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澳大利亚作家阿列克斯.米勒的小说《祖先游戏》中有关流放的主题。这部小说在连接和断开之间,过去和现在之间,移民和移置之间,都有所描述并达到和解。对于书中人物双重文化下的流放生活,米勒的观点是积极乐观的。他认为,这种"二态"性的生活是一种神圣的礼物,而非生活的障碍。这与赛义德"双重凝视"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 标签: 《祖先游戏》 流放 双重凝视
  • 简介:(三部曲)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的代表作之一,由(1952)、(1957)和(1959)三个故事组成.这三个故事定位于遥远的古代,却影射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具有深邃的现实意义,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但这部小说独具匠心之处在于它纵贯全书的浓厚的童话特色,这也是小说形式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在卡尔维诺逝世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领略这位世界级文学大师著作中的精髓--对童话的借鉴和超越.

  • 标签: 《我们的祖先》 童话特色 小说 意大利作家 伊塔洛·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
  • 简介: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无形人》的中心隐喻“无形性”,是作者对美国黑人文化及其价值观长期思考的结果,这一隐喻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由自然主义抗议小说,朝注重艺术美学的现代小说转向。这一转向着重表现在作者对欧洲黑白二元对立神话和美国南方社会仪式的解构以及作者创作中祖先在场的文学叙述手法的运用。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和仪式的重新发现和阐释,是作者的文化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对20世纪30年代盛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黑人问题的有力反拨;而祖先在场的文学叙述手法则有助于美国种族主义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美国文化,有助于破解“无形性”被曲解的含义和真正的内涵。拉尔夫·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的认识和解剖,与罗兰·巴特的文化思想和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相似,这更体现了埃利森文化研究思想和文学叙述手法的独创性与超前性。

  • 标签: 拉尔夫·埃利森 神话 仪式 黑白二元对立 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