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1958年从苏联回国后,我在武汉钢铁公司陪苏联专家任俄语翻译。在武钢的专家人数最多时有20多位,其中少数专家还带有夫人。苏联专家的专业范围是耐火材料、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机械、基本建设以及一些附属专业等。苏联专家组长叫巴杜罗夫,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苏联国内有一定的权威,知名度比较高。

  • 标签: 专家翻译 援苏联 苏联专家
  • 简介:<正>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编辑部不久前出版丁《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蒙古手抄本和木刻本目录》一书的第一册,目录还包括苏联有关西藏的两千多本抄本和木刻版本的说明。目录分为文学、历史、法律、私人文件、信函、医学、地理、天文、民间口头创作等。它充分地利用了列宁格勒分所蒙古藏书库的资料。苏联搜集蒙古手抄本和木刻本工作有悠久的历史,1720年圣彼得堡艺术堂最初的蒙古

  • 标签: 蒙古 科学出版社 苏联 手抄本 木刻本 文献编辑
  • 简介:<正>谢尔盖·尤里耶维奇·涅克柳多夫是苏联当代著名蒙古民间文学研究专家,现任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涅克柳多大1941年生于莫斯科,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从师于E.M.米列金斯基教授,研究俄罗斯民间文学及世界各民族史诗,并在导师的劝告下自学了蒙古语,专攻蒙古民间文学。在莫

  • 标签: 蒙古学 民间文学研究 莫斯科大学 苏联 蒙古语 世界文学
  • 简介:有关1949年1月底傅作义将军在古都北平率部和平起义的来龙去脉,国内已经有很多的回忆录、专著和文章都作了翔实的介绍和叙述,这些著述中都提及了当时的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和对敌策反工作,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及了促成傅作义将军下定决心举行和平起义的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中共地下党员、傅作义将军的女儿傅冬菊所作的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和联络工作。

  • 标签: 北平和平解放 苏联 1949年 地下党组织 傅作义 情报工作
  • 简介:一、引言:从“不可能”到“不可避免”苏联和平解体是世界历史上最出乎预料的事件之一。回溯历史,至少在1988年以前,国际社会和苏联境内无人预测到苏联即将解体,当时流行的看法是:苏维埃联盟固若金汤,解体是不可能的!持上述看法的不仅仅是国际社会、西方“苏联研究”专家,也包括苏联学者及苏联境内各界精英和普通群众。原因在于,事发之前,苏联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趋势中并没有显现出解体的任何征兆。

  • 标签: 苏联解体 民族主义 辛格 迷思 世界历史 国际社会
  • 简介:苏联是中国的近邻,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虽然我本人不是专门学习苏联历史的,但从1950年学习俄文起,我一生都从事对苏、对俄工作,在苏联和俄国学习、工作前后长达20多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关注学术界对苏联历史和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 标签: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失败 苏联历史 1950年 学习 俄罗斯
  • 简介:<正>十月革命以后,在苏联,蒙古中世纪史的研究依然是蒙古学传统研究的课题之一。最初,在20年代人们研究的重点在中世纪蒙古人的政治史方面,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有B.B.巴托尔德、符拉基米尔佐夫和格鲁姆—格尔日迈洛。众所周知,巴托尔德院士“……首先提出了关于蒙古帝国起源问题的科学观点,他全面地描述了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国家制度,他对蒙古人入侵中亚所作的功力深厚的研究无人可

  • 标签: 中世纪史 蒙古史 蒙古人 成吉思汗 蒙古学 苏联
  • 简介: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一直是严格保密的.苏联党、政、军、警各自在其中占有何种地位,发挥何种作用,维持何种关系,尤其是苏共中央国际部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更加鲜为人知.有的学者认为:苏共中央国际部掌握着苏联对外政策的决定权,外交部只是执行决定的行政机构.

  • 标签: 国际部苏联 对外政策 苏共中央国际部
  • 简介:中国自19世纪70年代向美国、欧洲公派留学生,清末又有很多青年人到日本求学,其中有不少学生攻读工学学位。到1949年,共派出公费留学生约3万人,另外还有一些自费留学生。这些人中大部分后都回国了,为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主要向苏联派遣留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以不同途径向苏联派出了大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人才。

  • 标签: 自费留学生 新中国成立 苏联 “一边倒” 留学生归国 70年代
  • 简介:<正>策伦—安奇克·杜嘎尔—尼玛耶夫是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和蒙古学家。杜嘎尔—尼玛耶夫生于1929年10月23日,1955年在苏联作家协会下属的高尔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副博士论文题目是“霍次·那木斯来耶夫和扎木苏·图木诺夫创作中的历史题材”。他现在是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所文

  • 标签: 布里亚特 蒙古学 社会科学研究 文学院 自治共和国 西伯利亚分院
  • 简介:<正>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其基本方面是积极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但这种支持和援助却始终是以服从苏联本国利益为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只是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其侧重面有所不同。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全力支持中国抗战,并及时提供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对华政策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已有所表现,这就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希求以国民党的力量拖住企图东进的日军;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政府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倾象日趋严重,为了避免全线出击,腹背受敌,苏联与日本签订了

  • 标签: 苏联人 人民军队 斯大林 共产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战
  • 简介:关于武汉长江大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如在网上就有“中苏关系破裂,中国专家自己修建”,“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中国人发明了“管柱钻孔法”等说法。这些说法,我认为都不是很准确。我的父亲滕代远时任铁道部部长,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领导工作。在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他留下的一些资料和亲历此事的老同志的回忆,将相关问题尤其是苏联专家与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作一梳理。

  • 标签: 长江大桥 苏联专家 武汉 中苏关系 中国专家 桥梁专家
  • 简介:据前苏联有关学者统计,在中国1924一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苏联政府大约向中国革命阵营派遣了130余名军事顾问。这些顾问在中国活动的情况,一般读者难以把握其全貌。现简要撮述如下。1923年初,滇桂粤联军驱逐了陈炯明,孙中山重返广州,设立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这时,他表示希望苏联政府派遣军事专家和政治工作人员到广州担任顾问。同年夏,第一批苏联军事顾问到达中国。其成员是从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学院(1925年改称伏龙芝学院)东方系学员中选拔出的波里亚克、格尔曼、捷列沙托夫、斯莫连采夫和切列潘诺夫。1924年春,波里亚克等在广州参与筹建黄埔军校。5月,苏联派任孙中山军事总顾问的巴甫洛

  • 标签: 苏联顾问 北伐战争 广东革命政府 国民政府 孙中山 冯玉祥
  • 简介:新疆盛世才政权与苏联的关系是民国时期中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缺乏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就其中一个方面──盛世才与苏联结盟的原因作一初探,笔者认为盛苏同盟是建立在盛苏相互利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的,即盛世才为击败政治、军事对手,巩固自己在新疆的统治地位,需要取得、利用苏联的援助,苏联为维护其中亚地区的社会稳定、远东安全,并谋求在新疆的权益,也需要利用、扶植盛世才。

  • 标签: 盛世才 盛苏同盟 新疆 苏联远东地区安全
  • 简介:这25份材料,是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机关于1996年初首次披露的前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驻伦敦、东京、哈尔滨、上海、重庆的情报机关在1941年3月至12月发往总部的第一手情报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公布译发如后,以飨读者.

  • 标签: 日本政府 苏联 情报机关 战争 轴心国 德国人
  • 简介:加盟共和国民族意识的增强及民族问题的激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苏联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苏联民族语言政策存在如下失误:一是语言政策与宪法原则及苏共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这使得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具有正当性并对其有很大程度的强化作用:二是过分强调语言政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作用;三是双语政策仅针对非俄罗斯民族,不利于俄罗斯民族与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些失误强化了加盟共和国已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潮,成为苏联解体的文化因素之一。

  • 标签: 语言政策 民族主义 乌克兰 苏联
  • 简介:他再次走进典当行时,被苏联安全部门抓了陈祖涛读完苏联的十年制学校,是在1945年5月,正赶上苏联战后推行新的考试制度,毕业考试被称作成人教育毕业证考试,非常严格。陈祖涛不仅通过了这个考试,拿到成人教育毕业证,还考上了苏联鲍曼技术最高学院。

  • 标签: 苏联人 安全部门 考试制度 鲍曼 毕业考试 张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