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文官选任制度的重要内容,湖北省佐要缺制度的制定,是清代地方行政中的重要事件。其过程比较复杂,前后变化很大,阶段性特征显著:雍正七年,经世宗下旨,湖北省核查奏报,佐要缺制度在湖北省初步建立;雍正十年,王士俊题请,吏部议准,制定巡检要缺制度,使佐要缺从佐贰官扩至职官,数额大增;乾隆十四年,新柱奏请,规范选任权力,精简要缺数额,使要缺制度最终确立。这是清朝中央行政统治的需要,亦是湖北地方行政理念和客观形势变化的结果,对湖北省佐官员的选任、权力分配以及地方治理均造成较大影响。

  • 标签: 清代 湖北 佐杂 要缺 选任
  • 简介:《癸辛识》人名标校辨证陈明洁宋人周密所著《癸辛识》,至明代毛晋刻入《津逮秘书》,始以全帙面世。中华书局于1988年出版点校本,列入“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由于此书曾经历代辗转传抄,不仅文字上“鱼鲁亥豕之讹难以枚举”(钱大昕语),而且所记内容亦多有与...

  • 标签: 《宋史》 癸辛杂识 参知政事 枢密院 史嵩之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正>《土尔克学》,原名《土尔克菲扎依力》或《土尔克穆合塔孜尔》。因其包括的内容较广、且属杂记文体和杂史性质的文献,故又多称《学》。它是我国撒拉族在中世纪时使用的以阿拉伯、波斯文字母为基础的一种拼音文字——土尔克文字写成的手本。它不仅是研究撒拉族历史、宗教、文学和社会风俗习惯的珍贵文献、也是研究撒拉族语言文字难得的珍贵资料。严格说来,《土尔克学》本身虽然不是旧书面撒拉尔语文献,但它却包含了古代撒拉尔语的语言材料,可以说,很可能中世纪的撒拉尔语和这一文献的语言,是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人13—14世纪使用的语言或方言。

  • 标签: 现代语 维吾尔语 杂学 土耳其语 选释 词汇
  • 简介:园林是一种立体构成的综合艺术,可游可居。唐代私家园林,与文人士大夫的价值观念、审美理想、生活情趣、艺术创作和交游聚会关系密切,是洞察士林风尚和文人心态的一个窗口。对唐代园林别业的分布、方位、园主、工匠、古今沿革等的考证,既可钩摭辑录园林史料,亦有助于唐代文史研究的深化,笔者曾有论述~①。历代文献中所载录的唐代园林史料颇零乱,兹就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疑惑之处提出来,谈一点自己的浅见,恳请海内外方家

  • 标签: 终南别业 紫阁峰 文人士大夫 立体构成 杂考 历代文献
  • 简介:叶汉文:我的父辈弟兄四个。因为家庭贫困,大伯12岁就到康兴泰行里学徒弟,学的手艺是做皮货。本来应该三年出师,但老板不同意放人,说还要帮师一年。我大伯是老板的叔伯外甥,大伯向他求情都不行,老板说,你要出去做,不管到哪里,我都找得到你。要是你出去摆摊子,我就砸你的锅。把话说绝了,只好又帮师一年。一年以后大伯回来,老板康兴泰也来了,一定要把30吊钱作为大伯帮师的钱.并说.你以后出去做活也好,在外头摆摊子也好,我再无权干涉了。给这30吊钱让我大伯有本钱起手摆摊子做皮子手艺。

  • 标签: 家族式企业 家庭贫困 老板 手艺
  • 简介:<正>1972年和1973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及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一批古医籍,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资料。文物出版社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出版了《武威汉代医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肆〕》二书公布了所有简牍和帛书的原始材料,并作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批古医籍的使用价值。笔者最近重新校读上述著述,略有收获,爰成一篇,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 标签: 帛书 古医籍 杂考 马王堆汉墓 黄蜂 《神农本草经》
  • 简介:两《唐书》不为立传的宰相魏扶曾任宰相。一位宰相,两《唐书》竟然不为立传,这在唐人中是极其罕见的。何况这位宰相又系正途出身,历任清资,升迁亡故,皆无异常,其为相又恰在曾一度被认为是小太宗的宣宗朝,实在令人不解。今不揣浅陋,拟将散见诸书的零星材料略加汇聚,对其一生行实的大致轮廓.

  • 标签: 宰相 史事 《唐书》 太宗
  • 简介: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巫医类文献中,帛书《养生方》和竹简《禁方》是相对来说研究讨论较少的两种。这其中《养生方》虽然分量很重,但是保存状况并不好,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禁方》只有十一枚竹简,内容很少,所以讨论的学者也不太多。

  • 标签: 马王堆三号汉墓 养生 简帛 校读 整理工作 竹简
  • 简介:黄体正(1767~1845),清代嘉道间著名文学家。字直其,号云湄,别号江村、荆樵。广西桂平金田人。黄体正早年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秋窗尘稿)白序》云:“大丈夫抱七尺之躯,落落自喜,虽未得志,然鹤在笼,鹰在鞲,未尝须臾忘霄汉也。设一旦奋其羽毛,抟风直上,附鹏翼达天衢,万里盘空,回翔下视,斯时鸣且惊人,肯效秋虫吟唧唧哉?”颇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气概,可惜时运不济,终其一生也未能跻身达官显宦之列。嘉庆三年(1798),参加戊午科乡试,高中解元,时年32岁,在此以前曾有五次乡试失败记录。中举后,主考官吴树萱(寿庭)携其早期诗作至京,遍传馆阁钜公。此后又是几次赴京参加会试或应大挑不第。其中嘉庆十九年甲戌科会试落第,居京数月。当时广西著名文人张鹏展亦在京,正在编纂《峤西诗钞》,

  • 标签: 诗作 述评 杂著 文学家 有理想 大丈夫
  • 简介:乾隆皇帝弘历(1711一1799),是个自命不凡、好大喜功的皇帝,他大兴土木,兴建别同同林.到处游历,留下许多御题碑刻,一生仪御制诗就达四万余首.他又喜爱书画,宫藏许多古代珍贵书画中有许多他涂抹的题跋,没有题跋的也会有“乾隆御览之宝”等印章。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吴空
  • 简介: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东山》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山》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4篇的地域划分与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 标签: 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西山》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西山》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
  • 简介:杰是我学弟,住我楼上,进诗社是我介绍的。从认识那天起,他便每天给我发一首诗歌,他常在短信里这样描述:昨夜喝了点酒,诗兴上来,便写了首诗。诗歌内容大多空洞无味,像极了韩寒说的断句换行的散文。

  • 标签: 诗人 校园 诗歌内容 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