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对于《西游记》主题的研究屡见津津乐道者。本文基于对小说本身的艺术感受,通过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文本形象和情节的探析,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人格合成的作品。

  • 标签: 《西游记》 文本形象 人格合成
  • 简介:在意大利文学和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乔叟对自己的创作、对英诗的发展和文学的本质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这时期的重要著作《声誉之官》就是其探索的艺术体现。在诗里,作者既揭示了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质,也强调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并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艺术地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观。他还将生动的口语运用于诗歌创作并尝试内容与语言风格之间的有机统一,这也是英诗史上一个重要发展

  • 标签: 乔叟 诗歌创作 文学 诗史 广泛 虚构性
  • 简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用这句话来形容长年在壮文工作第一线打拼的蒙元耀先生,其实倒也相当合适。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正>欧纳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的杰出大师,也是我国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美国作家之一。他那一篇篇闪耀着艺术光辉的珍贵作品反映了时代的风貌,抒发了战后西方一代青年的思想感情。他塑造出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充满了大无畏的硬汉气质,井集中地体现了这位艺术大师的强烈个性特征。他一反二十世纪初风行于文坛的华丽浮藻之风,挥舞起“开山大斧”,在一片莽林中左劈右砍,终于“为他的时代切削出一种风格”。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海明威犹如一座突起的孤峰,不时地发出光

  • 标签: 海明威 创作实践 作品 现代文学 美国作家 个性鲜明
  • 简介:"圣灵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动了,我的生命受到鼓舞。"——2006年,冯秋子在她的散文集《圣山下》的扉页,写下了这句题记。那时,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后会用文学之外另一种她相对陌生的艺术语言——水墨绘画,来铺陈心迹,捕捉意念,拓展力量,发出纯粹的艺术之声。面对她新近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观者不仅受到了鼓舞,还能感受到自在生命之建构和时空意象之生成——看着那蕴含其中的审美能量,如此生动地从我们眼前走过.

  • 标签: 现代水墨 冯秋子 实验 艺术语言 水墨作品 时空意象
  • 简介:中国的发展模式将被迫作出改变。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是基于政府调配资源以增加资本公积。虽然它正促使燃料出口增长,并可能依此使得财政资源可进步用作政府主导的资本公积。但这个模式也导致了财富和收入的集中、消费疲软和日益提升的社会张力,并且激化了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

  • 标签: 中国 资本公积 政府主导 财政资源 出口增长 社会张力
  • 简介:2010年中国与菲律宾贸易、投资合作均呈迅猛增势,中国已经成为菲律宾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1至10月份,中菲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0.2%。2010年1至9月份,中国对菲非金融类实际投资同比上升315.9%;同期,中国自菲律宾引进合同外资同比上升177.4%,中国自菲引进合同外资额累计已达61亿美元。中国企业对菲承包工程合同额快速增长。据中方统计,2010年1至9月份,

  • 标签: 经贸合作 2010年 中国企业 贸易伙伴 合同外资 进出口总额
  • 简介:近些年的香港喜剧电影佳作稀零,且电影市场混乱。不断追求票房利益的商业喜剧片产业化生产经营,致使香港喜剧电影越来越老套低俗,不得不在低潮中思变并寻求出路。惯用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维使港产喜剧不再是以本土特色为优势,"港味"变质为一成不变的喜剧标签。喜剧无法完成深刻揭露社会现实及人性弱点的功能,只为商业利益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致使香港喜剧电影陷入窘境。

  • 标签: 香港喜剧电影 商业化 创新 不协调
  • 简介:本文认为露丝·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1998年)对于生态批评而言既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它将生态批评复杂化了。这部小说模糊了虚构与事实的疆界,使原本简单的关于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身份的概念成为新的问题,将小说样式本身大胆地推进到一个更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传媒时代的新方向。然而,在行动主义的情感伦理视野中,这部小说显得格外突出,这也正是本文的重点研究所在。

  • 标签: 全球化 生态批评 食品 美国亚裔文学 行动主义
  • 简介: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批评,聚焦于文学文本尤其是诗歌文本的语言结构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主要是在传统语言学和布拉格学派的框架下研究具体诗歌语言的特点与功能;新批评同时受到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的影响,语义为其研究核心;而结构主义批评则直接受到了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影响,探讨的是宏观的诗歌语言结构系统和读者的“文学能力”。从俄国形式主义以诗歌语言形式为绝对的批评对象,发展到新批评包纳形式之外其他传统因素的批评理论,最后是结构主义的涵盖历史文化和读者范畴的阐释结构,体现了一种从表层到深层、从具体到系统、从极端到折衷的发展脉络。

  • 标签: 形式主义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 新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 发展脉络
  •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哈尔滨翔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建筑工程师等33岁出生地:哈尔滨教育背景:硕士财富排名: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第179位(2003年)美丽指数:

  • 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 环境 民企 大连理工大学 黑龙江省 建筑工程师
  • 简介:从今年的SINOCES(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看,单是"联动世界云筹未来"的主题就已经赫然将云计算这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提升到了战略应用层面,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产业游戏方式以及竞争格局的巨变。应该说,云计算的兴起将改写此前以硬件资源为基础要素的全球产业竞争秩序,重新构建一种基于"云"的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综合竞争体系。

  • 标签: 产业发展模式 云计算 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 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产业 硬件资源
  • 简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发疯,不仅对人文主义信念的先验价值地位提出了怀疑与否定,而且表现了信仰断裂给人带来的精神危机;通过哈姆雷特的探索与毁灭,以人为出发点对人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哈姆雷特的发疯与毁灭中我们看到:人是有限的,仅仅靠肉身的力量无法走出生存困境,还要有信仰的支撑.但肉身的抗争并不是毫无意义,悲剧英雄通过肉身的毁灭使灵魂升华为一种启迪人们超越有限获得无限的力量、情愫和品质.

  • 标签: 哈姆雷特 毁灭 抗争 生存困境 莎士比亚 精神危机
  • 简介:<正>在军事文学领域中,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是一篇独步古今的短篇杰作。小说以其深沉的感情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的哲理叩问,激起了东西方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也以其对传统军事文学的大胆、成功地突破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在前苏联当代文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成为一部在前苏联的当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不朽之作。

  • 标签: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军事文学 悲剧命运 索科 主人公
  • 简介:司马池(980—1041),字和中,夏县(今属山西)人,为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之父。真宗景德二年(1005)进士,授永宁主簿,后为建德郫县尉、知光山县,治绩著声朝野,于天禧五年(1021)迁秘书省著作郎,继而复兼监察安丰(今安徽寿县南、

  • 标签: 司马光 宋诗 诗人 宋初 历史学家 政治家
  • 简介:当代中国美学理论问题首先在于:各种美学理论几乎共时态地涌入,造成了中国的接受语境复杂化。新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应走出拿来主义模式,走向输出主义。季羡林先生看到了我国美学研究的误区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美学必须转型。除了美学转型问题以外,季羡林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在国际上的"失语"问题,非常关注。季羡林先生在全球化时期为中国的诗学呼喊着它的合法性,并且努力阐明东方的中国文化和诗学所具有的美学魅力,进而对中华文化、中国诗学的国际地位加以提升。本文通过对季羡林先生的文学观念和美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索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和文学作品创作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季羡林 文学观念 美学实践 当代意义
  • 简介:当代中国美学理论问题首先在于:各种美学理论几乎共时态地涌入,造成了中国的接受语境复杂化。新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应走出拿来主义模式,走向输出主义。季羡林先生看到了我国美学研究的误区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美学必须转型。除了美学转型问题以外,季羡林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在国际上的“失语”问题非常关注。季羡林先生在全球化时期为中国的诗学呼喊着它的合法性,并且努力阐明东方的中国文化和诗学所具有的美学魅力,进而对中华文化、中国诗学的国际地位加以提升。本文通过对季羡林先生的文学观念和美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索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构和文学作品创作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季羡林 文学观念 美学实践 当代意义
  • 简介:近日,深圳设立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碳账户平台",深圳新能源汽车用户可申请碳减排账户,根据充电结算统计行驶里程换算出碳减排量,可获奖励和补贴。在国家新能源车战略下,各地纷纷推出相应的鼓励措施,但发展电动车,真的有利于环保吗?

  • 标签: 电动车 环保 新能源汽车 碳减排 行驶里程 减排量
  • 简介:格雷厄姆·哈根与海伦·蒂芬合著的《后殖民生态批评》一书将后殖民研究与生态批评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文学文本探讨了种族主义与物种主义、发展与环境问题、法律权力与情感归属、动物再现、动物保护与本土居民权利等困扰后殖民地区的生态和社会问题,聚焦于发展、环境和动物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讨论生态和环境问题必须考虑新旧殖民主义的影响,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辅相成,在反思人文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人与非人类自然关系。该书为解读文学文本和干预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 标签: 《后殖民生态批评》 发展 环境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