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对策。 方法:于 201 8 年 1 月 --20 20 年 2 月 ,选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04 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低血压防治对策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情况、血压变化、透析依从性。 结果:本组 104 例患者共透析 9984 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 6.13% 明显低于干预前 16.68% ( P<0.05 ),有统计学价值。干预前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等水平、透析依从性评分对比发现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采取低血压防治对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以干预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减少低血压事件,维持血压稳定,还可提升透析依从性,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防治 低血压 对策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爆发以来,全国上下奋力抗疫,除了个人预防和医疗药物外,合理的营养膳食是改善个人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并可能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能够具备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提出的营养膳食指导,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患者的营养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营养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膳食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虫草灵芝胶囊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 8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40例, ICS+LABA治疗)和观察组( 40例, ICS+LABA+虫草灵芝胶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均有一定疗效,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肺动脉压、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使用虫草灵芝胶囊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其肺功能,减轻肺动脉压,并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成本,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分析泌尿外科手术后期病人在医院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且找到具体的解决对策和方法。方法,采集北京某三甲医院 在 2017年 3月到 2020年 3月这段时间内进行治疗的 160位泌尿外科病人,并且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感染位置、影响要素、感染病原菌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泌尿外科病人术后最容易在泌尿道、呼吸道以及手术切口上出现感染,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导致的 ;病人的年龄、住院时长、留置导尿等要素和院内感染有着直接关系。结论,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还要注意手术的切口、泌尿道手术后期的管理工作,避免一些侵入的不良操作,还要严格地依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合理地运用各种抗生素,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防止泌尿外科病人院内感染数量的增肌【 1】。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院内感染 原因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病防治科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结核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选取 2015-2019年该地区学校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学校结核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登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学校学生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重点应放在人口密集地, 15-19岁人群,同时加强卫生系统建设和学校卫生知识普及。

  • 标签: 肺结核 学校 流行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病床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某社区于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年内的 11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完全随机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 58例,实施家庭病床服务),对照组( 58例,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家庭病床服务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 BMI)要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运动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结论:利用家庭病床服务护理的方式为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同时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失智症(英 Dementia、德 Demenz),其英文 Dementia 一字来自拉丁语( de- 意指“远离” + mens 意指“心智”);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相继发现,中医疗法对于失智症有显着的疗效,包括维持患者认知能力,减少异常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忧郁、被害妄想等等,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病人与家属的生活质量。早在《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中有提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到了唐代孙思邈著作《千金方》云:「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衰退,思前忘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清代王清任亲自观察尸体所写下的《医林改错》亦言:「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故经过 历代医家 的 研究 ,对于失智症也归纳出几个重要的病因病机,像是:髓海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痰浊阻窍等等。 关键词:失智症;脑失所养;脏腑虚衰;髓海不足 ;腧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 2015年 01月 --2016年 01月期间在本社区接受电话随访及上门访视的 90例肺结核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前后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结果 9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有效地提高了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率,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结论 健康教育能使社区结核病患者规范用药,从而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最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

  • 标签:  社区 结核病 健康教育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对高血压进行预防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100例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85.94±15.43)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68.37±15.8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96.0%(48/50),血压控制率为94.0%(47/50),服药依从率为90.0%(45/50),对照组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为50.0%(25/50),血压控制率为54.0%(27/50),服药依从率为52.0%(26/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管理、血压控制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 高血压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艾滋病患者运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方法,在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领域的作用。方法:筛选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其研究目标,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与关怀组,每组患者各20名。在常规组患者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关怀组患者中根据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针对性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区别。结果:通过对患者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比,发现关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艾滋病 心理特征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门诊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 方法 以 门诊输液 患者 60 例开展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输液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门诊输液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得到患者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门诊 输液 预防性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心健康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信息化的不断建设,而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使用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强有力地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能够便利人们迅速且全面地掌握与了解传染性疾病的发展状况,进而及时地、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与治疗,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大范围传播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分析了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计算机化建设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 标签: 卫生信息化建设 传染病 防治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更加重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疾病常识都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保健员便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家庭保健员的概念进行研究,并对家庭保健员的选择对象与选择方式进行了研究,最终总结出了在家庭中家庭保健员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家庭保健员 社区慢性病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接种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城区预防接种门诊的 90名疫苗接种儿童的家长,根据儿童疫苗接种先后顺序,将儿童家长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45例)、一组为观察组( 45例),将常规预防接种应用于对照组儿童疫苗接种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家长对疫苗健康知识的知晓得分更高,差异显著(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平均接种率更高,接种延长时间更短,接种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对儿童疫苗接种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提高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度,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因此,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儿童疫苗接种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用于社区人群高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在 2018年 5月 -2018年 10月某社区患有高血压的 54例病人,随机自由组合为两组。观察组的 27例患者采用口头教育以及书面教育的方式。对照组的 27例患者则采用口头教育的方式。经过 1周健康教育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有效率以及对于健康教育后高血压防治的行为改变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74.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92.59%,并且观察组行为改变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对于社区人群高血压控制效果显著,收获满意度高,适于社会的推广。

  • 标签: 高血压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 社区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中社会全科医生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1月至 2020年 5月间社区中的 300例患有慢性高血压的人群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列表将 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50例。对照组不施行任何干预措施,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在观察组则为患者安排社区全科医生,同时施行一系列慢性高血压病防治措施。重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慢性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结果: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差异不明显,相关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等情况相差同样不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进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血压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情况及饮食健康、预防措施、烟酒危害等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服药率、血压控制等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社会全科医生在慢性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患者高血压病情的控制,提高了患者有关高血压疾病、健康饮食、预防措施等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降低了突发紧急情况的危险,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治病和生活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循环,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社区全科医生 慢性高血压病 综合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9年 3月 -2019年 9月社区内接收的高血压患者 242例为研究对象,借助盲选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教育,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血压指标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知识掌握率 78.51%显著低于研究组 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 P< 0.05)。结论:社区慢性病防治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社区 慢性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和分析社区全科医生综合防治干预在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慢性高血压患者共计 120 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秉承随机双盲原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 60 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单纯药物指导及健康宣教,对比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社区全科医生综合防治干预,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血压情况差异及服用药物顺从程度。结果 经过结果对比和分析可以显著发现,对比组患者干预后临床血压情况及药物服用依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为社区慢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全科医生综合防治干预,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现有血压情况,促进患者健康生活并充分配合临床治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实际应用。

  • 标签: 慢性高血压患者,社区全科医生,综合防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关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的 6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策略,并介绍护理工组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干预后患者的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频率下降,身体健康恢复速度更快。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 标签: 护理体会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