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思考和探讨新世纪中医骨科学新发展。方法:通过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历史悠久,中医骨科学很早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体系和学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骨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际骨伤学界重视和承认,世界医学作出一定贡献;中医骨科学具有鲜明中医特色和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独特优势;中医骨科学就是在不断“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论述。结论:在科技迅猛发展今天中医骨科学要不断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新思路,才能向更大飞跃迈进。

  • 标签: 21世纪 中医骨科学 发展
  • 简介:2008年9月间,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温州市召开“第五届全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会议期间收到了我国著名脊柱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葛宝丰发来贺信。葛院士信中指出:“在中国传统思维,人体生命观和传统整脊学原理,以及二千多年医疗实践指导下,经过系统整理、发展和创新,已成为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整脊学’,是我国脊柱外科里程碑中一个很大进步。”

  • 标签: 脊柱外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以宗 中国整脊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东方
  • 简介: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人类脊椎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首次提出病变椎体诊断新观点——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位移,同时提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脊椎(尤其是胸椎)病变相关,结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是脊柱纤维位移和整体失衡位移导致体表内脏之间平衡系统:神经、体液、经络传导反馈系统不协调而引发一组非器质性病理改变综合征。并创新性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此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案——闭合松解术加手法整复综合疗法,为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一现代医学棘手难题录求到了一种新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关性 生物力学 脊柱综合征 分类 胸椎纤维位移
  • 简介:目的:研究腰曲颈曲影响,探讨颈椎病和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片,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腰曲站、坐前后椎曲X线片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片,腰曲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腰曲变化影响到颈曲,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曲改变是颈椎病、颈腰综合征重要病因和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下X线照片 站位 坐位 椎曲弓形面积 颈曲 腰曲
  • 简介:目的:观察芪麝丸长期直立大鼠腰椎骨质增生作用,探讨药物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普通饲养笼喂养;模型组和芪麝丸组建立长期直立大鼠模型。用药组在术后8个月开始灌胃,连续灌胃一月,所有动物术后9个月处死,L5椎体藏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余下腰椎生长板及椎间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schainreaction,realtimeRT-PCR)技术检测(typeIcollegan,ColI亚型Colla2)、(typeXcollegan,ColX亚型ColIOGtl)、转化生长因子betal(Vansformgrowthfactorbetal,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一种核转录因子(corebindingfactoralphal,Runx2)基因表达。结果:藏红染色显示模型组椎体边缘.椎间盘连接处非基质成分增加,发生骨质增生;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用药组较模型组比,相同部位非基质成分较少;天狼猩红染色示正常组椎体边缘一椎间盘连接处胶原排列致密,模型组该处I型胶原增多,IⅡ型胶原增多;用药组椎体边缘.椎间盘连接处胶原致密,ColI为主。免疫组化示模型组骨质增生形成部位ColX,VEGF,TGF-β1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用药组ColX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而TGF.131表达无明显改变,用药组VEGF表达量较模型组稍有减少。RealtimeRT.PCR示用药组较模型组下调Colloal和Runx2基因表达(P〈0.01)。结论:芪麝丸能延缓腰椎边缘一椎间盘连接处骨质增生,与减少X型胶原表达有关。

  • 标签: 芪麝丸 骨质增生 气血 X型胶原
  • 简介:目的:通过针刀和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疗效对比,针刀治疗骨关节炎机理进行研究。方法:1、针刀闭合松解治疗;2、外手法治疗;3康复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2例,占总例数53.4%;近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6例,占总例数43.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消失)2例,占总例数3.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0例,占总例数O%。结论:针刀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关节炎,使平衡失调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关节炎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理论。

  • 标签: 针刀 骨性关节炎 机理 实验研究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指腰椎间盘退行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问盘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向椎间孔或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间歇跛行,双下肢无力,疼痛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腰腿疼痛综合症,95%以上发生在L4-5和L5-S1部位。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及学科之间渗透,使用手术治疗LIDP技术日渐完善,

  • 标签: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 LIDP 蒸气疗法 牵引
  • 简介:为探讨中药发热止痛贴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发热止痛帖与外用扶他林软膏对照,分别对6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4周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发热止痛贴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显著治疗效果。

  • 标签: 发热止痛贴 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扶他林软膏 给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程度与性别、年龄、椎间隙及颈椎曲度变化相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模型。方法选取颈椎矢状位MRJT2WI成像显示有椎间盘突出或脊髓受压者120例,按照脊髓受压程度分为4组,在颈椎MRJ成像上测量颈脊髓受压比例,椎间盘后凸顶点脊髓矢状径(a)、延髓与桥脑交界处矢状径(M),计算a/M值来评估颈脊髓受压程度;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应节段椎间隙前后柱高度、椎间隙夹角以及颈椎曲度(Borden’s弧弦距、C2—7Cobb角双线法);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各测量值之间相关,建立预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受压程度模型。结果①各测量值随着颈脊髓受压加重而逐渐减小,椎间隙前高、椎间隙角度、a/M比值四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M比值与椎间隙前高呈正相关(R=0.296,P〈0.001);a/M比值与弧弦距呈正相关(R=0.241,P〈0.001);a/M比值与颈脊髓受压比例呈负相关(Ri.0.821,P〈0.001);两种颈椎曲度测量法弧弦距与C2—7Cobb角成正相关(R=0.840,P〈0.001)。③经多元线性回归获得a/M比值预测方程,其F=I1.307,R=0.434,P〈0.001,其中椎间隙前高、年龄和颈椎曲度(弧弦距)是颈脊髓受压影响因素。结论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脊髓受压程度标准;通过颈椎x线片颈椎间隙、颈椎曲度变化颈脊髓受压程度预测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曲度 椎间隙高度 脊髓 影像学测量 相关性
  • 简介:目的:通过整骨理筋法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补益脾肾兼用疏筋活血通络之法,达到培补固元,使病人达到自身修复,治愈疾病目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整骨推拿、手法复位术(定点旋提复位法)、颈椎牵引法及结合中药内服法,120例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治疗观察;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整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低风险重复性优点。总有效率91.67%;随访1年未再复发。结论:整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旨在科学客观评价、进一步验证此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优越。确定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据可依,验证其法治疗效果,整骨复位角度、力度、方向,证明此法安全有效便于推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整骨推拿 手法复位术 中药内服
  • 简介:目的:观察腰椎板开窗减压手术腰椎曲度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50例行腰椎后路腰椎板开窗减压术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并采用弓形曲度及COBB角测量法术前、术后1周腰椎正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手术前后腰椎曲度改变。结果:腰椎手术腰椎曲度(弓形面积、COBB角)改变无相关(P〈0.05),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患者改善较明显。结论:腰椎板开窗减压术腰椎曲度改变无明显相关,年龄偏低、术前曲度差患者改善较明显,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 腰椎曲度 弓形曲度 COBB角
  • 简介:宗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祖国医学倾力相守,治学严谨,孜孜不倦,继古拓新,学术思想自成体系。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在此仅将韦宗教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经验介绍如下,管窥之见,以飨同仁。1.病因病机认识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对AIS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遗传因素学说、激素学说、生物异常学说以及神经肌肉学说等等理论,但其发病原因仍不明确。韦教授根据中国整脊学理论和几十年临床经验认为:AIS源自腰椎,主要是椎旁肌肉结构和病理改变,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整脊 韦以宗 名医经验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复方芪麝片双前肢去势大鼠直立模型退变椎间盘形态及细胞外基质影响。方法:1月龄SD大鼠双前肢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芪麝片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在术后4、6、8月随机提取10只复方芪麝片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一个月,并于术后5、7、9月处死三组大鼠,取下腰部椎间盘,并进行藏红和天狼猩红形态学染色、免疫组化分析以及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结果:形态学藏红染色显示复方芪麝片增加椎间盘高度,防止纤维环撕裂和板层紊乱情况,增加软骨终板非钙化层胶原基质,防止其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染色见到,复方芪麝片可以明显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软骨终板x型胶原表达;实时定量Realtime.PCR分析发现复方芪麝片在各时间点可以均显著增加Col2almRNA表达,在术后7月和9月降低Colloal,MMP3,MMP13和IL.1betamRNA表达。结论:本研究证实复方芪麝片可以改善直立造成腰椎间盘退变情况。

  • 标签: 复方芪麝片 去双前肢大鼠直立模型 椎间盘退变 细胞外基质 Ⅱ型胶原 MMP3
  • 简介:目的报导采用以宗四维牵引整脊仪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6例临床疗效并进行讨论。方法按理筋一调曲一练功治疗原则,首先用自制熏蒸床将患者脊柱行中药蒸气熏蒸,达到疏筋活络,增强局部微循环,肌肉放松,精神舒畅,然后应用以宗四维牵引整脊仪调整脊柱病理力学改变,整复脊柱侧弯、椎体旋转移位、侧向移位、前后移位、小关节错位,结合功能锻炼。结果26例疗效12例优,9例良,4例,优良率80.7%,有效率达到92.3%。结论按理筋-调曲-练功治疗原则,采用以宗四维牵引整脊仪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方法简单安全,疗程短,疗效理想。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中药熏蒸 以宗四维牵引整脊仪
  • 简介:目的观察宗四维牵引和熏腰蒸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仰卧纵轴骨盆牵引,俯卧骨盆牵引同时外展患肢牵引,仰卧屈曲双下肢悬吊牵引,俯卧过伸双下肢悬吊牵引,根据患者椎曲改变类型辩证施治;牵引后进行熏腰蒸气治疗。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效率为93%,无效率7%。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维牵引法 熏腰蒸气疗法
  • 简介:脊源股骨头坏死症,《中国整脊学》首先介绍其病因病理。近来临床发现1例,男性,43岁,5年前外伤第2腰椎创伤性骨折(图1),2005年初右腿痛,步行困难。无嗜酒习惯,并从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经照片(图2)CT(图3)诊断为右股骨头坏死(1期)。在某医院中药为主治疗2年,服药则疼痛缓解,不服药又疼痛加重。至今未愈。于2007年3月20日到本院诊治,发现骨坏死较2005年片更严重,已发展到第4期(图4),腰椎侧弯(图5),诊断为脊源股骨头坏死症。目前正在治疗中。特与报导。

  • 标签: 右股骨头坏死 源性 腰椎侧弯 中国整脊学 创伤性骨折 激素类药物
  • 简介:探讨手法治疗颈视力异常。采用旋推复位法治疗颈视力异常患者13例临床疗效观察。手法治疗颈视力异常者优良率为92.3%。采用手法治疗颈视力异常疗效好、见效快,是一种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视力异常 手法治疗 复位法 临床疗效观察 患者 治疗方法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常见疾病。由于本症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也未完全明了,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不过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一种临床综合症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就其分类,国内趋于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采用Nelson分类法)。而且,比较一致认为,腰椎管狭窄症继发性为多。有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椎管狭窄占3%,继发性椎管狭窄占97%,其中退变性占70%。至于其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 标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整脊治疗 非手术治疗 价值 中医
  • 简介:脊源心悸、怔忡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写,是在查阅大量基础文献研究,结合骨科、心内科临床实践实际情况,历经反复细致多次论证而成,现将本指南编写中关键点报告如下:

  • 标签: 诊疗指南 编写 心悸 源性 怔忡 文献研究