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肌及肺水肿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肌、肺水肿胸部X线表现。结果5例小儿手重症足口病心影均呈无力型,心脏轻度增大3例,中度增大2例(以左室增大为主),左心缘各弓界限不清;肺血增多,双肺野密布斑片状模糊影,其中2例部分病灶融合呈大片状,1例病灶大部分融合呈“白肺”改变,内见支气管气像。2例膈肌和肋膈角显示不清。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心肌、肺水肿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呈重症暴发心肌(fulminantmyocarditis,FM)、急性肺泡性肺水肿的征象,对临床治疗及病情评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心肌炎 肺水肿 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四参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的自拟四参汤治疗病毒性心肌30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2个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对主要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提示此方治疗病毒性心肌有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心肌炎 中医药疗法 病毒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逐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益气逐瘀汤随证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益气逐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益气逐瘀汤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估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未用1.6-二磷酸果糖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疗效显著。

  • 标签: 1.6-二磷酸果糖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患儿血清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病毒性心肌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α-2b干扰素和黄芪注射液。检测治疗前后血清AST、CK、CK-MB及CTnI水平,并评价其疗效。选取1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发作期心肌患儿血清AST、CK、CK-MB及CTnI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水平AST、CK、CK-MB及CTnI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将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疗效(97.5%)优于对照组(80.5%,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alpha -2b干扰素 黄芪注射液 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起流行性腮腺暴发疫情,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流行性腮腺26例,男女性别比为1.361,罹患率为10.88%,疫情持续时间为59天,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经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流行性腮腺应预防为主,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见四种原发性心肌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 标签: 原发性心肌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44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原发性小血管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原发性小血管肾损害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47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及时的确诊、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宾阳县流行性腮腺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宾阳县4起流行性腮腺局部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起流行性腮腺局部暴发疫情分别发生在4所小学,发病共302例,罹患率为6.83%,男女性别比为1.801,性别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5),校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6,P<0.05),各校采取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免疫力缺失、隔离措施不到位是引起流行性腮腺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严格落实隔离病人、通风消毒和应急免疫等措施,是控制疫情最有效办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在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临床效果。方法分析了我院采用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在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单一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的56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关节腔注射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疗效优于单用玻璃酸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可靠,是治疗骨关节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玻璃酸钠 复方倍他米松 骨关节炎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联合胸腺肽治疗小儿复发性腮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疗的11例小儿复发性腮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16例小儿复发性腮腺患者作对照。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抗治疗,同时全身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抗、对症支持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积极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症状好转14例,无效2例,有效率87.5%。治疗组11例患者症状好转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0.9%。所有患者随访5~12个月,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93.75%;治疗组复发6例(6例中,复发次数减小了,复发间期明显增长),复发率5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发性腮腺要在抗、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对减轻患者的症状,防止疾病复发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小儿 复发性腮腺炎 胸腺肽 复发
  • 简介:目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的发病原因预防、临床症状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56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复发性念珠性阴道的临床表现为1个星期之内出现4次及以上相应症状和真菌学检查呈阳性,经过预防和正规治疗后,复发率为5%。结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重在预防,并及时正规治疗,是可以控制的。

  • 标签: 念球菌性阴道炎 复发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DM/P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DM/PM患者以及3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DM/PM合并ILD及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将DM/PM患者按合并及未合并ILD分成两组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0例DM/PM患者中,合并ILD38例,ILD的发生率为47.5%。DM/PM合并ILD比IPF发病年龄轻,IPF老年男性患者多、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多见。影像学上,DM/PM合并ILD患者较多出现胸膜增厚。对于合并ILD的DM/PM患者与未合并者比较,关节痛及吞咽困难的比例、血沉、血清LDH、抗Jo-1抗体阳性率等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8例合并ILD患者好转24例,无明显变化7例,死亡7例。结论ILD在DM或PM中发病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应常规行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 标签: 肺间质病变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门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6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单独使用硝酸咪康唑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乳酸杆菌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复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患者使用乳酸杆菌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复发性 念珠菌性阴道炎 乳酸杆菌胶囊 硝酸咪康唑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以及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延长,左心室射血分数进一步提高,血浆脑钠肽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