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德国联邦政府在分析未来医学技术发展需求和挑战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医学技术创新国家战略进程。今后,在该战略进程中将制定实施跨越联邦教研部、联邦卫生部和联邦经济部等三个联邦部委的创新政策。

  • 标签: 医学技术 技术创新 联邦政府 德国 卫生部
  • 简介:从“再现”和“感知”这两种身体史的广泛取向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思想中“时间的身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身体观念与医疗方式都建构于时间观念的基础之上;身体结构的描述多使用符号与象征方式,依照时间结构建立了相应的身体结构,世界的构成被用于描述身体;在身体表征和如何对待身体方面则多以感知和经验的方式来处理,身体对季节和时令变化的感知和经验被用于描述身体本身.

  • 标签: 中国传统医学 时间 身体观
  • 简介:目的研究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和时间等因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名健康的志愿者,抽静脉血10管,每管2ml。分别进行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参数等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结果三项参数指标在6h与10h、24h平均变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并在6h以内操作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

  • 标签: 血液标本 保存 生化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TRF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963例临床标本及TP室间质控品进行TP抗体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TRFIA检出率为100%,ELISA检出率为96.97%。筛查标本TRFIA法阳性率高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阳性室间质控品及稀释后的质控品经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TRFIA法阳性检出率83.3396,高于ELISA法的66.6796。结论:TRFIA法比ELISA及TPPA法敏感度更高,对早早期及“窗口期”的梅毒患者能早期检出,避免漏检,同时有利于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FIA ELISA TPPA
  • 简介:目的:探讨时间管理法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1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082例和观察组1083例。观察组采用时间管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种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等候时间、单次护理服务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采用时间管理法,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护理等候时间和单次护理服务耗时.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时间管理法 护理管理 作用
  • 简介:中医时间医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上反映着人体生理活动和脏腑活动的节律。现代胃肠动力学发现,胃肠道的消化、运动能力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节律性。本文通过对两者节律性的对比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 标签: 中医时间医学 胃肠动力学 节律 内在联系
  • 简介:采用学习拖延问卷、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3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7.14%的大学生存在学习拖延的情况,学习拖延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显著负相关,与无动机维度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时间效能感能够负向预测学习拖延,无动机能够正向预测学习拖延,两者可以共同解释学习拖延17.2%的变异量。高校可以通过培养时间效能感和学习动机的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

  • 标签: 学习拖延 时间管理倾向 学习动机 大学生
  • 简介:目的:评估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3期进程的影响。方法:12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3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用大黄蟅虫丸3g,2次/日,联合中药灌肠,1次/日;对照组57例,用包醛氧化淀粉酶胶囊5~10粒/次,3次/日,餐后服。2组均以2月为1疗程,治疗1、2疗程后复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对照组总有效率43.86%,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其1、2疗程后及治疗组与对照组1、2疗程后比较: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观察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比较有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大黄蟅虫丸联合中药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有效,此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大黄蟅虫丸 中药灌肠方 慢性肾衰
  • 简介:《科学》杂志发表一项最新发现,指除了生物钟之外,我们大脑中还存在一种被称为“进食钟”的生理节奏。这一发现,短时间的禁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适皿时差。

  • 标签: 时差 进食 禁食 《科学》杂志 生理节奏 生物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 40例,观察组患病 1至 3d内进行针灸,对照组患病 8至 10d内进行针灸,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 24.12±3.75) d,短于对照组的( 35.40±4.62) d,且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 97.50%,高于对照组的 9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病程越短。

  • 标签: 针灸 治疗 周围性面瘫 不同时间介入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