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术中预防低体温对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把其分成两组,研究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也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方法,预防术中低体温,然后如实记录好术中低体温、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最终得出结论:在常见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增加术中综合保温护理能有效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感染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术中综合保温护理 术中低体温 术后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手术期间低体温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时间在2020年1月-12月的6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小组之间的划分,其中一般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对照组给予低体温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一般组、观察组患者寒颤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寒颤的整体有效率为83.33%,一般组患者寒颤总体有效率为66.66%(P<0.05)。通过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态度、健康宣讲以及护理技术评分相比一般组患者较优(P<0.05)。结论:采用低体温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护理来说具有一定的临床功效,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体温 手术期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心血管手术的患者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手术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一般护理及低体温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期间的体温水平及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开始5min、手术开始180min、手术缝皮时体温均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手术中,做好低体温预防措施提高复温后体温的恢复及持续稳定,降低低体温发生率。

  • 标签: 心血管手术 低体温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证护理在预防和管理钬激光碎石术中低体温方面的有效性。方法: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00名首次接受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两组在术中及术后体温管理、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时间也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01)。此外,循证护理组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01),恢复室停留时间也更短(P<0.001)。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钬激光碎石术中低体温方面显著有效,能够加速术后体温恢复,并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

  • 标签: 循证护理 钬激光碎石术 低体温 体温管理 术后恢复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维持老年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时体温在正常范围,减少低体温的发生;探讨一种行肾脏替代治疗时安全有效的保温方法。研究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贝朗血滤机,贝朗一次性使用血液净化滤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均采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流程26,通路选择深静脉双腔血滤管,置换液常温保存,均采用CVVH前稀释,枸橼酸钠抗凝,血流速设置引血速度80mL/min,循环稳定后血流速保持150-200ml/min,置换液2000-3000mL/h,治疗量30-40mL/kg/h。在CRRT过程中监测每组中心体温(直肠温度)日本光电心电监护仪连续肛温监测,将体温探头置入患者直肠内6-7cm处,直接读数,定期监测有无脱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30min的体温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60、90、120min的体温数值分别为(36.1±0.3)、(36.2±0.6)、(36.5±0.6)℃,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的(35.6±0.2)、(35.4±0.2)、(35.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早期保温干预 老年 CRRT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预防低体温在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之间接治的 120例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60例,在手术中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 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综合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腋下温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腋下体温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在围手术期的患者施行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是手术中发生体温降低现象,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低体温 围手术期 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5年5月间行胸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年龄在60岁到88岁之间,实验组为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的患者用医用升温毯,输液加温装置进行保温护理,对照组用空调维持室温22℃到25℃之间,并加盖棉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寒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现低体温的有3例,低体温的发生率是10%;对照组出现低体温的有15例,低体温的发生率是50%,实验组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寒颤有6例,发生率是20%,对照组寒颤有12例,发生率是40%,实验组寒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可以使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降低,减少寒颤的发生,临床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保温护理 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患者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体温(36.58±0.18)℃、术后体温(37.41±0.20)℃、低体温发生率4.76%、感染率2.38%、发热率2.38%、满意度97.62%、住院时间(3.15±0.51)d。对照组术中体温(34.60±0.52)℃、术后体温(38.20±0.13)℃、低体温发生率21.43%、感染率7.14%、发热率11.9%、满意度80.95%、住院时间(6.20±1.37)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调节环境温度、减少暴露、加热液体、体温监测等方面出发,对低体温进行预防,能够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低体温 感染 发热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手术室低体温这一常见问题,系统性地分析了低体温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探讨了预防低体温的有效护理策略,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者手术体验,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预防手术室 低体温的护理 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温式护理在肠癌手术中预防低体温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肠癌手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14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其余14例为实验组,执行保温式护理。对比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温式护理能显著降低肠癌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保温式护理 肠癌手术 低体温发生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泌尿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分析,共计100例高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抽签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联用全方位的低体温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数据以及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手术中,落实低体温预防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风险,减轻免疫功能的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高龄 手术 低体温预防 并发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低体温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的78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抓阄法分为两组,即B组(n=39,常规护理干预)和A组(n=39,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体温明显升高,且优于B组(P<0.05);在低体温发生率方面,A组患者发生低体温的人数也比B组低(P<0.05)。结论:保温护理干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情况,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可值得临床极力推广。

  • 标签: 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低体温预防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避免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所需费用。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调查表格,对不同年份时我院剖宫产率进行调查,同时采取干预措施,对采取措施后我院的剖宫产率进行前瞻性的监测。结果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0.30%、35.44%、26.67%和18.60%,并且在2012年时我院的剖宫产手术中无手术指征比率高达35.44%,在众多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中,其中社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孕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当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后,我院近几年里的剖宫产率下降明显。结论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孕妇的孕期健康管理,并及时建立严格的剖宫手术管理制度,加上相关行政和法律部门的监管,开展无痛分娩项目,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层医院的剖宫产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避免过度医疗现象。

  • 标签: 剖宫产率高 因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5月109例健康体检血糖增高病人和109例血糖正常病人血脂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血糖增高病人CH、TG、LDLC、ApoB1含量异常患者人数明显更多。结论:血糖增高对血脂代谢具有明显的影响,控制高血糖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糖尿病 血脂分析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