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墨家是没有地位的。有的文学史、批评史或音乐史,也曾提到墨子,却只写了他的一大罪状:“非乐”。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已作了墨家“蔽于用而不知文”的定论(《荀子·解蔽》);到了近代,他的“非乐”就被认为:“不仅在反对音乐,完全在反对艺术,反对文化”(《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这笔历史是否公正,还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 标签: 墨子 墨家 非乐 荀子 新探讨 功利主义
  • 简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现实,如何认识与把握现实对象,不仅意味着提问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意味着问题思考路径的改变。文章从“人民”“中国”“伟大”三个核心范畴来考察习近平文艺论述的时代创新,并试图通过读懂习近平关于文艺的论述,考察当代文艺“问题性”的变化。

  • 标签: 习近平文艺论述 问题性 人民文艺 崇高现实主义
  • 简介:建构媒介存在论的目的是为新媒介文艺研究奠定哲学基础。媒介存在论是相对于媒介认识论、媒介本体论而言的,以现代哲学存在论为依托的一种后形而上学媒介哲学思想。媒介哲学的相关讨论和传统本体论向现代存在论的转型研究构成了媒介存在论提出和研究的主要理论语境。媒介存在论由“存在即信息”、“媒介即信息”、“媒介即存在”三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命题构成。媒介存在论认为:存在可以通过存在者的信息活动得到阐释。任何信息都是媒介中的信息,不存在媒介之外的自发、自在的信息。当存在者发挥媒介性功能时即为媒介。居间、谋合、容纳、赋形、生产等活动性质构成了媒介之为媒介的“媒介性”。在媒介性存在关系中存在方可显现。处于媒介位置的此在、语言等媒介性活动构成了存在的重要展开方式。媒介在根本上即存在“在起来”的境域,存在即存在者的“媒一介”化活动方式。

  • 标签: 媒介存在论 存在即信息 媒介即信息 媒介即存在
  • 简介:第一部分一、两个模式(一)以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为基本特征的物质实践是揭示人类历史、社会发展、文化演进以及人类精神、心理的一把钥匙.即揭示社会文化、人类心理的结构、特征、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基础、根源、原因.

  • 标签: 文艺学 质实 揭示 人类精神 出发点 心理
  • 简介:问:新时期这十年,文艺的日子过得不容易,你是个老文艺干部,算是个“文艺官员”,想听听你对文艺这十年的一些看法。答:我也觉得文艺这十年过得不轻松。文艺十年的历程,可以看作文艺的一个矛盾运动过程,这里面既有历史上一些旧有矛

  • 标签: 十年 问答录 西方现代主义 后新时期 文化心理 反对错误倾向
  • 简介: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对文艺意识形态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出自两种情况:一是政治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敌视,二是学术认识上的错误与片面.把意识形态简单地等同于统治阶级的虚假意识,是造成某些激进理论家错误地以艺术的审美性对抗与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一个原因,而文艺存在现象和文艺本质问题的复杂性、多方面性,也是造成诸多以“片面的深刻”为理论呈现姿态的多种非意识形态文艺本质以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文艺意识形态论研究中应申明两个前提性认识:其一,迄今为上,人类仍是在意识形态的网络中展开自己的历史创造活动包括文艺活动;其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一个真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需要认真加以对待的一个基础性、核心位理论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艺意识形态论 文艺本质 文艺理论研究
  • 简介:文艺思潮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现象。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文艺思潮往往与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碰撞、交织互动、此消彼涨。文艺思潮受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制约,怛它又有别于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分析文艺思潮的波澜起伏、潮起潮落、发展流变,既可以从中洞察到文艺实践的具体情况及其走向,还可以弥补文艺编年、断代史研究之不足。为了推动对我国文艺思潮的分析研究,本刊开辟当代文艺思潮专栏,将用一年时间来讨论文艺思潮问题。这期,我们先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勇教授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梁鸿博士的三篇论述文艺思潮的文章,以飨读者。希望这个新设的栏目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爱,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标签: 文艺思潮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正>胡有清同志的《文艺学论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力求贯彻“立足当代,统摄古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原则,在理论阐述和探讨上尤其重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结合,其中不乏新的发现和见解。是一部便于教学的文艺学教材。首先,这本教材的“新”,表现于对文艺理论体系和文艺学方法论的综合评论和探索上。新时期以来,出版了相当数量文艺学教材。这些教材不同于五十年代中期写的那样以引进苏联文艺学为主体,也不同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写的那样以阐述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主体,或是以广泛地引进二十世纪以来欧美各文艺美学学派的各种各样的文艺思维模式为主体,大都着力于文艺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文艺学方法论的绍介及应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艺学教材 新时期 文学艺术 文艺理论体系 文艺学方法论
  • 简介: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不仅要有多样化的发展,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的百花齐放,而且要有讴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领导整个文艺发展趋势的主旋律。光有多样化的发展,而主旋律不突出、不响亮,或者被淹没,那就不是真正的、健康的繁荣。因为,鲜明、响亮的主旋律体现着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主旋律的失落,就意味着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被削弱、被淡化,发展下去,就会使文艺离开社会主义方向。这种主旋律不突出或者被淹没的所谓“繁荣”,不是我们提倡和需要的文艺繁荣;我们提倡和需要的,是充分发展的多样化与昂扬激越的主旋律和谐统一的文艺繁荣。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过程中,对如何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关系的问题有过深刻的教训。“文革”十年,“四人帮”搞极左的那一套,肆意摧残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多样化被禁锢和取缔,主旋律创作被用来揭露所谓“走资派”,成为“四人帮”进

  • 标签: 社会主义方向 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性质 深刻的教训 毛泽东文艺思想 李有才板话
  • 简介:文艺批判与文人“表态”早在“延安时期”就发生了关联,批判文艺作品其目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要求文人以此为鉴、调整文艺观念。这里的“文人”既包括专业作家,还有不能忽视的文艺报刊编辑。在延安乃至“十七年”时期,许多文学期刊的编辑都是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由于编辑工作的导向性,他们的文学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学期刊的面貌。作品通过大众传媒得以进入公共空间,除了作者的创作,还有编辑的把关。

  • 标签: 文艺批判 《延河》 事件 文艺作品 报刊编辑 延安时期
  • 简介:文艺意识形态问题是文艺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从哲学和方法论传统来看,它在根本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艺术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和文化理论中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较为充分的发展,成为分析研究现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及文化现象的重要理论方法。但由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处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差异,理论家对于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作用的阐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尽管如此,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其特有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意义还是构成了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共同基础。正是这些差异和共同性,成为我们理解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艺术现象 历史文化语境 文化现代性 现代人类社会 当代文艺理论 理论方法
  • 简介:文艺制度是保障文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的体制、建制、机制形式,是落实文艺方针、方向、路线、政策的组织管理与思想保障。任何社会制度都会建立符合社会时代特征及遵循文艺规律的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正常运行和发展。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相应建立了社会主义文艺制度,以保障文艺运行和发展,并通过文学批评的评价机制搭建作者与读者、文艺实践与理论联系的桥梁,一方面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文艺理论创新。从这一角度而言,文艺制度的保障功能作用不仅是通过体制、建制、机制实现的,而且是通过文艺批评的评价机制实现的。

  • 标签: 延安文艺 《讲话》精神 制度思想 价值意义 制度建设 毛泽东
  • 简介:作为左翼文艺最为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延安文艺”不仅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而且在世界现当代文艺史上也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艺术能量,更是巨大,不仅屡遭“告别”而不死,而且,愈是经历时光的淘洗,愈是焕发出璀璨的光彩,因而,解读“延安文艺”,可以从多种角度切人,写出多样理论文章。但就笔者有限的阅读来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经常集中在几篇经典文献上,比如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新民主主义论》等。

  • 标签: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代价值 历史视野 解读 《新民主主义论》 精神遗产
  • 简介:文艺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基本原理两者的研究对象是有区别的。为了说清楚这两个不同的问题,先让我们谈谈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然后再来探讨文艺心理学基本原理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问题,学术界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阐释。我们认为,在这里,是可以...

  • 标签: 文艺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艺术思维 基本原理 研究的对象
  • 简介:切实丰富独到深刻──《甘肃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专集》评介汉滨由贺敬之同志题写书名,陈涌、李希凡、陆梅林、程代熙、杨柄等同志担任顾问,吴坚同志作序,牟豪戎、梁天相、黄应寿三同志主编的《甘肃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专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

  • 标签: 毛泽东 文艺美学思想 思想研究 小资产阶级 文学观 毛泽东文艺思想
  • 简介:"二唐"与《文艺报》"二唐",指的是曾任《文艺报》副主编的唐因和唐达成。就是这二位还在任上的时候,我们这些下属,也大都这么称谓过他们。"二唐"这个雅号,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的,不详。

  • 标签: 《文艺报》 唐达成 副主编
  • 简介:斐洛以至尊唯一的上帝为核心,构建起他的文艺神性论体系。他论述上帝的文艺本性时,文艺本质神性论得以建立;论述上帝创世的艺术过程时,文艺创作神性论得以构建;欣赏上帝的大手笔时,文艺鉴赏神性论得以成立;盛赞上帝的伟大、不朽时,文艺功用神性论得以形成;追慕上帝之美时,美的神性论得以建立。

  • 标签: 斐洛 文论 神性论体系
  • 简介:<正>1988年10月中旬,本刊和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校友会、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合召开“文艺漫谈会”.百余位作家、文艺理论家、表演艺术家、编辑家聚会在北京西郊,就文艺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会议开得诚挚、热烈,四十余位同志先后发了言.

  • 标签: 漫谈会 文艺工作 文艺界 新观念 国际报告文学 中国延安
  • 简介:<正>四检验原则:证伪与时效正因为文艺社会学要研究人类文艺活动的各种社会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提高文艺社会发展的可预测性和可操作性,所以通过证伪方式来提高其科学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20世纪的人类对于寻求真理行一种根本性的觉醒,他们不再构造牢笼万物、涵盖一切的理论体系,不再寻求能有无限概括力的终极真理,相反,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失误,人们设计出各种理论模型来把握对象世界的秩序,当这个模型和流动变化的对象不再对应时,这些理论就被证伪了。就必须有更切实的理论来代替它。

  • 标签: 概括力 文艺政策 社会角色 文艺社会学 作家群 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