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读了戴春阳先生的大作《礼县春秋秦墓出土四轮方盒非载柩“挽”考》①后,感想甚多。归纳起来。大略有三点:一是戴先生详列出土器物.广引文献资料,对一件葬品的名称和性质作全面辨析.这种对读者负责的事业心和认真求实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二是文章以大量篇幅考证、引述古代制,告诉了我们许多这方面的知识,作为读者,我应致谢意:三是文章中有些内容超出了探讨问题本身的范围,流露出一些在正常学术商榷中罕见的意气。使我惊讶。

  • 标签: 青铜 出土器物 文献资料 治学态度 学术商榷 事业心
  • 简介:不伦瑞克(Brunswick),德国下萨克森州东南部城市。于公元861年由布鲁诺(Bruno)伯爵建立。不伦瑞克之名乃“布鲁诺”加上“开拓地”(wick)而来。

  • 标签: 不伦瑞克马图银币 历史考证 古钱币 图案
  • 简介:在《新疆钱币》图册中,新疆军阀混战时期各地政权发行的货币中有两种纸币(编号567、568)为“喀什区行政长公署红钱肆拾文”和“红钱壹百文”(俗称绍武票),在这十五、六年时间里,这两张纸币一直作为极罕见品存世。笔者前不久在喀什有幸收集到一张“喀什区行政长公署壹两”的银票(见彩图),这说明喀什区行政长公署曾先后印制有“红钱肆拾文”、“红钱壹百文”和“白银壹两”三种面值的纸币。

  • 标签: 新疆钱币 红钱 喀什 纸币 行政 军阀
  • 简介:跑泉胡氏民居位于天水市麦积区跑泉镇胡王村。胡王村以胡姓为大族,据《成纪胡氏族谱》记栽:胡氏先祖原籍为江南风阳府五河县人,于明洪武初随平陇右,留屯秦州卫,后世居东川之跑泉,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自明清及民国以来.跑泉胡氏耕读居家,人丁兴旺。英才辈出。至今。村中留有众多反映胡氏先辈生活的实物和史料,其中保留下来的一些精美的民居建筑,彰显了胡氏家族往日的辉煌和荣耀。在天水市麦积区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对该村现存胡氏民居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就调查情况做以介绍:

  • 标签: 天水 马跑泉 胡氏民居 介绍
  • 简介:宋代《氏墓志》以小篆书刻,在近代出土的近万方古代墓志中极为罕见,文辞优美,书法精良。退出实用领域的篆书在宋代再次陷入沉寂,书史所记宋代篆书家皆文辞简略,墓志书法既可弥补宋代篆书存世资料之不足,为研究宋代篆书及宋代布衣书法家王寿卿的书法提供第一手资料,也可作为临摹范本,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 标签: 新见 宋代 墓志 篆书
  • 简介:李清照以词名世,生前身后,都获得了极高声誉.与词相比,她的文章传世很少,寥寥数篇中,打马文就有三篇:、及.李清照撰有一卷,书中有序有赋、有图有例有论.打之戏盛行于宋代,从李清照作一书便可得到证明.我们不妨对作一番评析,从中不仅能感受到一颗伤时忧国、恨不木兰戈的巾帼之心,还能不再迷失于流传众多的历代打钱中.

  • 标签: 李清照 打马钱 《打马图经序》 《打马赋》 《打马图经命词》
  • 简介:西夏辅郡西凉府“善水草、益畜牧”,素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誉。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右厢地区是西夏最大的官营马场。本文通过对武威发现的许多西夏遗址中出土的马文物,探析党项的身影。

  • 标签: 武成 西夏文物 探析
  • 简介:1997年,新疆昭苏县一座被破坏的土墩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金银器、玛瑙器、玻璃器和丝织品等,当时的调查报告和其后的研究多认为该墓葬为西突厥遗存。本文通过对墓葬形制、葬俗以及出土遗物的形态和风格的研究,认为该墓葬应属于公元1-5世纪的游牧民族遗存。据文献记载,乌孙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活跃在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据此,该墓葬当属乌孙较晚阶段遗存。

  • 标签: 新疆 波马土墩墓 金银器 年代 族属
  • 简介:古道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道路,但其内涵外延、历史沿革则众说纷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实证的角度出发,2011年8月组织考察队徒步调查了茶古道川藏线新添一冷碛段,通过现存古镇(街)与文献记载中的驿名、地名的对应,来考察茶古道这一小段的历史、走向,并着重考察沿途的文物古迹,尤其是古道路的现存状况。

  • 标签: 茶马古道 文化线路 实地调查
  • 简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代《拂郎国贡图》,为元代宫廷画家周朗所绘,描绘了元惠宗(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来自于欧洲的拂郎国使者,为元廷贡献名马,元帝在上都接见拂郎国使者,并检阅贡的历史情景.……

  • 标签: 国贡马 图识 拂郎
  • 简介:2007年5月22日,北京嘉德定祥钱币专场拍卖会上,标号3133号的拍品,吸引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钱币爱好者。500元的起拍价,引来了激烈竞争:500、600、700……价格一路飙升,最后以11200被我拥有。庆幸陶醉之余,特撰文与泉友们共欣赏同享受。

  • 标签: 马定祥 钱币 简介 珍品 手迹 激烈竞争
  • 简介:从古文献记载考察,至少在夏代已被驯化。《礼记·明堂位》云:“夏后氏骆马黑鬣,殷人自黑首,周人黄蕃鬣。”这说的是祭天时所乘路。《檀弓》篇则云:“夏后氏戎事乘骊”。这说的是战时所乘兵车。这些记载说明夏代不仅已用驾车,而且讲究的毛色.已非用的初始阶段。夏初以作动力的战车,已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其畜、驯马必已有较长的历史。考古发现提供的资料,也可与文献记载相印证。

  • 标签: 赢秦族 中国 历史发展 驾驭技艺 精神状态
  • 简介:洛阳唐宫路CIM5560战国墓出土一件有铭玉戈,其铭文有"毕公徒"与"毕公御"两种不同的释读,也因此产生了对墓主人身份的不同猜测。本文通过对"徒"和"御"的古字与玉戈铭文进行比较,认为此戈之铭文当为"毕公御"。从墓葬规制及出土情况来看,此墓为士一级的墓主,当是王族成员为毕公之御者。春秋的出土资料及传世文献中不乏西周家族后裔活动的记载,毕氏家族也有可能延续到了春秋乃至战国时期。其时东周王畿内并无毕地,故毕公为其他贵族改封毕地的可能亦可排除,此毕公应是西周开国重臣毕公高的后裔。据其御者仍有士一级规模的墓葬可知,毕氏家族在战国时期并未绝封,且仍有一定的地位。

  • 标签: 洛阳战国墓地 玉戈 毕公 左御 毕氏家族
  • 简介: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冢楚墓群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冢楚墓群出士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 标签: 荆门左冢 青铜器 合金成分 制作工艺
  • 简介:熊家冢墓地大车马坑出土了大量马车遗迹,其中马车的木质部分完全腐朽仅剩下漆膜。根据现场展示需要,在保护发掘现场从环境控制入手,通过遗迹漆膜的清理、软化保湿、固定以及其载体土壤的加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工作,为文化遗迹长久保存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熊家冢墓地 车遗迹漆膜 抢救性保护
  • 简介:村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村西分布着一条南北向季节性河流--青龙涧,涧西纵卧一块台地,俗称"百墓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73、1978、1979年在此进行勘察和发掘,该墓地共14座仿木构砖雕墓,发掘了9座,编号为M1~M9[1].墓葬皆坐北向南,由北向南可分三至四排,一排比一排分散,呈扇面形.已发掘的墓葬中,M7在最南边,北壁嵌一块砖刻小墓碣(图一),宽45、高35厘米,竖排,铭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下同)为:

  • 标签: 发掘 墓葬 考古研究 墓地 河流 砖雕
  • 简介:中国特产之一的茶,西汉时已被蜀人发现,茶叶交易或茶叶市场在汉代已经出现。范文谰先生据汉代成都——巴蜀广汉的盐、铁、蔬菜、果实等物与边疆诸族贸易的资料.由王褒《僮约》“武都买茶”语推论“巴蜀茶叶集中到成都,再运到武都卖给西北游牧部落。成都和武都都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

  • 标签: 茶马贸易 历史 甘肃 茶叶市场 茶叶交易 《僮约》
  • 简介: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村,是以氏家族地主为重要成员的窑洞民居。氏家族原居山西临县,后迁居杨家沟居住。氏家族在起步阶段并没有从整体上规划村落布局。清乾隆年间,嘉乐从自己所居住的“光裕堂”开始,以堂号为自己的儿孙们建筑独立的窑洞式四合院,这些堂号依山顺势,按等级秩序,高低参差于山峁之间,形成了氏庄园的主体。

  • 标签: 艺术内涵 窑洞 庄园 民居 文化 马氏家族
  • 简介:1997年7月16日江镇文化站干部谢望春同志报告,珠坑乡老街保存有一通古碑,石城县博物馆遂邀请公安部门一同派人到现场考察.

  • 标签: 刊定 呈碑记 夫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