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间,围绕着黄浦江河道疏浚,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终于在1906年达成了基本协议,就上海航道开始了大改造,经过这次大改造,建设了一条相对稳定的航道,为二、三十年代上海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对于当今上海现代化建设也颇多启示。

  • 标签: 历史启示 清政府 外交斗争 黄浦江 三十年代 六十年代
  • 简介:像机器一样向外界讲述和解释自己,始终是件让张一鸣先生挠头的差事。请别因此得出错误的印象,认为他是寡言少语之人。他太理性也太可靠,总是试图说服人,而非感染人。他说话时语调和语速几乎没有情绪起伏,高兴和沮丧都不轻易示人。一些跟随他多年的下属和同事甚至认为,这位32岁的年轻CEO多少有些"缺乏情趣"。

  • 标签: 张一 进化论 说服人 CEO 同事
  • 简介:年鉴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5年以来,年鉴界主要围绕年鉴能否走向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讨论涉及的问题和观点主要有:

  • 标签: 市场问题 理论 成果 年鉴 观点 走向
  • 简介:庙会作为民众公共生活的载体,在村落价值荒漠化背景下研究其功能,有助于乡土社会秩序重建与村落伦理再塑.本文对庙会的功能进行归纳综述,包括宗教信仰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又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庙会功能的侧重点.已有研究虽然对庙会的功能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深入聚焦分析本土情境下庙会的功能不足,尤其是对庙会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的较少.

  • 标签: 庙会 功能 社会管理 启示
  • 简介:醇亲王奕譞是晚清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执柄枢府达七年,显赫一时。迄今为止,研究或介绍奕譞的论文有二十余篇,但尚未出现奕譞研究的专著,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论研究、奕譞与晚清政治、奕譞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研究、两代醇亲王对比研究、奕譞生活与交往研究等几个方面,总体而言仍较为薄弱,某些研究领域鲜有涉足或有待深化,可发掘的空间依然很大。

  • 标签: 醇亲王 奕譞 研究
  • 简介:2008至2013年,笔者曾多次前往闽西宁化县做民间宗教与民俗仪式的调研,短则数天,长则20多天,考察了当地的不少庙宇,走访了当地不同教派的道士与僧人,其中不乏祖传七八代以上的道士,收集到一批科仪本、经忏本、杂用本。同时还观察了不少民间宗教仪式,访谈了乡村念佛嬷嬷、念佛公公以及念佛头。本文拟根据这些调查与访谈资料,对其中普庵教的神图、法器与科仪作一整理、介绍与分析

  • 标签: 调查综述 民间宗教 宗教仪式 宁化县 念佛 道士
  • 简介: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新疆文物外流现象之严重,恐怕是空前绝后的。特别是吐鲁番文物,包括许多珍贵的出土文书,被一些国家所谓的“考察队”、“探险家”,通过各种手段劫掠到国外,现分别收藏在苏联、德国、英国、印度、日本、南朝鲜、芬兰等十几个国家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之中。

  • 标签: 大谷 外流现象 文化机构 十九世纪 西北地区 遗址地
  • 简介:青海蒙古族生活在青藏高原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人口发展缓慢,现有近10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海西、海北、黄南、海南、海东等地区。对青海蒙古族的历史,虽然汉藏文史藉中多有记载,但进行具体的研究,则起步较晚,成果不多。新中国成立前在国内报刊上发表的有关青海蒙古族的文章,仅有寥寥20余篇。建国初期,国家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在对全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青海蒙古族进行了系统的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志于青海蒙古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大量资料不断挖掘整理出版,研究领域在扩大,研究内容在加深,形成了一大批新的成果。文章主要就国内青海蒙古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整理,包括学术研究领域的各方面,以便使研究者尽可能较全面了解青海蒙古族研究的基本状况。

  • 标签: 青海蒙古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调查 综述 人口发展 整理出版
  • 简介:僧格林沁作为科尔沁部蒙古贵族,曾受到清朝统治者的宠信和重用,担任过许多要职,指挥和参与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重要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深入研究僧格林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清朝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僧格林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20年。20多年来,共发表研究僧格林沁的论文40篇以上,其中对僧格林沁在第二次、第三次大沽IZl战役中的功过是非讨论较多,争议也较大,而对其早期镇压北伐太平军和后来镇压捻军,学术界的观点比较一致,持否定态度,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下笔者以目前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主,对僧格林沁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僧格林沁 综述 国内 中国近代史 帝国主义侵略 学术论文
  • 简介:白云溶洞——江夏历史的发端在远古洪荒时代,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类也开始进入江汉这个原始地带。1985年,在江夏纸坊白云洞发现乳齿象、剑齿象牙及其他动物化石10余种,属于更新世晚期南方常见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8万年至1万年左右,其年代与北京山顶洞人同期,并发现了人工用火的痕迹和鹿角的刮削痕迹,推测这里曾经有古人类活动或居住过,揭开了远古蒙昧时期人类在这里进行创世活动的秘密。

  • 标签: 文化源流 江夏 历史 古人类活动 综述 动物化石
  • 简介:The"2008BeijingSymposiumonTibetology"washeldat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from14to17October,2008with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asthemainsponsortogetherwiththeChinaAssociationofProtectionandDevelopment

  • 标签: 讨论会 藏学 综述 北京
  • 简介:全国省级刊物主编会议,于2001年10月18~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地方志》、《史志林》(贵州)、《江西方志》、《云南史志》、《河北地方志》、《志与鉴》(山东)、《巴蜀史志》(四川)、《天津史志》、《广西地方

  • 标签: 地方志 全国省级刊物主编会议 刊物质量 修志工作
  • 简介:出土的简牍帛书材料中,包含了很多涉及医学的类容,除了马王堆古医书,武威汉代医简等这样大宗的外,还有很多涉及医学的只言片语散布在众多的简牍当中。对马王堆古医书,武威汉代医简等大宗医书的研究是相当深入的。但是对其它散见涉及医学的简牍却重视不够,我们也应该要重视这部分材料,对其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楚简 秦简 汉简 散见涉医简 研究综述
  • 简介:时值塞上江南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秋高气爽的中秋季节,全区各族人民喜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庆典前夕,由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首届回商文化论坛”,于2008年9月8日至10日在宁夏首府银川市召开。作为首届回商大会的重要学术文化活动之一的回商文化论坛的成功举行,不仅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走过的辉煌50周年平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为宁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回族学研究开辟了新境界,开拓了新领域。

  • 标签: 商文化 论坛 宁夏回族自治区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宁夏社会科学院 市人民政府
  • 简介:广西交通史研究是广西区域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量地方史资料和论著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西交通史研究呈现深入发展的趋势,成果丰硕。但亦存在较多局限,即研究对象在区位、范围、专题方面的选择失衡,理论建树较为薄弱,资料创新不足。

  • 标签: 交通史 广西 研究
  • 简介:《廿二史劄记》是清代史学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巨作。后人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集中体现在:整体校正工作已取得突破性、阶段性进展;史学评论特色被广泛关注;考据、比较、归纳的治史方法被高度评价;经世致用思想被普遍肯定。目前,对《廿二史劄记》的研究已日益成熟。

  • 标签: 《廿二史劄记》赵翼 校正 史学评论 治史方法 经世致用思想
  • 简介:  [小明登场]  前几天生病,一直咳嗽,晚上咳得睡不着,睡着了又把自己咳醒了,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失眠.失眠是很痛苦的,因为最让人高兴的事儿一般都发生在梦里,如果不能睡觉,生命简直就没有光彩了.……

  • 标签: 记入睡
  • 简介:清初学者刘献廷有云:“有圣人出经理天下,必白西北水利始。水利兴,而后天下可平,外患可息,而教化可兴矣。”这发自一个明遗民口中的呼声,不但代表了元明清三朝学者的共同意愿,也间接反映了统治者实现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合一的强烈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清朝北方的农田水利事业在与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斗争中艰难而曲折地发展着,也向后世学者提出了许多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 标签: 农田水利事业 水利史 北方 综述 清代 初学者
  • 简介:近年来,公益慈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宗教慈善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相继发表、出版了一些高学术水平的论著。但是学者们偏重于基督教与佛教的慈善,而对伊斯兰教慈善的论述相对欠缺。本文拟就20年来国内有关伊斯兰慈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学者们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伊斯兰教 慈善 国内 综述 学术水平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