众集团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项目最著名.本文即按时间顺序,结合各个阶段中国和德国的经济投资发展状况,论述德国大众在华组建合资企业的战略步骤.并试图通过对德国大众在华建立合资企业的战略分析,引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使读者进一步对中德乃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 标签: 德国大众集团 合资经营企业 直接投资
  • 简介:自2005年出台《移民法》后,德国不断完善其移民法律体系,有效增强了对教育背景好、职业素质高的专业技术型移民的吸引力。本论文试图厘清德国专业技术型移民的概念,梳理德国有关专业技术型移民的法律制度,并对其突出特点进行归纳。

  • 标签: 德国 专业技术型移民 法律制度 居留权利
  • 简介:欧盟是国际贸易谈判重要的参与方,欧盟委员会在得到了各成员国的授权后,代表欧盟参与谈判,在欧盟各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具有委托-代理的特征。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作为代理人的欧盟委员会在谈判中因为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与作为委托人的欧盟成员国在利益偏好上发生了冲突,在具体的农业贸易谈判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出现了“代理人失职”的现象。这种情况又对具体的谈判结果产生了影响。欧盟特殊的治理结构以及农业贸易谈判较高的技术性要求是这种“代理人失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欧盟 多哈回合贸易谈判 共同农业政策 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人失职
  • 简介:德国建立了极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二元制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该制度具体体现为劳动者参与管理的两个制度层面:企业层面与公司层面;三个领域:社会事务、人事事务、经济事务;两种权限:参与决定权与参与协作权;三种功能:保护功能、均衡功能与社会福利功能。德国学者从人的尊严保护、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民主理论、制约权力等方面对这种参与管理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证;但也有论者从侵害所有权、妨害结社自由、累加性参与管理导致劳动者一方处于优势地位等方面对其提出批评。目前德国司法机关多通过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和《基本法》规定的社会国原则论证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正当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资协议中的开放条款、企业结构变迁以及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都在影响德国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德国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对中国制度完善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 标签: 参与管理 企业 公司 企业委员会 二元制
  • 简介:汉德语言对比(四)话说汉语和德语词义的分析和对比钱文彩词的概念意义是词的基本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不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对概念意义的理解不会因人而异。但是,作为语言的基本“建筑材料”的词放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使用就会发生不同的...

  • 标签: 语言对比 联想意义 语言交际活动 德国人 词义 德语
  • 简介:本文由德占胶澳事件这一个案入手,分析了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互相争斗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指出:德占胶澳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不论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应放在近代中外经济的侵略与反侵略这个基本格局下考察

  • 标签: 胶州湾 经济关系 实例分析 胶澳 德国研究 青岛港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本文尝试对德国职业培训市场进行分析。培训市场在其现代学徒制培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员和企业协商沟通需求的途径,也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手段。德国的职业培训市场兼具劳动力市场和培训服务市场的特征,且其劳动力市场为不完全劳动力市场;培训市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各参与主体具有激励兼容性,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还能使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变得更加容易;其顺利运行则建立在各方接受的职业教育标准、健全的社会利益代理及合作机制、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在分析德国职业培训市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培训市场 教育标准 利益代理 不完全劳动力市场
  • 简介:欧盟外交一致性的缺乏已广为研究学者和政治家诟病。为增强外交政策的一致性,欧盟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创设了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并随后建立欧洲对外行动署辅助高级代表工作。新职位和新机构的建立能否如期增强外交一致性?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结合巴尔默分析框架中的治理机制概念,对条约改革的影响进行学理分析,进而从比较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欧盟外交可能继续面临的三个方面的冲突。最后,文章认为,改革后的欧盟外交政策制度框架将会变得更为复杂,政策一致性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但新制度对成员国利益和价值塑造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里斯本条约》 欧盟外交 历史制度主义 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